“看图识病”教学模式在MBBS留学生皮肤性病学课程中的应用
2018-05-09邓永琼欧阳永亮杨茜雷启蓉熊霞
邓永琼 欧阳永亮 杨茜 雷启蓉 熊霞
摘要:“看图识病”教学模式,充分结合了皮肤性病学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特点,将图片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本研究在MBBS留学生中,采用“看图识病”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关键词:看图识病;皮肤性病学;MBB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173-03
MBBS全称为Bachelor of Medicine & Bachelor of Surgery,即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是我国医学类来华留学学生品牌项目,获得了教育部大力的政策支持,其目标在于培养出一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医学毕业生,具有非凡的政治意义及现实价值。皮肤性病学作为MBBS留学生必修的临床学科之一,其教学效果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到MBBS教学质量。本学科独特的临床思维,不同于内外科学,虽皮损形态可见,但千变万化,不利于记忆,且对于MBBS学生来说,常常不能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对疾病进行区分;其次,本学科专科性太强,专业词汇多、生僻;再则,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课堂教学中没有多余的时间专门学习专业词汇,以上均增加了本学科的教学难度。另外一方面,来华接受医学本科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源国众多,但主要以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國等亚非国家为主,英语地方口音重,师生交流困难,加之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感,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MBBS留学生皮肤性病学的教学,到底什么样的方法既能跨越语言、文化等障碍,又能克服以上增加本学科教学难度的问题呢?看图识病式教学法以疾病临床表现的图片为主要教学工具,整个课程训练围绕图片展开,符合皮肤性病学独特的临床思维模式,且有利于学生将图片与图解专业词汇结合,有望提供MBBS留学生皮肤性病学教学效果。为了研究看图识病式教学法在MBBS留学生皮肤性病课程中的作用,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看图识病”课件制作。统一制作“看图识病”课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选疾病典型临床表现的图片,图片内容如临床诊断、典型皮损表现等以双语标注。每次课程分两个课时,其内容制作成一个课件。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以采用动态图片或动画模拟的形式。设计典型病例展示,将患者疾病潜伏期、发病、疾病进展、治疗的整个过程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还原整个临床过程,使学生对之前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关联、复习,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加强临床思维训练。如:免疫性疱病章节,首先提供典型临床表现图片,使得学生先对疾病有个总体印象,再根据不同疾病水疱的特点(疱壁、紧张度、是否出血等)进行逐一展示,另外对各种水疱形成的原理通过动画模拟的形式进行解释,最后选择典型疱病病例诊治过程再次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点。整个过程的所有图片将有双语配文,教师只需适当引导。
2.教学设计。看图识病式教学法:根据以上“看图识病”课件进行标准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学生解读临床典型图片为主,围绕图片的讲解将更加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教师可以围绕图片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展开充分互动,因为互动范围围绕主题图片,因此能避免传统课堂中与学生互动可能发生的不可控局面。在以图片为主的引导式教学基础上,穿插教师的自由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自己的方式对大纲要求的其他内容进行知识点讲解,特别是对图片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亦可以在教学工程中涉及重点知识进行回归、提问、复习等环节。
3.研究对象及分组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01—2017.07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接受皮肤性病学本科教学的120位MBBS学生。对2016.01—2017.07参加皮肤性病学本科教学的60例MBBS留学生采用“看图识病”模式教学法;对2014.01—2015.12的60例MBBS学生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法。
4.效果评价。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法及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进行评价。期末考试成绩以100分计,<60分为不合格,≥60分、<70分为合格,≥70分、<80分为合格,≥80分、<90分为良好,>90分为优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知识点理解程度、临床思维训练效果、学习压力、对教师的满意程度、对病人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对于12名参与授课的教师,亦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课堂气氛、教学难度、对学生满意度、课程压力。以上各项以100分计,于学期末分别让学生和老师对各项内容进行评分。
5.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剂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个班级期末成绩比较。采用“看图识病”教学模式组共60人,其中优良学生32人(53.5%);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教学组共60人,其中优良学生17人(28.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两个班级调查问卷结果比较。采用“看图识病”教学模式组与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教学组比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临床思维训练效果、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方面,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授课教师调查问卷结果比较。授课老师分别对采用两种教学模式的班级进行了问卷填写,比较两个班级在影响教师教学方面的情况。采用“看图识病”教学模式组在课堂气氛、对学生满意程度方面优于传统课堂讲授法教学组;采用“看图识病”教学模式组较传统课堂讲授法教学组更能降低教学难度及课堂压力,见表3。
三、讨论
1.MBBS留学生临床学科教学现状分析。国家教育部2010年发布了《留学中国计划》,规划从2010—2020年留学生人数将从25.6万人增至50万人。2010年度来华留学报告显示我国本科教育中对于自费留学生吸引力最大的专业是医学,47.2%准备自费来华留学的国际生申请接受医学本科教育。从2007—2008学年的95人增加至2013—2014学年的6020人,具备资格的招生院校也从25所增加至48所[1,2]。来华接受医学本科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源国众多,但主要以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亚非国家为主。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留学生,如何培养出生源国认可的医学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一个新挑战[2]。首先,留学生到中国学校留学没有官方统一的入学考试,这导致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其次,全英文授课对于部分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用娴熟的英语讲解医学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之很大部分南亚学生英语口语存在地方口音,师生之间交流比较困难;另外,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感,不仅会影响留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还易使他们出现情绪或心理问题,甚至影响留学生回国后对东道国的印象和评价,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3,4]。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合理规避文化、语言等带来的不足,是提高MBBS教学质量值得思考的问题。帕丽达·阿布利孜等提出:提高留学生皮肤性病学教学质量的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改革教学模式,如灵活运用启发和讨论、分组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热情[5]。尽管分组讨论等方法对留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作用,但是由于教学双方英语水平的差距,会限制此教学方法的发挥,甚至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2.“看图识病”教学法有利于MBBS留学生皮肤性病学课程学习。皮肤性病学是MBBS留学生必修临床课程之一,如同内外科学一样,其教学面临一些普遍的问题,如来华接受医学本科教学的留学生生源众多,学生英语地方口音重,中文水平差,授课教师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师生交流存在一定阻力[6]。而皮肤性病学专业性极强,与内外科学交叉的知识较少,专业词汇多、生僻,更是增加了教学难度。但是皮肤性病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眼睛是皮肤科医生最重要的检查工具,许多临床疾病通过肉眼即可做出诊断或推测疾病诊断方向。本学科对于MBBS本科生的教学目的在于能够对常见多发皮肤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看图识病”教学模式既能顺应本学科教学目的,又能结合皮肤性病学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特征。在本研究中,“看图识病”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期末成绩的优良率,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及对知识点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训练及对病人的处理能力,另外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教授授课压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的满意程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看图识病”教学法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了提高MBBS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于MBBS留学生的教学是我们在新时代的挑战,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需要管理部门、教研室的协同努力。留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做好调研工作,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及时与各教研室沟通,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本研究基于皮肤性病学及本学科以形态学为主的特点,采用“看图识病”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示在教学管理方面,各临床学科应该结合自身的特征,发掘最适合各学科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近期研究已证实,结合学科特色的教學模式在MBBS临床医学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7]。作为授课教师,首先提高自身水平,做好教学细节工作,才能让MBBS留学生教学脚踏实地稳步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正.提高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质量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2):22-24.
[2]樊立洁,杨晓蕾,罗梦淇,等.浙江大学来华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管理的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5,(14):5-7.
[3]黄益玲,盛德乔,李志芳.来华留学生(医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会议心得体会[C].2016,(20):219-220.
[4]卢炜.南亚国家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压力问题及相应策略[J].教育探索,2015,(S2):204-206.
[5]帕丽达·阿布利孜,阿克拜尔·苏来曼.提高留学生皮肤性病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187-189.
[6]王爱玲,解杨婧,邹传德,等.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5,(29):113-115.
[7]关晓伟,李敏,顾振,等.“翻转课堂”在MBBS解剖学教学的应用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38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