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科技创新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2018-05-09王华光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科技创新创新创业

王华光

摘要:科技创新已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大学生科技创新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实施路径之一。科技创新无论是在思想道德教育上、文化身心教育上,还是在创新实践教育上,都体现着其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大学生科技创新为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新的平台,是文化身心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创新实践教育的必要组成。

关键词:科技创新;素质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029-02

培养有品德、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更是高校的根本任务。[1]素质教育主要涵盖思想道德修养、文化身心素养、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

在當下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2]。在校大学生作为最有发展前景的知识分子和未来的主要科技工作者,他们所具备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祖国的未来发展。因而,作为高校,有必要进一步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从而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更强的大学生,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缔造者和接班人。

事实上,科技创新能力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与高校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因而,大学生科技创新对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为思想道德教育开辟新的平台

依据科技创新的一般规律要求[3],要想顺利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正向积极的工匠精神、团队精神、爱国精神、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开展,本身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

首先,科技创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创新,能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尊重科学的良好习惯,能够养成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工匠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科技创新一般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它要求大学生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能够坚持不懈,不惧困难,且能够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从而养成正确的人生观。科技创新还能够使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注重个人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双赢,养成科学的价值观。

其次,科技创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多学科融合成为必然,这使得科技创新越来越趋于社会化,需要团队来完成。团队精神体现在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上,核心内容是协同合作。它要求每位团队成员从团队的整体利益考虑和出发,精诚合作,团结成员,共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为团队的成功贡献力量。因此,科技创新能够促使大学生学会与人交往、沟通,学会协助,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再者,科技创新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国精神。科技创新的立项,一定是基于人民、社会、国家的需要,科技创新作品一定是要能为人民带来生活的便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能推动国家的发展,而不是有害于人民和国家的作品。因而,科技创新本身就要求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二、科技创新是文化身心教育的有效途径

科技创新离不开相关的专业知识。实际上,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专业知识的实践和强化的过程。大学生要参加科技创新,就必须积累足够的理论知识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参与者不仅要全面掌握课堂内容,还要通过课后的自我学习,甚至要不断向老师请教,充实专业知识和科技文化,掌握基本技能,以保障科技创新的顺利进行。

科技创新的开展是基于人民、社会、国家的需要基础上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同样如此。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充分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需要,什么是可持续,什么是成功的作品,更要全面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优良传统,形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创造出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优秀作品。

科技创新是培养一个人健康心态和强大心理的有效途径。科技创新是一个较为长期而充满困难的过程,它要求参与者具有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敢于不畏艰难,迎难而上,不被失败打垮,坚持不懈,拥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气概。科技创新是一个团队工程,需要多人的共同努力,它要求所有参与者具有团队精神,能够精诚合作,众志成城,相互鼓励,各展所长,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参与科技创新的大学生,都拥有一颗向往成功、乐观开朗、心胸宽广、人脉众多、敢于挑战、积极进取的心。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是科技创新的本钱。科技创新的长期性和艰难性要求参与者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高强度的身心劳动会轻易压垮一个人,特别是体弱者。科技创新的复杂性对参与者提出了身体上的要求,那就是要坚持劳逸结合和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作息习惯。

三、科技创新是创新实践教育的必要组成

创新实践教育包含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两部分内容。其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即实践能力[5],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实践育人的核心在于通过实际操作、生产实习、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而科技创新就是实践育人的最佳实施路径之一。科技创新的实质就是大学生充分利用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转化的过程。从选题、项目申报,到项目实施、作品制作,再到作品调试、技术转化,无不体现着实践育人的本质要求。通过参与科技创新,大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并巩固专业知识,更可以通过实践,亲自设计甚至生产一件属于自己的科技作品,培养了理论自信和专业自信,肯定了自身的价值,更使得自己成长为一名理论知识丰富、技术转化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实践育人的根本目的。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创新基础上进行的创业活动。因而,科技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物质基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一定能够创造出符合社会需要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学生的成果,同样也是学校的成果。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学校的帮扶下,大学生可以依托自己的科技作品开展创业尝试,直至成功,实现创新创业。即使学生没有创业意愿,也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实现自己作品的市场化。

参考文献:

[1]陆锦冲.试析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22-124.

[2]吴连臣,王红琳,陈曦.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策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287(5):3-5.

[3]陈旵明,陈杰浩.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50-51.

[4]潘峰.浅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作用[J].思想政治与法律研究,2016,161(4):161-162.

[5]李涛.论创新实践教育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社会科学家,2012,(增刊):175-176.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科技创新创新创业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