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2018-05-09别之龙

长江蔬菜 2018年8期
关键词:塑料大棚长江流域大棚

别之龙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优势主产区,根据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年)[1],长江流域冬春蔬菜是全国六大蔬菜区域之一,涵盖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和江苏中南部、安徽南部,同时部分省份的区域还属于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涵盖地域包括云南、贵州和鄂西、湘西、渝东南与渝东北地区。长江流域除了在冬春蔬菜和高原夏秋蔬菜上具有优势外,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设施蔬菜主产区,长江流域的设施蔬菜播种面积约占全国设施蔬菜的20%。根据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 (2015-2020年)[2],长江流域设施蔬菜又分为长江流域上游亚热带亚区、长江流域中游亚热带亚区和长江流域下游亚热带亚区,其中长江流域上游亚热带亚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北部、贵州4省(市),长江流域中游亚热带亚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3省,长江流域下游亚热带亚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福建北部5省(市)。2016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2548.8 万 hm2,产量 91 834.9 万 t,总产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设施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21.5%、30.5%和62.7%[3]。

近年来长江流域各省区设施蔬菜发展迅速,但产业发展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农业部2015年制定了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科技部2016年启动了“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率先启动了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近年有何特点?产业发展又面临什么突出问题?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产区的气候特征和灾害天气分析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产区地处北纬 27°~32°, 东经 98°~122°,秦岭-淮河以南、南岭-武夷山以北、四川西部-云贵高原以东的长江流域各地;无霜期200~320 d。光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匀,日照时数差异较大,大部地区冬季寡照,年日照时数1 000~2 300 h,年日照百分率30%~65%;热资源丰富,年太阳总辐射 3 350~5 020 MJ/m2,年平均气温10~20℃; 降水量 800~2 000 m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地处0℃等温线以南,5℃等温线以北;冬季低温寡照、夏季高温高湿是本区域的典型气候特征[2]。

长江流域蔬菜生产中遇到的灾害性天气包括冬季雪灾,如冬春季节低温阴雨、霜冻,夏季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灾害,台风或局部性大风灾害,冰雹等,近年来灾害性天气频发,如2008年1月10日至2月5日,南方地区遭遇了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2018年1月,南方多省份又出现2~3次大雪天气,导致大棚设施垮塌损毁严重,给设施蔬菜产业带来巨大损失。

2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

2.1 设施栽培面积稳定增长,区域化和规模化生产突出

近年来长江流域各省份的设施蔬菜栽培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如江苏省2015年设施蔬菜的面积达80万hm2,占耕地面积的17%以上,占比居全国第1[4]。安徽省2014年设施蔬菜播种面积为29.59万hm2,占全省蔬菜总面积28.6%,与2010年相比增长47.95%[5]。浙江省2015年设施蔬菜面积11.333万hm2[6]。湖北省2015年设施蔬菜基地规模10.87万hm2,占全省蔬菜基地面积的19.4%,与2012年相比增幅26.4%[7]。上海市 “十一五”期间开始大力推进设施菜田建设,至“十二五”末,上海共投入建设资金37.4亿元,推进菜田建设1.473万hm2,其中设施蔬菜0.546万hm2[8]。各省市设施蔬菜面积稳步增长的同时,设施蔬菜生产的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批百亩成片、千亩成片的设施蔬菜基地不断涌现,如江苏省2014年拥有百亩以上设施园艺生产基地 3 000个,1 000亩(66.7 hm2) 以上 400 个,1 万亩(666.7 hm2)以上 82 个,10 万亩(6 666.7 hm2)以上的县(市)有15个,其中6个超1.33万hm2[9]。武汉市2013年投资建设的7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基本都是千亩成片。

2.2 园艺设施类型多样,设施结构以塑料大棚和中棚为主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园艺设施类型包括塑料大棚、塑料中棚、小拱棚、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其中塑料大棚和塑料中棚是目前长江流域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棚型结构,以安徽省为例,塑料大棚和塑料中棚的面积占设施蔬菜栽培总面积的96.88%[5]。日光温室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地区,集中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地区。

按照设施骨架材料结构来分,主要有钢管结构、竹木结构以及水泥骨架结构,近年来新建的设施蔬菜基地大棚基本都是钢管结构,如武汉市2013年启动了7万亩设施蔬菜大棚基地建设,专门出台了单栋钢架大棚建设技术规范和微灌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其中单栋钢架大棚的跨度为6 m或8 m,棚型结构采用 GP-C625、GP-C825、GPC832,6 m跨度塑料大棚推荐的棚体长度为30 m,8 m跨度塑料大棚推荐的棚体长度为41.5 m,并对大棚的顶高、肩高、拱杆间距、纵拉杆的数量、钢管和连接件的材质和壁厚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设施蔬菜基地微灌工程建设技术规范明确了设施蔬菜基地微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要求。

2.3 设施栽培目的多样,以设施春季提早和秋季延后栽培为主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栽培包括春季提早栽培、越夏遮阳栽培、秋季延后栽培和冬季越冬栽培4种类型,其中春季提早栽培和秋季延后栽培是长江流域设施蔬菜栽培最主要的类型,冬季越冬栽培主要集中在有日光温室的地区如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此外就是冬季气候比较温暖的地区如浙江苍南等地,采用遮阳网用于越夏栽培和育苗也很普遍。近年来部分高山蔬菜产区利用大棚设施进行避雨栽培,并得到迅速发展,如湖北长阳、夷陵等地高山大棚避雨栽培成效显著,特别是利用大棚开展高山番茄避雨栽培,可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番茄采收期较露地栽培可延长1个月以上。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栽培除了部分连栋温室冬季加温外,其余设施都是不加温生产,春季提前主要采用多膜覆盖保温,主要包括双膜覆盖、三膜覆盖、四膜覆盖,个别地区还用五膜覆盖,秋季延后栽培时多采取双膜覆盖或三膜覆盖避免霜冻为害。

2.4 设施蔬菜生产种类繁多,周年茬口模式多样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栽培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茄果类(番茄、辣椒、茄子),瓜类(黄瓜、西葫芦、苦瓜、丝瓜、西瓜、甜瓜、小南瓜、冬瓜等)、绿叶菜类(生菜、油麦菜、苋菜、蕹菜、芹菜、叶用甘薯、莴笋、菜心、菠菜、茼蒿、藜蒿等)、甘蓝类 (花菜、松花菜等)、白菜类 (小白菜、快生菜等)、豆类(菜豆、豇豆)、水生蔬菜(莲藕、慈姑、荸荠、水芹等),其中茄果类、瓜类、绿叶蔬菜和白菜类是主要的设施栽培种类,由于南方居民喜欢食用青菜,因此叶菜类(包括绿色蔬菜和白菜类)的设施栽培是南方地区大中城市设施蔬菜生产的重要特点。

设施栽培茬口模式多样,有1 a 2茬、1 a 3茬、1 a 4茬的,也有全年生产速生叶菜的栽培模式,如武汉市设施蔬菜种植模式主要包括果菜+叶菜 (2~3茬)、全年果菜(2茬)和全年叶菜(5~8茬)3种模式,而荆门市的设施蔬菜种植模式以全年果菜(2茬)和果菜+叶菜(2~3 茬)2 种模式为主。设施蔬菜的周年高效利用很充分,春季间种套作很普遍,如早春设施栽培采用黄瓜套种苦瓜,苋菜套种苦瓜,草莓套种甜瓜等,浙江温岭的瓜农通过实践探索出设施西瓜长季节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设施栽培可实现春季保温、夏季避雨、秋季延后的特点,实现了设施西瓜的一种多收,全年可采收西瓜4~6批次,这种栽培模式已经在南方各省区广为推广。

2.5 设施蔬菜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已成为新建设施蔬菜基地的主力军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和产业化的加快,设施蔬菜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而传统的小农户经营模式逐渐减少,特别是在大城市的设施蔬菜生产中,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如上海市设施蔬菜组织化经营程度达到了86%[8],武汉市2013年建设的7万亩设施蔬菜经营主体全部是新型经营主体。随着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提高,销售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批发市场销售转向批发市场销售、伙食团体配送、农超对接、社区直销、电商平台等多种销售方式,对于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主要采取统一经营、统分结合和分散承包的方式进行,上海市设施蔬菜的产销实践表明,统分结合的方式是目前专业合作社生产效率最高的,这种模式应用了“两头统,中间包”的生产经营方式[8]。武汉市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现在多采用反包倒租的经营模式,实际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主体是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完全采用自营的企业很少。

2.6 城郊设施蔬菜产业由单纯的生产功能向生产采摘观光多功能融合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等园艺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由单纯的蔬菜消费者向蔬菜种植体验、蔬菜采摘和观光等方向发展,部分城郊型设施蔬菜园区顺应这种需求,转换经营模式和种植模式,由单纯的设施蔬菜生产园区向设施蔬菜生产、采摘、观光园区方向拓展,有的园区还建有设施果树、设施花卉基地,有的园区进一步发展畜禽和水产养殖,还有相关的餐饮配套,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这类园区在周末和节假日有旺盛需求,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主要采摘的设施蔬菜种类包括茄果类、瓜类等,如樱桃番茄、西瓜、甜瓜、草莓是最受市民欢迎的采摘种类。

雪灾后垮塌的大棚

3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3.1 园艺设施比较简易,抗灾生产能力弱

尽管塑料大棚和塑料中棚已经成为长江流域设施蔬菜生产的主要结构,但应该看到,很多地区的园艺设施比较简易,为了节省成本,部分地区的塑料大棚和中棚的材料还是水泥骨架和竹木结构,钢架结构的塑料大棚和中棚比例有待进一步提升。即便是钢架结构的塑料大棚,很多地区的设施蔬菜基地在建设时对棚型结构、钢材和连接件的质量标准、建设安装和验收等缺乏质量监控,园艺设施的荷载无法满足标准塑料大棚的要求,导致设施大棚的抗灾能力降低。2008年初和2018年初的2次雪灾导致南方多个省份的大棚设施垮塌,暴露出很多地区在设施棚型结构选择和设施建设质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很多新型经营主体在建设塑料大棚时使用没有采取热浸镀锌、质量低劣的钢管材料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连接件,安装时随意增大拱杆之间的间距、减少纵向系杆的数量、没有斜撑、大棚过长等。有的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选址不当,如有的基地建设在容易发生风灾的地区,有的选址在地下水位高的田块且并没有采取有关的措施,大棚中间的排水沟过浅,园区排水系统不畅,在夏季暴雨时出现涝渍灾害等。有些新建的设施蔬菜基地棚型结构不合理,大棚的肩高过低,无法实现机械化耕作,有的大棚棚门设置过小,“路难走、门难进、边难耕、头难掉”是很多设施蔬菜基地的写照,制约了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的推进。

3.2 设施蔬菜生产成本增加,比较种植效益下降

设施蔬菜生产的成本除了大棚设施投入外,还有劳动力和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的投入,这些成本每年都在上涨,其中上涨最快的是劳动力成本,而蔬菜价格并未上涨,导致设施蔬菜生产成本逐年增加,比较种植效益下降。

由于设施蔬菜主要栽培的是茄果类和瓜类,其生长过程中包括整地施肥、育苗、定植、整枝、吊蔓或绑蔓、授粉、疏果、追肥、打药、采收等工序环节,需要的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低,人均管理设施果菜类的面积不到1 334 m2,劳动力支出成本在设施蔬菜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成本中已经占到一半以上,而且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基本是以6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为主,劳动力已经成为限制设施蔬菜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产业发展的瓶颈。

3.3 设施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菜田土壤地力下降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生产中冬春低温寡照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早春采用多膜覆盖时尽管能提高设施内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生长,但又容易导致设施内相对湿度增加;春季提早栽培时蔬菜病害发生比较重;夏季高温多雨容易导致蔬菜病害和虫害同时发生;秋季高温容易诱发蔬菜虫害的发生,因此在长江流域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控是一大难点。在湖北省设施蔬菜主产区调研中发现,设施蔬菜新型经营主体普遍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对于农药的选取和使用比较注重,对于化学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有比较完整的生产档案和出入库记录。而在设施蔬菜以散户生产为主的老产区,菜农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管理和生产档案记录普遍缺乏认识,主要依赖从农资店或农药经销商那里购买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并且普遍重视病虫害的“治”,而忽视“防”,有的菜农家里既种植设施蔬菜,又种植水稻、棉花、玉米等大田作物,在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时存在与大田作物农药混用的问题,设施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而在肥料购买上,则普遍依赖化学肥料,无论是底肥和追肥都偏爱氮磷钾含量为15-15-15的复合肥,忽视有机肥的使用,造成土壤普遍酸化板结、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土传病害加重的问题,导致设施蔬菜菜田土壤质量下降,不利于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加大对设施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标准和建设质量

设施栽培是保障蔬菜产品周年供应、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抵御自然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农户经济收入、解决农村就业的重要措施,设施蔬菜生产的大棚等设施投入高,应进一步加大对设施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建议加大对塑料大棚和栽培配套设施、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基地沟路渠、采后贮藏和运输设施、产品质量检测与溯源系统、物联网建设等方面的财政补贴力度,在新的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和老的设施蔬菜基地升级改造上要提高建设标准。新建塑料大棚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种植塑料大棚工程技术规范”(GB/T 51057-2015),塑料大棚主体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 a,钢构件材料宜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专用紧固件应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并经过热浸镀锌处理,塑料大棚钢结构和专用紧固件镀锌外观质量、厚度应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3912)的规定,卡槽和卡簧正常使用年限应不低于5 a,侧面通风口应配置卷膜设备,并应安装防虫网。新建塑料大棚的跨度应不小于6 m,肩高应不低于1.6 m,要能适应设施耕整机械的作业要求,塑料大棚的长度不宜小于30 m,也不宜大于100 m,塑料大棚的覆盖材料应选用透光率高的无滴膜。设施蔬菜基地的沟路渠设施配套,灌溉设施和排灌设施齐全,要实现旱能灌、雨能排。大力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场的建设,重点扶持一批年育苗量达到1 000万株的育苗场,蔬菜集约化育苗场的建设应符合农业行业标准“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建设标准”(NY/T 2442-2013)的要求,育苗温室应配备完善的加温和降温设施,并根据育苗规模的大小配备相关的精量播种机等配套育苗设施。

4.2 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的水平,减少劳动力投入

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是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效率和减少劳动力投入的有效措施,实现“机械换人”是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园艺设施结构的空间限制、设施蔬菜生产种类的多样性、蔬菜生产环节的复杂性,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中还面临着农机与农艺不配套、适合设施蔬菜生产的小型机械少、设施蔬菜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如江苏省设施蔬菜耕整、植保机械化水平在75%以上,而种植和采收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低[4]。武汉市2015年设施蔬菜耕整机械化、种植机械化、采运机械化、灌溉施肥机械化、环境调控机械化的水平分别为 67%、19%、4%、37%、23%[10]。因此加快设施蔬菜生产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升设施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是我国设施蔬菜实现提档升级的重要任务。

现阶段设施蔬菜基地可重点考虑配备符合塑料大棚生产需要的机械化耕整设备、育苗定植机械、水肥一体化机械、植保机械,在设施土壤耕整、施底肥、起垄、铺设地膜和滴灌带、定植、灌溉、追肥等环节实现机械化,通过引入新的植保机械提高药械的工作效率,如江苏省内主要推广以田园管理机、微耕机为代表的设施大棚内土壤耕作和管理机,以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担架式喷雾机、静电喷雾器等为代表的大棚适用高效植保机械,以喷灌、滴灌设备为主的自动化灌水设施[9]。武汉市针对设施蔬菜产业重点推广精密育苗播种机械、多功能管理机械(可耕整、开沟、起垄、铺膜)、高效植保机械、精量直播机械、移栽机械、产后处理机械 (包括清洗、清选、包装、冷藏等机械)。

4.3 加快推广应用设施蔬菜双减等有关技术,提高设施蔬菜产品质量

以实现设施蔬菜产业的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长江流域设施蔬菜生产的技术,包括引进和筛选适合不同季节生产需求的设施蔬菜优良品种,加快推广应用以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减施为核心的有关技术,包括嫁接育苗技术、多膜覆盖技术、土壤改良技术(通过秸秆和土壤调理剂等改良土壤、水旱轮作等)、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熊蜂或蜜蜂授粉技术、设施环境调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防虫网隔离、悬挂黄板与蓝板、高温闷棚、性引诱剂、释放天敌、应用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等),建立设施蔬菜农业投入品的登记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力推进“三品认证”与品牌建设,加强设施蔬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管力度,推进设施蔬菜产品溯源系统建设,为设施蔬菜产品质量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不同地域的生态气候特点,结合设施作物种类,制定设施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和高效种植模式,通过设施蔬菜新型经营主体基地的示范推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提升设施蔬菜主产区的标准化水平。

4.4 强化设施蔬菜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提供社会化服务

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蔬菜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可以考虑将蔬菜生产的工序环节进行分解,改变传统的一个工人要完成从种到收的全过程,而让工人专注于做某几个工序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如荷兰的温室番茄生产管理,日常操作包括盘头、落蔓、打叶、采收等若干工序,不同工人在不同工序上的操作速度相差2~5倍,通过技术培训、专人专岗和计件付酬等考核机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国内近几年已经开始了探索,如山东寿光等地的嫁接专业队伍专门承接蔬菜嫁接业务,一个熟练工人每天可以嫁接黄瓜苗5 000株,嫁接成活率高,又如海南崖城的设施甜瓜种植,当地已出现了专门从事设施甜瓜吊蔓、整枝、授粉、疏果的队伍,承接任务时按照单株计酬,而针对蔬菜和瓜果采收,也早已形成专业化的队伍,针对蔬菜病虫害防治,近年来也已出现了专业化的植保公司。

蔬菜产业的纵深发展,也诞生了很多商机,通过组建专业化的公司或合作社,可以满足蔬菜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近年来各地已经涌现了大棚专业建设公司、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合作社等,对于设施蔬菜的新型经营主体,完全可以考虑将设施蔬菜种植的部分环节交给上述公司或专业合作社来操作,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保证质量,如蔬菜育苗可以委托给蔬菜集约化育苗场来做,设施大棚的建设可以交给大棚专业建设公司,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完成设施蔬菜基地的耕整地、铺设地膜和滴灌带工作,植保专业合作社可以完成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了专业合作社联社,即将几个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联合承接有关工作。通过细化设施蔬菜有关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来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效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4.5 加大设施大棚保险财政支持力度,解除后顾之忧

尽管长江流域采用塑料大棚等园艺设施用于蔬菜生产可以实现保温、避雨等栽培目的,提高了蔬菜产业应对低温、霜冻、暴雨的抗灾能力,但应该看到,近年来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尽管通过推广应用标准化的塑料大棚和规范安装能提高抗灾能力,但毕竟塑料大棚设计的风载和雪载取值有限,无法抗击大的风灾和雪灾。

调查中发现,暴雪和局部风灾是导致塑料大棚等设施垮塌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就会给设施农业带来巨大损失,特别是设施蔬菜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面积大,遭受损失后若无资金支持,再恢复生产有很大困难。而应对这种大的自然灾害只能通过农业保险来解决,近年来部分省区通过参加设施农业保险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江苏省农业保险补贴标准中明确规定,设施农业保险省级财政补贴比例为:苏南地区20%,苏中地区30%,苏北地区50%。2012年江苏省设施农业保费收入达5.3亿元,其中政府补贴4.24亿元,农户自交1.06亿元,全省有26.69%设施农业投保了设施农业保险;此外,江苏省财政2010年开始实施对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奖励政策,满足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达到该地区主要种植业保费收入的5%、15%的地市,省财政分别再增加10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保费奖励,为江苏省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11]。湖北武汉市和咸宁市对设施蔬菜经营主体参加保险也给予了补贴,2018年1月大雪导致大棚垮塌后,保险公司迅速组织赔付,为设施蔬菜经营主体灾后恢复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设施农业保险还只是应用在部分省区和部分地域,同时还存在设施农业保费过高的问题,单靠设施蔬菜经营主体无法支付高额保费,建议各地加大对设施农业保费的政府补贴力度,将设施农业保费补贴和设施大棚建设补贴一同纳入政府财政补贴范畴考虑,为设施蔬菜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蔬菜嫁接苗集约化生产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J].中国蔬菜,2012(5):1-12.

[2]农业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2015-01-30).http://www.moa.gov.cn/ztzl/scscxx/gzbs/201610/t20161027_5322997.htm.

[3]张真和,马兆红.我国设施蔬菜产业概况与“十三五”发展重点[J].中国蔬菜,2017(5):1-5.

[4]曾晓萍,陈永生,顾鲁同.江苏省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J].长江蔬菜,2017(5):10-12.

[5]王明霞,方凌,张其安,等.安徽省蔬菜设施类型发展现状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310-312.

[6]徐云焕,杨新琴,柏德玟,等.“十三五”浙江蔬菜产业提升对策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7):1 028-1 031.

[7]周雄祥.加快湖北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J].长江蔬菜,2016(24):82-84.

[8]孙占刚,翟欣,张瑞明,等.上海设施蔬菜经营状况调研 [J].中国蔬菜,2017(5):6-9.

[9]严建民,柳军,罗克勇,等.江苏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发展思路探讨[J].江苏农业学报,2014,30(6):1 480-1 483.

[10]宋承琦,张丽华.武汉市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建议[J].湖北农机化,2016(6):34-36.

[11]申鑫,夏云,侯晓丽.江苏省开展设施农业保险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保险,2013(9):32-34.

猜你喜欢

塑料大棚长江流域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河南省钢骨架塑料大棚拱架结构标准化设计研究*
基于光谱指数的流域尺度农业塑料大棚制图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塑料大棚遥感指数构建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试行)》
塑料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