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北大清真寺建筑中的悬鱼装饰
2018-05-09董华琳
■ 董华琳
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形式,在建筑上有着有目共睹的成就,屋檐下木雕悬鱼则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式的主要特征。本文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明清郑州北大寺悬鱼装饰的由来及文化内涵。
“悬鱼”作为建筑中一个较小的装饰构件,并不如斗拱辅作、举架、升起等建筑构件受关注。它虽然无法左右建筑的整体构成,但中国传统建筑却因为它别出心裁、精雕细刻的构件造型而富有了情趣和寓意。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中就曾简要阐述悬鱼装饰的做法,奠定了悬鱼装饰的理论基础。
一、悬鱼装饰的由来
(一)悬鱼装饰的概念
悬鱼,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位于悬山或歇山建筑两端山面的搏风板下,垂与正脊,大多用木板雕制而成。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鱼,所以称为悬鱼。中国传统建筑的外观是由屋顶、梁檩、斗拱、柱子和台基五部分组成。屋顶按照做法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悬山顶,“悬鱼”作为一种装饰语言,多出现在悬山顶、歇山顶民居的常用类型,在宫廷建筑中几乎看不到此类装饰。搏风板用于悬山或歇山建筑,用以遮挡山面梢懔懔头之板,与风霜雨雪搏斗,因此宋时称之为“搏风板”。一般在搏风板正中的装饰悬垂物,称为“悬鱼”,两边依次排列的较小的三角形云纹装饰则称为“惹草”,合称为悬鱼惹草(见图1)。山花做为悬鱼的一种变相表现形式,也称为砖雕悬鱼。悬鱼、山花、惹草做为宋式小木装饰的内容,极具研究的价值,就如“雀替”“斗拱”等一样,既体现了结构上的需求,又体现了装饰的作用。
(二)悬鱼装饰的由来—“羊续悬鱼”
如果说生殖繁衍是鱼崇拜的世界性象征,那么因鱼而演绎形成的廉洁正直象征意义,却是中国象征文化中的孤灯。最早与“悬鱼”有关的文字,出自《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羊续拒不受礼,他将鱼悬挂起来直至晒成臭鱼干,人称“悬鱼太守”。东汉羊续曾官至南阳太守,为官期间,因悬鱼高挂,表明拒绝贿赂的心志,故后人以悬鱼颂扬为官者的廉洁正直,为悬鱼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
图1 开封天波杨府配殿悬鱼
二、悬鱼装饰的文化探究
(一)悬鱼装饰的文化背景
“悬鱼”在初期应该是以一种雕刻在木板上的鱼形而得,“惹草”是因如意卷草纹而得名。在这里可以看出悬鱼装饰构件与其它装饰语言一样,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符号,具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建筑装饰的基本特征,与中国传统建筑一样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悬鱼作为一种艺术文化,与中国古代的整体文化是一致的。悬鱼装饰的文化背景则因种种的历史渊源而有所不同。因为南北方的地域差异性,致使悬鱼部件的分布不均。因地域文化不同,南方的悬鱼造型多精致活泼,而北方悬鱼则是多端庄,呈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在其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在屋顶形式创造的建筑艺术形象方面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古代建筑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悬鱼装饰构件产生并发展成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便有了深厚的文化渊源。
(二)悬鱼装饰的文化内涵
悬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构件已经传承、传播并演变了一千多年之久,其形态样式以及文化内涵不断地在发展演变,从最初的功能性构件演变为现在的装饰性构件,从最初单纯的象征防火消灾到现在象征各种吉祥寓意,并且对周边各民族及其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建筑装饰文化来说,如“卷云如意”型悬鱼,这种形象在建筑装饰中是很多的,而且其形式变化也多种多样。“如意”即“满意”,《汉书·京房传》中有:“臣疑陛下虽行此道,扰不得如意。”后来便做成器物来象征如意。它的功能是指物和把玩。后来随着如意的形式越来越多,主要以装饰性为主。如易经八卦文化,深含易经八卦揭示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古民居悬鱼装饰实际上不单纯是建筑的构件,它同时也是一门民间艺术,其使用创作动机不是纯审美的,而是建立在使用基础上的审美,因为它还具有对建筑结构的保护作用。
(三)悬鱼装饰的文化历史变迁
“水木谁家宅,门高占地宽。悬鱼谁青甃,行马护朱栏。”在诗人白居易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悬鱼姿态,并在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中得到证实,大多数保存下来的悬鱼样式均是在唐宋时期,后期现代建筑仿唐宋的样式,其悬鱼造型也多是参照李戒的《营造法式》传统样式(见图2)。悬鱼构件产生于唐代,后经宋元明清多个朝代一千多年的时间变迁,其传统样式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有变化,但整体来看,无不与宋代的《营造法式》中所绘形象十分相近。随着历史的演变,它的功能越发抽象化,只作为建筑和器具、服饰上的装饰了。
图2 《营造法式》记载的悬鱼图样
三、郑州北大寺悬鱼装饰的艺术价值
(一)郑州北大清真寺建筑的美学特点
郑州北大清真寺始建于元末明初,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2006年晋升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清真寺建筑分为两大体系:一类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属于中国特有的建筑型制;另一类则更多地保留了阿拉伯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北大清真寺则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式样建造的伊斯兰寺院,是中西合璧的结晶(见图3)。
图3 郑州北大清真寺
寺内乾隆二十六年(西元1761年)碑文记载:“由明以迄大清数百年,掌教者有三师(见图4)。”清乾隆年间两次重修。整个建筑群座西面东,两进院子,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为正门、望月楼和大拜殿。正门的房顶覆以灰筒瓦,脊上浮雕莲花,中间是两根木制的通柱,通柱前后是两对高达一米的抱鼓石,给人踏实之感。望月楼又名唤醒楼(清光绪十四年(西元1888)重修),是伊斯兰教寺院中特有的建筑,为阿訇观月、斋戒之用。望月楼高10米,上下两层,平面正方形,重檐歇山楼阁式建筑,瓦顶及山面饰黄绿二色琉璃瓦花纹和悬鱼博风,脊上雕饰莲花,望月楼小巧玲珑,造型、结构和艺术等皆为此寺之精华。大拜殿有卷棚、前殿、后殿和庑殿式后窑四座建筑相连组成, 建筑学上称“勾连搭式”(见图5)。这种勾连搭结构,自明代以后便普遍用于内地回族清真寺较大的礼拜殿,成为中国内地回族清真寺的一种典型形式。这种建筑结构,使清真寺大殿在平面布置上富有极大的灵活性。勾连搭的建筑结构,是中国伊斯兰教大殿建筑独具的。
图4 寺内碑文
图5 勾连搭式
(二)郑州北大寺悬鱼装饰的艺术审美特征
在建筑造型艺术中,艺术性是通过线条、色彩、光彩效果、局部和对比度等表现出来的。悬鱼装饰部件,纹样丰富而富有变化,体现出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审美特点。悬鱼造型构件的实用性、装饰性融于一体,也体现出时代特征。例如唐宋元代悬鱼的形式严谨,符合宋《营造法式》的传统样式;明清的悬鱼造型构件则具有样式繁多、色彩艳丽、变化丰富的特点。
产生这种变化是由于在明清时期砖普遍用于居民砌墙,琉璃瓦应用更加广泛。其懔头被包裹在砖墙之内,搏风板很快失去了其作用,而悬鱼则被以砖雕的形式保留下来,主要作用为装饰性功能,以及悬鱼自身特有的吉祥寓意。所以明清时期由于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悬鱼装饰样式繁多,实用性丧失,明清的官式主体建筑已鲜用悬鱼。
郑州北大清真寺中有两处出现悬鱼装饰构件,一处是望月楼歇山屋檐下出现的悬鱼、搏风(见图6),都采用的是琉璃浮雕饰件,并具有金黄、碧绿、孔雀蓝交相辉映,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是其悬鱼、搏风选用的纹样是卷草花卉,并在悬鱼装饰构件中心位置绘有石榴的纹样。石榴自古就有美好的寓意,一是因其果实结构和花的艳丽,寓意多子多福,繁荣昌盛,富贵吉祥等(见图7)。二是因其谐音“留”,寓意离别的不舍,对亲人、朋友以及恋人的挽留之意。在这里为期望着多子多福之意。伊斯兰教建筑装饰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用动物形纹,这一点不同于其它悬鱼样式。另外一处是礼拜殿前硬山单披式掖门上也使用了悬鱼构件(见图8),它是将砖雕悬鱼直接贴于墙面。这种浮雕式的悬鱼也叫山花,其悬鱼的形式采用云纹的样式。这两处的悬鱼装饰与明清时期悬鱼装饰基本符合,但其更具民族特色(见图9)。在阳光的照射下,琉璃浮雕形成一种柔和的韵律,使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这些青砖磨雕的美丽纹样,体现了伊斯兰教的独特风格,具有其民族特色和地域性,丰富了中国古建筑装饰内容。
图6 望月楼悬鱼
图7 北大寺望月楼悬鱼
图8 硬山单披式
图9 望月楼、硬山悬鱼
四、悬鱼装饰的当代启示
(一)悬鱼装饰构件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建筑结构体系和施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钢筋混凝土结构取代了木结构。传统的装饰构件在现代建筑装饰中更大的作用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如云南丽江在城市新住宅的开发设计上就使用了悬鱼装饰构件(见图10),用钢筋水泥代替木材,虽然没有了保护檩木的实际意义,但是起到了装饰和延续城市文脉的作用。
图10 云南丽江新住宅
(二)悬鱼装饰构件对室内设计的启发
悬鱼装饰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图案精美,寓意深刻,很大程度上能丰富室内软装设计的题材和意境。若把悬鱼构件缩小尺度,将传统图案形象简化,可保留图文的古意及寓意,做成灯具和工艺品,使其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韵味。
(三)悬鱼装饰构件对旅游业设计的启发
悬鱼装饰独具一格,作为一种民居特有的符号标志。近年来,悬鱼被广泛应用到旅游开发项目中,许多新的仿古建筑、路亭、路标指示牌等,也都采用了悬鱼作为装饰,增添了建筑的活泼性、独特性。
悬鱼装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深入分析其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其艺术表现力,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更有利于其传承和创新。相信传统建筑悬鱼装饰构件一定会与其它装饰构件一样令人瞩目,留辉煌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