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民居三大怪

2018-05-09钱国宏

城乡建设 2018年9期
关键词:房址火炕建房

■ 钱国宏

民居是一种传统文化。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民俗,而形成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形式,被誉为“民居三大怪”:“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坐在地面上!”

选房址—依山傍水。满族人家对房址的选择是极为看重的,这不单单涉及到一个“风水”问题,还涉及到日后的具体生活细节。“依山傍水好房场,坐北朝南取向阳。红瓦白墙绿篱院,严冬偏暖夏偏凉。”这首诗,写的就是满族人家选址建房的。满族人家选房址一般选在依山傍水的小块平原或者是小型盆地里。选这几种类型的地块建房:一是土地平整,便于建房。二是新房附近可以辟出菜园,院内可建禽舍、畜圈,屋后山坡可栽种果树。而这几样,都是满族人家生活中必需的基本要素。满族人认为,有房、有院、有菜园、有禽畜、有果树,这才像个“人家”。

房址选好了,选个“吉日”就可以动工建房了。满族人家建房的格局,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既有科学性,又体现敬老尊老;既注重实用性,又讲究艺术性。

正房名曰“口袋房”。满族人家院落中的正房,均是东西走向,坐北朝南,方方正正,极为整齐。房屋向南的一面设置门窗,而向北的一面则不设门,仅设窗,且窗户也较向南的一面少。为的是屋内采光的需要和出于冬季防寒的考虑—北面不设门、少设窗,可以有效阻拦冬季从北面吹进来的寒风。房架为木质,屋顶或苫草或铺瓦,中间东西走向起房脊,远观,如一条长龙在房上飞腾。房墙用块石或砖砌成,外面抹上黄泥和白灰。这种房子,背风,向阳,冬暖夏凉,而且出入和取水都十分方便。这是“口袋房”的外观。“口袋房”的内设就更有趣了:“瓦舍茅屋三五间,木门双扇在东边。满乡亦重家居处,口袋房中别有天。”满族人家的住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间数取单不取双,间数为三、五、七不等)。在房子南面的偏东边开门,而不是其它民族的中间开门。这种房子的内部设置,形如一个农家所用的大号米口袋,因而称为“口袋房”。它的内部构造是:一进门是厨房,满族称“外屋”“堂屋”。厨房内建有灶台,摆有水缸,有的人家还有磨盘。厨房西侧为卧室,称“里屋”“上屋”,供家中长辈居住。厨房东侧也是卧室,是家中晚辈住的房间。口袋房虽说构造似口袋,但这种房舍建筑在建筑学上体现了传统的对称美,而且厨房建在整个房屋的中间,厨房下面有烟道通向东西两屋的火炕,冬天时,厨房烧火做饭,就可以给东西两屋同时供暖。

寝食均在“万字炕”。满族人家卧室内不设床,一律建有土坯砌成的火炕。这也是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形成的生活习惯—火炕冬天保暖,实际上成了屋内的“大暖气片”。“通南联北让西尊,数代安居倍可亲。儿妇时停手中线,笑看婆母逗娇孙。”这首诗,写的就是满族人家屋内的“万字炕”。走进满族人家(以西屋为例),一进门便是一块空地,称“屋地”;“屋地”的南北两侧是两条大炕—之所以称其为“大炕”,是因为这两条火炕全部是东西连成一片的,炕面宽5尺多,生生占去了室内南北两部分空间。这种大炕,在其它民族的室内是看不到的。所以,也有民俗学家称之为“通炕”“南北大炕”。由于室内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火炕所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在炕上,家人和外来的客人,进门就上炕,可以容纳很多人,且极方便、随意。平时,孩子们玩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等游戏时,也都是在炕上。在室内的靠西墙处,有一条半米宽的窄炕,将室内的南北两爿大炕连接起来,这样,屋内的三条大炕便形成了一个“匚”形,称“万字炕”,也称“拐弯炕”“转圈炕”,满语叫“土瓦”。清人有首《竹枝词》中这样描绘:“柴烘炕暖胜披裘,宿火多还到晓留。谁道塞寒衾似铁,黑甜乡里好温柔。”

室内“以西为尊,以南为大”,即西炕是祭祖祭神时陈设器具,摆放供物的地方,不得随意踩踏坐卧或放置不清洁、不吉利的物品。南炕温暖向阳,是家中的尊长寝居坐卧的地方,贵客来家,也要请到南炕上坐,如留宿亦住此炕。北炕住晚辈。如果是年轻夫妇,两代人睡觉时不方便,就在炕沿上方垂挂一帘幔帐,夜放昼收,既起遮蔽作用,又能防风保暖。

东北地区严寒期较长,火炕成为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满族人住宅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寒冬,南北炕都烧热,室内就会因炕面散发的热量更加温暖。炕的用途不只是供人们寝卧,满族人家室内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炕上进行。放上炕桌可以吃饭、读书、写字;妇女们在炕上做针线活、哄孩子;儿童们在炕上玩抓嘎拉哈等游戏、听老人讲故事;家中来了客人先请上炕坐,然后再敬烟、倒茶、谈话;不住人的北炕可以烘晾粮食;连老母鸡抱鸡雏都要放在炕上……由此可见炕在满族居室内的重要作用。

烟囱建在平地上。“坐地向天多挺拔,吞来浓雾吐轻纱。丝丝缕缕随风去,早映晴晖晚映霞。”这首诗,写的是满族人家民居的另一特点:落地烟囱。北方汉族建房时,烟囱一般都建在房顶上,而满族却将烟囱建在房西或房后的地面上,远观,如“一柱擎天”!这种烟囱以一段横烟道与烟囱主体相连,故也称“跨海式烟囱”。烟囱的基座用砖石砌成,基座上面有的用砖砌到顶,有的是竖根空心独木,然后外面捆缚藤条绳索,涂抹黄黏泥加固。满族炕大,所以烟囱也粗,一般垒成长方形,满语称为“呼兰”。时至今日,这种落地烟囱在满乡依然可以看到。落地烟囱虽然建在地面上,但烟囱口都要高过房檐,为的是减少气压,通风,使灶内窜出来的烟火通畅,炉灶好烧,火炕亦热得快。

人丁兴旺四合院。满族认为,“四世同堂”或“三世同堂”是件大喜事,同堂的辈行越多越光荣。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除正房外,又建有东西厢房和南向而中间留有门洞的门房,即“四合院”。院内建有“影壁”,影壁后竖一根八尺高左右、碗口粗的“索伦杆”。两厢南端是牲畜栏圈。正房后中间空地是菜圃,四周栽植果树或花卉。房屋四周围以横墙,自成院落,大户用砖石,小户用木栅。这样院连院,户连户,就构成了富有满族特色的村落街巷。“四面围墙三面房,自成小院自风光。千家百户比邻住,便有前街与后坊。”这种村落和街巷现在仍可看到。

猜你喜欢

房址火炕建房
蜂房的建造
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房址分析
山西摸排疑似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50余万个
十年磨一剑! 广州“巨无霸”旧改茅岗村复建房亮相!
帮人建房丧命 引发赔偿之争
基于热效率的直洞式火炕烟道构造形式优化设计
山西吕梁德岗遗址
火炕
火炕
内蒙古中部发现8000余年前的16座房屋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