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魅力水城绿色迁安
——河北省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侧记

2018-05-09

城乡建设 2018年9期
关键词:迁安迁安市海绵

■ 特约记者 曹 宇

海绵城市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迁安市委市政府重担在肩,坚守“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致,无处不精品”信念,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生态优先,统筹多方力量,狠下绣花功夫,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公建区改造、道路管网建设、河流治理、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等多区域、大范围的海绵化建设,系统解决城市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破坏、水安全失控、水文化缺失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借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由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跨越式转型,打造魅力水城、绿色迁安,开创绿色生态城市新局面。

循环涵养 充分利用水资源

在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进行雨水循环利用,能够缓解城市用水压力,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涵养城市水资源。

君和广场小区是迁安海绵城市建设中水体收集利用的典范,通过下沉式绿地、生态停车场、雨水花园和多功能调蓄水系统等“海绵体”建设,最大限度地把雨水留住、用好。

雨水花园将水景和水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小溪作为传输系统,雨水经收集后通过小溪进入雨水模块,经过净化处理后实现再利用。具体路径如下:下雨时,小区雨水先由路面径流进入雨水花园,待雨水花园的水满之后通过小溪和雨水花园之间的旱溪进行连通,为水系补水。如果这段时间没有降雨,水系里又能储存很大一部分水,再通过旱溪为雨水花园补水,实现相互回补。生态停车场的设计原理和雨水花园一样,都起到了“渗、滞、蓄”的作用。

行走在君和广场小区的甬路上,见不到一般小区中固有的雨水篦子,原来为了快速收集雨水,该小区的人行甬道、车行路都大面积使用了透水铺装,雨水不仅通过铺装透水材料的甬路下渗,还通过甬路两侧的侧石开口流到两侧的下沉式绿地。

小区地下修建有300立方米的蓄水箱涵。降雨时,部分雨水流入下沉式绿地,实现“渗、滞、蓄”;更多的雨水通过植草沟汇流至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净化后等待回收利用,实现“净、用”,雨水因此“活”了起来。

之前该小区景观水系用水全部由市政供水补给,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流失。进行“海绵化”改造后,雨水被收集净化后用作景观用水,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设计师还让君和广场与邻近的龙行绿化带形成了雨水的传输互动,将富余的水调蓄到龙行绿化带,解决了绿化带景观的浇灌用水问题。

科学规划、合理施工、严格监管、部门联动,最终打造了君和广场小区这个集景观和生态于一体的海绵化标杆小区。

消除黑臭 系统改善水环境

黑臭水体严重降低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全力改善水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是迁安人民的共同愿望。迁安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加大力度,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方针,通过自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治理手段,践行迁安海绵城市建设的水环境改善目标,系统改善水城迁安的水环境质量。

三里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三里河见证着迁安的成长,作为迁安市的雨水排放终端水体,其水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成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了三里河,使其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2006年,三里河生态走廊建设完成后有了一定改善,但是由于生态走廊建设只占了流域长度的三分之一,中下游淤积堵塞情况严重,很多河段几乎与地面持平,排水能力很差,每逢汛期经常发生雨污混合水污染环境的情况。

为此,迁安市统筹近远期城市发展需求,将三里河下游综合整治工程纳入了海绵城市建设大盘之中,并作为重点项目力推,以期实现三里河全流域水环境的升级换挡。

工程包含河道改造、截污干管改造及沿线绿地、末端滞蓄池进行景观打造和提升工程,完美结合点面,将河道拓宽、清淤工程与桥梁建设同步施工;引入栽植低影响植物改善水质;重建截污管道,对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实现雨污分离,减少合流管道溢流污染。通过三里河的升级改造,还清于水、还靓于民,符合海绵城市建设“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思路,对改善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提高三里河防洪排涝能力,净化提升水质均具有积极作用。

龙形绿化带海绵化改造工程

龙形绿化带是迁安市内类似龙形的带状公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承载体。其内有一条绵延3.5km的人造景观水系,由于人工驳岸割裂了水与绿地、人与水之间的生态联系,使来自地面、树上的污染物进入水中,从而对水体产生了污染。为此,在进行海绵化改造过程中,进行了生态驳岸的设计建设。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的“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能够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促进水体净化;还能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建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通过生态驳岸进行初期净化,净化后的雨水总氮和总磷的含量将大大降低。建设生态驳岸一举数得,既能净化水体,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又能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的多元生态系统,打造亲水、清水的河道景观。

回归自然 保护恢复水生态

迁安从构建城市生态格局角度出发,重点保护河流、湖泊、湿地、沟渠等水敏感地区;“绿色为主,灰绿结合”,绿色是指自然生态,灰色是蓄水模块等地下隐蔽工程,既考虑“里子”又考虑“面子”;对受到破坏的水生态进行生态恢复和修复,增强其水体自净能力。同时,修复受损水系空间,重点发挥城市湖泊水系、公园绿地等海绵体功能,保护生态,回归自然。

滨湖东路东侧绿化带景观工程

迁安滨湖东路东侧绿化带景观工程是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北起壹号公馆、南至惠昌大街,占地25.7公顷,秉承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完成后,已经成为集市民健身、游憩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作为一个按照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建设的公园,透水铺装的路面、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雨水罐、蓄水池等一系列海绵化设施实现了“渗、滞、蓄、净、用、排”,实现了生态效应与景观效果的完美融合。很难想象在2015年以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黄沙漫天、污水横流的荒凉之地。

园内钢筋石笼的施工细节、植草沟的绿化形式、树穴的做法和部分碎石园路的做法,无不体现着迁安因地制宜、精益求精的海绵城市建设态度。

明兴小区海绵化工程

明兴小区始建于2005年,常年雨后积水导致地砖受损严重,地面坑洼不平,为居民带来了极大不便。自从开始进行海绵工程建设后,小区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如今小区路面分为行车道和停车场两部分,全部透水铺装,地面透水砖红黑相间,中间大理石镶嵌,不仅为小区带来了全新的美,遇到降雨时还能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缺水时,还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小区绿地建设了生态停车场、蓄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绿地全是水生植被,还栽植了耐水乔灌木等,不仅全面提升了小区景观,还解决了雨后积水、污水无法外排等民生问题,为小区居民打造了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

防涝减灾 全面提升水安全

海绵城市建设一直被看作是城市防涝减灾的一剂良方。迁安市以解决城市内涝为突破口,设定海绵城市试点区的建设目标—通过三年建设,在21.5平方公里示范区内实现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6%;排水防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暴雨不成灾。有针对性地治理和优化城区中的道路管网和小区排水设施,提高易涝区的排水能力,逐步根治内涝现状,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品质。

道路管网改造工程

铺就透水、蓄水兼顾的便民之路一直是迁安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道路管网的海绵化改造就是针对过去建设的硬化路面,利用管网分流、绿地改造、透水铺装等手段,增强城市的雨水容纳能力和利用能力,更新换代老旧设施,使城市更有弹性。

“当道路海绵化改造完成后,地面雨水径流大量减少,管网通过能力大大增强,试点区范围内将形成连片效应,等于生长出一套更为强大的城市雨水消纳‘神经网’,这对于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迁安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副主任科员李扬如是说。

行走在迁安市全长1407米的万嘉路上,整齐划一、红黄相间的透水砖让人不由步履轻快。万嘉路连接着祺福大街和惠宁大街,道路两侧分布着多个居民区,是迁安市典型的居民聚集区,也是周边小区居民出行的一条重要道路。海绵化改造后的万嘉路可以自然渗透、存储雨水,会“呼吸”能“喝水”,景观效果的提升也十分明显。

小区防涝改造工程

迁安市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整体升级改造小区基础设施,对多个小区进行了海绵化的防涝改造工程建设。

民乐社区是一个回迁安置小区,海绵化改造工程已经基本竣工,雨中造访民乐社区,发现在已经栽种了各种植被的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中存储了大量雨水,正在缓慢下渗,小区内没有出现积水。

华丰小区1号楼前,近2000平米的公共空间内都进行了透水铺装和生态停车位建设,整个区域宽敞明亮,雨水降落地面后被迅速地吸收和渗透,整个路面没有任何积水。

锦绣家园小区的海绵化改造包括地下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建设生态停车位,对小区内所有的路面进行统一透水铺装,从源头上解决小区雨天积水问题,美化小区绿化景观。

阚庄公园占地1.5万平方米,在海绵化改造中进行了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旱溪、生物滞留带、雨水沟、溢流井及管道透水园路等海绵LID设施建设。下大雨时可以看到,在外围甬道,雨水通过透水铺装迅速下渗;不远处花园内部雨水从路面经雨水收水口流入下沉式绿地及雨水花园之中,进行存储和下渗,基本消除了公园曾经的积水顽疾。

一旦遇到强降雨,海绵化后的迁安就成为了迅速吸水的海绵体,能够有效缓解内涝,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生态宜居 倾力打造水文化

与水共生、水绿融合,建设生态宜居的魅力水城、绿色迁安是迁安海绵城市建设者的美丽梦想,他们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建设,勇于担当、不畏艰辛,正在将这个梦想慢慢变成现实。打造水文化对于迁安市建设海绵城市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是建设美丽中国、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

迁安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新旧结合、禀赋天成的山水融城和钢铁新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注重人、水、城三者关系,提出要重塑“亲、清”水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水在城市中自然循环,体现了传统水文化中的朴素理念。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建设者和设计师均强调要四季皆景,君和广场小区“小桥流水”景观与闲适的人群共同构成的和谐画卷正是迁安推行海绵城市建设后,人、水、城三者关系的真实写照。

互联互通 智慧水务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多领域推进‘互联网+’”。迁安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发展互联网+城市水系统的智慧水务,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迁安智慧水务项目包含在线监测网络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水质采样与化验分析、监测考核技术咨询服务4个部分,其中,海绵城市一体化管控平台有一张图管理、考核评估、项目管理、监测数据、数据采集、用户管理、配置管理、模型应用管理8个模块。目前,一体化信息平台开发已经基本完成,内涝预警与巡检平台和公众参与平台框架搭建也已基本完成,正在优化软件功能。水质采样与化验工作已经完成了584个地表水水质采样和35份地表水水质报告编制工作;84个地下水水质采样和8份地下水水质报告编制工作;810个自然降雨水质采样和8份自然降雨水质报告。海绵城市技术服务工作已经完成包含352个点位在内的监测方案咨询服务及报告,完成342个点在内的考核评估核算,完成年度考核评估报告一份。

迁安市海绵城市一体化信息平台是以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为核心,基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需求,综合运用在线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等先进技术,建立的一套可评估、可追溯的海绵城市一体化管控平台及考核评估体系。集中反映了海绵城市建设、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撑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监管、考核评估与综合管理,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提供现代数字化管理支撑。该信息平台为从示范区向整个城市规划区拓展预留了容量,同时能与智慧城市建设和其他城市现有数字系统对接。

以人为本 建设顺民心重民意的“民生海绵”

海绵城市建设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人民的利益才是根本所在,迁安海绵城市的建设者时刻牢记要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迁安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先问百姓诉求,让海绵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雨污混流、排水不畅、设施老化、配套不足等民生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都得到了有力解决。在试点推进过程中,老百姓充分体验到了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满意度越来越高,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多,从“要我改”到“我要改”,被动海绵已经变成了自觉海绵。

在燕惠小区的海绵化改造过程中,设计师时刻将业主的感受和需求放在心中。燕惠小区属于老旧小区,居民对原有环境的感情很深。为此,设计师将小区原有的乔灌木全部保留,并以废弃的道砖为基础,辅以大理石面层,有效利用废弃物,打造了颇具景观效应的休闲条凳,既节约了成本,又为居民保留了旧时记忆,让小区居民有了更强的归属感。

华丰小区也属于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雨污不分,排水不畅,一下大雨就遭灾。改造后,华丰小区的路面积水问题被彻底根治,污水无处排放的窘境得到了全面解决,小区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都只是迁安海绵城市建设惠民为民的部分缩影,迁安海绵城市建设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付出,建设者们还在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海绵化带来的便利和舒适而努力拼搏。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迁安“自然、生态、绿色治水”的美好图景即将成真,迁安这座山水城市也越来越“表里如一”。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迁安打造“魅力水城,绿色迁安”名片的重要支点,成为迁安凝聚水城人心的精神力量,成为建设功能完善、环境宜居城市的重要载体。迁安这座魅力之城,正在吟唱着山光水韵的古城歌谣,绘制着绿色和谐的全新画卷。

猜你喜欢

迁安迁安市海绵
迁安市贯头山酒业有限公司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人大助力共创移民迁安奇迹
迁安市 坚持问题导向 聚力矿山治理
海绵是植物吗?
迁安市档案馆编辑出版《迁安震后四十年变化》
河北迁安:建设“四好”转型发展
迁安市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