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低速磁浮:公共交通新选择

2018-05-09金香梅

城乡建设 2018年9期
关键词:施工工艺轨道交通列车

■ 本刊记者 金香梅

4月17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赵泽生、副司长杨英杰、市政交通处处长赵健溶,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理事长许中志、副理事长兰荣、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举一行率队三十多人参观、调研北京控股磁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运行的中低速磁浮S1线。

笔者随行坐上S1线,游客较少,箱内宽敞明亮,车体运行平稳;比起地铁的噪音,车内的安静让人心情愉悦。

从北京控股磁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到,为促进自主知识产权中低速磁浮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完善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改善西部地区公共交通条件,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07-2016年)的批复》(发改委〔2012〕3511号),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意建设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工程。

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是中国首发、北京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2011年2月28日,S1线工程正式启动,成为我国首条采用中低速磁浮交通制式的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工程。北京磁浮承担该工程建设管理、核心装备制造和线路、列车、机电装备、运行维护装备的系统集成工作。

磁浮交通系统是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模式,按照列车运行速度可分为高速磁浮交通和中低速磁浮交通两种类型。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时速在400~500公里,适合远距离城市间交通;中低速磁浮列车时速在100~120公里,适合城市内、近距离城市间及旅游景区的交通连接。

S1线采用磁浮技术标准的先进水平及覆盖广度居国内外之首。S1线线路多处跨越特殊环境,针对施工环境分别采用多种施工工艺。如跨西峰寺沟、石门营沟、冯村沟等重要景观河道,为减少对河床防水等原建筑结构影响,河床中不加设临时支撑,采用大跨径贝雷梁直接跨越搭设施工工艺;跨西六环及阜石路施工采用挂篮施工工艺;跨永定河及风沙铁路线大桥采用钢拱结合梁,离岸拼组,顶推过河施工工艺;穿越石景山隧道施工,为避免爆破对山体结构及古建筑物影响,采用悬臂掘进机工艺。

S1线工程现场环境复杂,存在跨路、跨河、跨铁路及跨重要管线施工,且穿越或并行多条规划道路,线路墩身设计形式多样且线型复杂,有“Y”型墩、框架墩、门型墩、“花瓶”型墩等,支架体系分别为满布脚手架和门式支架,为保证梁部施工安全质量,全线支架进行基础处理及架体预压,根据环境及跨度要求,线路桥梁形式复杂,有简支梁、槽型梁、连续箱梁、刚构连续梁、钢拱结合梁、系杆拱桥、T构等形式,与车站结合部位采用“建-桥分离”和“建-桥合一”形式。

北京S1线线路全长10.236公里,其中高架段9.953公里,隧道段0.283公里,全线设站8座,全部为高架站。分别是:石厂站、小园站、栗园庄站、上岸站、桥户营站、四道桥站、金安桥站、苹果园站,其中换乘站2座,在金安桥站与地铁6号线换乘,在苹果园站与地铁1号线、地铁6号线换乘。北京S1线磁浮列车采用六辆编组,全长89.6米、宽3米、高3.7米,定员载客量1032人。S1线初期运营配备10列6辆编组列车,设计最高速度100公里/小时,实际运营最高速度80公里/小时。S1线设计初、近、远期客流强度分别为0.85万人次/公里、1.27万人次/公里、1.58万人次/公里。

中低速磁浮交通具有噪音低、环保性能好,线路适应性强、占地面积小,乘坐平稳舒适,建设、维护成本低,与其他城市轨道技术兼容性和通用性好等独特优势。

S1线工程的建设,将有力支持北京市总体规划的实现,促进城市建设的“两个战略转移”,有效改善门头沟新城对外交通环境,对石景山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推动我国磁浮交通产业发展。

北京控股磁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拥有磁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成果20项余项;授权专利85项;国家标准立项1项,制订国家行业标准9项、团体标准9项、企业标准50余项,已经形成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建设管理、运营维护四位一体的核心竞争力。北京磁浮将以长期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工程化研发的雄厚技术积淀为基础,以北京S1线的成功建设和试运营为示范,以北京和京津冀市场为依托,逐步形成北京中低速磁浮技术产业“高端、高效、高辐射”的格局,服务于未来全国的市政和旅游市场。目前,公司着力打造张家口旅游公交工程,适应张家口市特殊的自然条件,加强坝上与坝下地区交通联系,支撑和引导全域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助力张家口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生态优越、文化多元、产业绿色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同时,根据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磁浮公司先后完成了郑州市郑东新区、福州市、宣城市、无锡市、深圳市、南京市等意向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情况分析汇总。

可以这样说,磁悬浮交通改变了轮轨摩擦的传统推进方式,采用电磁力悬浮车体,直线电机牵引技术,使列车在轨道上悬浮运行,实现了轨道交通技术上的突破,在噪声、舒适度、安全度以及环保等方面具有轮轨列车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被称为是“绿色交通工具”,因其运行噪声低、爬坡能力强,拐弯半径小、选线灵活等特点,为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猜你喜欢

施工工艺轨道交通列车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穿越时空的列车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