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应用

2018-05-08林凤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品德课辩论体验式

林凤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否能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的标志就是引导学生主体充分参与教育过程。只有帮助学生主动将所学知识落到实处,才算见到了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体验和自我感受,强调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道德知识,而在于学生个体对生活的体验与实践。在小学思品课堂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是教学的极好形式。体验式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们“小学《品德与社会》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所做的一些有益探索。

一、在游戏中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人类的本能和动机之一。儿童的活动和学习是从游戏开始的,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儿童的机体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情感在游戏得到满足,智力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马娟老师在教《集体力量大》时,让学生表演“举篮球”,五个手指中的任何一个指头都不能稳当的举起篮球,两个手指也不能,三个手指就可以了,但不能确保稳当,只有五个手指全部用上去了,才会有较稳当的感觉。学生从简单的游戏中能体验到朴素的道理。

二、在角色互换中体验

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展角色体验,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时,我设计了三次体验活动,力求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活动接轨,是学生感受到残疾人的难处。我让学生闭着眼睛从书包里拿语文书,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作为盲人找寻东西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又让学生体验肢残人拉拉链的感受,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特别无助。体会聋哑人时,进行了模仿表演,同伴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猜,比划手势的同学急得直跺脚,恨不得大声说出来。通过角色体验,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他们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通过这一个游戏“同情和帮助残疾人”这一道德品质会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

三、在辩论中体验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小学生年纪虽小,知识面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学中采用辩论的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理解问题,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马娟老师在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四、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马娟老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過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品德课辩论体验式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同影子辩论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