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也有大象的“抗癌武器”
2018-05-08
美国犹他州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大象体内有一种能够修复突变DNA的特殊基因,让人开心的是,人类的身体内也有这种类似的基因。这一发现将为人们提供新的抗癌途径。
“佩托悖论”遭打脸
关于癌症有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儿,1977年流行病学家理查德·佩托提出了这样一个说法:因为癌症是由有害的基因突变导致的,所以细胞越多,基因突变的几率越高。这个理论被称为“佩托悖论”。按照佩托悖论来推断,比起小白鼠等寿命短的小型多细胞动物,大象等寿命长的大型多细胞动物患癌的风险更高。
然而事实是:大象的细胞数量是人类的100多倍,其癌症发病率却仅为5%,相比之下,人类的癌症发病率却高达20%~25%(不包括因吸烟等原因而患癌风险上升的人)。
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发展,关于大象患癌率低的事情终于有了结果——大象的身体中含有能够诱导异常细胞“自杀”的基因,这种基因就是“TP53”。
TP53是一种起到抑癌作用的基因,它所编码产生的p53蛋白质可以监控细胞基因的完整性。如果发现DNA受损,它可以促进DNA的修复。而在异常无法修复时,p53蛋白还可以启动凋亡过程,诱导异常细胞“自杀”以避免癌变。而如果TP53基因发生突变,则会影响抑癌功能,增加癌症风险。
在非洲象体内,TP53基因的拷贝数至少有20份(40个等位基因)。检测发现,这些额外的基因拷贝同样具有活性。在人类的基因组中,TP53的基因只有一份(2个等位基因)。
而在美国犹他州大学最新的研究中,遗传学家Christopher Gregg有了更新的发现:所有哺乳动物体内存在的一个基因网络——范可尼贫血症通路,这是DNA修复的主要调节器,如果这一基因通路出现突变,那么人们患癌的风险将变得非常高。
新发现或为抗癌提供新方法
范可尼贫血症通路是如何做到防止癌症发生的呢?Gregg的研究团队对大象的免疫细胞进行了测试,他们通过辐射观察哪些基因变得活跃。大象的免疫细胞能够快速修复了其它DNA的损伤,这是阻止癌症发生的重要机制。
让人兴奋的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共享了许多基因序列,其中包括果蝇、蠕虫、狗和猩猩等。Gregg的团队创建了一种公式,对人类与其它动物体内的基因进行對比,他们发现地域差异也会导致某些物种出现不同的进化。Gregg称:“当我们证实这种方法有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将这种方法应用在其它具有独特特征的动物身上。”如此一来,范可尼贫血症通路的发现便很有可能让科学家们发现新的抗癌方法。
不过,目前很多研究团队面临的问题是,精准的基因功能与进化相似性之间的关联很小。比如说,许多在人类体内能够致病的基因能够在猕猴体内找到,而在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体内则没有这些基因。而黑猩猩是联结很多医学科技到人类的重要节点。
共享的基因不同的发育
在Gregg的研究中,他们还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儿——哺乳动物共享的基因序列在不同的物种、不同地域之间都出现了不同的发育。比如蝙蝠是唯一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而他们体内控制生长翅膀的DNA却是与人类共享的;海豚和逆戟鲸体内参与制造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发生了变化,这种激素能够刺激红细胞的生成,从而增加血液内的氧气含量,这就是它们为何能够在水底长时间呼吸的原因。让人惊讶的是,这种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同样是跟人类共享的。(编辑/侯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