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周青铜器龙纹浅识

2018-05-08朱敏

理论观察 2018年2期
关键词:龙纹青铜器文化内涵

朱敏

摘 要:西周龙纹是青铜器的主要纹饰之一,根据样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爬行龙纹、蟠龙纹、团龙纹、两头龙纹、交体龙纹、双体龙纹等类型。再根据龙纹形制可以总结出龙纹具有对称性、连续性、雕刻技法高超、注重美感的特点。西周时期,统治阶级为达到管理百姓的目的加强了对龙的崇拜。龙纹是王权的象征,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是“别尊卑,明贵贱”的标志。

关键词:西周;青铜器;龙纹;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K8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2 — 0005 — 03

西周时期,青铜艺术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成为主题文化,占有主导地位,其表明了西周社会整体风貌、文化生活、社会发展。张光直曾经说过在古代社会,政治、艺术和宗教往往会由于某些原因紧密结合,在中国古代社会,这三者的结合通常体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其纹饰上〔1〕。青铜器纹图案简单来说就是美术,刘凤君先生就曾指出过,“美术是如何描绘世界的?是用那物质的造型艺术描绘的,通过记述历史,更加直接反映社会的〔2〕。”由此可看出,纹饰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个图形,而图形比文字能更直接表明古代社會状况。

龙,是古人联想出来的神兽,是祥瑞的象征,是原始祖先崇拜的百神之一。宋代罗愿的《尔雅翼》中龙的形象是“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3〕”。最早出现的是两种兽类和蛇类的龙纹,发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期。青铜器上的龙纹纹饰最早是出现在商代的二里冈文化时期,而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龙纹都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在青铜器之上。商代的龙纹主要特征是身躯蜿蜒曲折;西周的龙纹大多以为几条龙纹相互盘旋缠绕,或者龙首在中间,从后分出两尾。

一、龙纹的分类

龙纹在西周青铜器纹饰中占有主体地位,流行时间较久且种类繁多,学术界对于龙纹的分类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是以龙的躯体特征为标准分类的,分为曲体、直体、卷体三大类,但由于龙纹属于同一类的纹饰在时间上可能会相隔较长,导致后来的学者无法理清他们的演变发展过程。

第二种则是考虑到第一种的情况并结合以往多约定俗成的分类方法。在这里把龙纹分为:夔纹、蟠龙纹、顾龙纹、交龙纹、团龙纹、曲龙纹六类,另外其他的少数比较特殊的纹饰形式则归为第七列类,其实这就是朱凤翰先生在《中国青铜器综论》中对于龙纹的划分。

第三种是容庚先生在《殷商青铜器通论》书中提到的关于龙纹的分类,主要有蟠龙纹、两尾龙纹、爬行龙纹、蛟龙纹四大类。

第四种则是以马承源先生的分类方式来划分,将龙纹分为五类,即:爬行龙纹、卷体龙纹、两头龙纹、双体龙纹、交体龙纹。

笔者认为根据龙纹的结构特征,总结以上几种纹饰的划分,可以将龙纹分为爬行龙纹、蟠龙纹、团龙纹、两头龙纹、交体龙纹、双体龙纹等类型。

(一)爬行龙纹

以对称的方式分布在青铜器表面的,由不同造型的龙首和蜿蜒的身躯构成的纹饰就是爬行龙纹,以带状的形式分布在青铜器的口沿边缘、腹部以及圈足等部位。西周时期的爬行龙纹大多都是夔纹,宋徽宗时期王黻撰写的《宣和博古图》中把身躯蜿蜓曲折,仅一足如龙的动物纹饰称为“夔纹”。爬行龙纹主要流行于西周早期,作为主要纹饰时,多见于器物的颈部,作为次要纹饰时,则见于器物的圈足。根据夔首的变化可将夔纹分为两类:

1.昂首向前,多见于西周早期,其中有三种常见的图形:(1)直身:躯体伸直,躯干分歧为二;(2)折身:躯干下折,张口向下,尾巴微微上卷;(3)曲身:背部拱起,口张开,尾上卷,通体近似S形。

2.昂首向后,这种纹饰又叫做“顾龙纹”或者“回首龙纹” ,盛行于西周中期。这类纹饰大多是两两相背,以中轴对称,呈带状作为主要纹饰分布在器物的颈部或者盖的边缘。这类纹饰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躯体短直,尾巴上扬,在其末端向下卷,垂冠。这种纹饰比较少见,存在于西周早期;(2)躯体长而向上略微倾斜,身直,尾巴下卷,整体类似S形,垂冠,无足。尾后没有连缀或者有三角形的连缀,主要盛行于西周中期;(3)躯体略长,中间的背部微微拱起,尾上卷,垂冠,末端上卷,与龙首连在一起或者分离,主要盛行于西周中期偏早的时候;(4)折身,躯体的中间部分向上弯折,同时与前面部分形成了一个直角,中间部分与后面部分也断开,并且在中间部分的末端有一对羽翅,流行于西周中期;(5)一身有双首,躯体倾斜且直,两个龙首回顾相向,这种纹饰流行于西周中期。

(二)蟠龙纹

身躯以龙首为中心盘卷成圆形的纹饰就叫做蟠龙纹,也被称为“卷龙纹”,蟠龙纹常配和小形的爬行龙纹、鸟纹或鱼纹出现在青铜盘底部。以龙首位置为标准分为两大类:

1.是龙首正面居中,身躯绕着龙首卷曲一匣或者一半距,身躯中间常常伴有小龙纹饰,多见于商代中期偏晚,一直到春秋早、中期仍然可以见到。

2.是龙首作侧面状,身躯顺着龙首向内卷,盘卷成一圈 ,出现于商代中期偏晚,流行与西周时期,延至春秋时期。

(三)团龙纹

团龙纹是一种俗称,它的主要特征是以龙的尾端为中心身躯盘卷成一圈,龙首位于身躯的中间位置,偏向一侧,龙首中嘴巴张开,只有一足,这种纹饰主要流行于西周偏早时期。

(四)两头龙纹

两头龙纹的特点是在躯体的两端各有一个龙首,装饰在青铜器上时,躯体大多是一条斜线或者是一条曲折线条,这其实是龙纹的变形演变而来的。其突出特点是龙纹两端的龙首不同,有时是一个正面,一个侧面。大多见于西周中晚期。

(五)交体龙纹

交体龙纹中龙体是相互缠绕的。有的是两条龙体相交,有的是群龙缠绕,一般龙首较小,身躯又细又长。根据它们缠绕呈现的图案我们把交体龙纹分为两大类:

1.两条C形卷曲龙体相互缠绕,龙首作侧面或是正面形态。在器物表面呈现出单一的图案,主要出现在西周晚期;

2.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小龙相互缠绕,由此组成一个纹饰单元,之后再重复出现形成带状分布在器物表面。

(六)双体龙纹

双体龙纹纹饰的主要特点是龙首居中,龙体向两侧展开分离出的两尾微微上卷,又叫做“双尾龙纹“,在器物的口沿以带状样式分布,盛行于西周早期。

二、龙纹的特点

西周时期的龙纹的装饰风格由早期的朴素到华丽繁缛,最后回归到简单。虽然西周的龙纹大多继承了商代的龙纹样式,但是在西周时期人们对于青铜器龙纹还是作出了创新,在形式处理等方面做出了微妙的改变。

(一)具有对称性。西周时期诸多纹饰主要是以饕餮纹为主体,龙纹在两侧辅助,龙纹经过一定的变化后,就和饕餮纹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纹饰,在这里龙纹就具有了对称的性质,同时也拥有了适应整体纹饰的性质。除此之外,许多龙纹本身也是具有对称性的,比如双体龙纹就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二)具有连续性。商代的青铜器龙纹大多是以单独的样式出现,西周的龙纹常常是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出现,像是夔纹、交龙纹,它们常以这种形式出现在青铜器上。

(三)雕刻技法高超。虽然线雕和浮雕在西周时期是青铜器龙纹主要的雕刻手法,但是相对于商代,西周更多地采用了圆雕的技法。这种技法创造出来的龙纹大多是作为青铜器的扉棱和把手,相对于凝重严肃的器体,这种纹饰却突显出几分活泼。在西周晚期,还出现了透雕,但是很少见,只有在少数器物上出现过。

(四)注重美感。商代的青铜器龙纹通常给人以神秘感和凝重感,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龙纹装饰中则慢慢淡化这种感觉,更多的给人以舒适自然之感,取代了商代庄严沉重之感。这个时期的龙纹开始注重形式美,遵循美学的规律,力图将龙纹变得具有艺术感,线条轻松流畅,给人以舒展静谧之感。这个时期龙纹风格的改变是由于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逐渐由之前的震慑转变为颂扬和纪念,总得来说,风格的转变都是与该时期的经济政治有关。

三、龙纹的文化内涵

西周在中国发展历程中处于重要位置,该时期的青铜器文化成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社会生产力提高,工艺技术快速发展,纹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该时期的青铜器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除了作为“礼”的载体、王权的象征,还要承担盛放饮食的实用功能,而文化功能除了通过青铜器铭文表现出来,还可通过纹饰展现出来,主要是因为纹饰给人印象深刻、感觉直观、视觉效果强烈。西周工艺技术的提高,青铜器纹饰可以通过工匠的构思将其意义更好的表现出来。西周青铜器龙纹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艺术表达

西周时期的龙纹注重形式美,遵循美学规律,更具有艺术感,线条轻松流畅,追求对称美。中国自古以来在美学当中极其重视对称美,尤其到了青铜器鼎盛时代的西周时期,对称美则更多地被运用到青铜器纹饰上。古代社会,青铜器不仅仅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礼器,还是当时上层社会权力的代表,而对称美则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起着调节社会秩序的作用。西周的龙纹具有对称性和连续性的特点。龙纹大多采用左右对称,或者是连续样式对称,是试图用纹饰来营造出艺术代表政治的氛围。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这种高度的对称性,是为了弥补青铜器铸范所留下的扉棱的缺憾,从而提高青铜器整体的美观。因为大多的对称性龙纹是扉棱为对称轴的,那么纹饰的美就可以弥补扉棱给整体所带来的突兀感,给人以更好的视觉效果。

(二)精神寄托

首先,龙是古代人们精神世界创造出来的神明,由一开始的施雨之神慢慢发展成王权兴衰的象征,当人们面对这变幻莫测的龙纹,心中则升起高度的崇拜之情。像是马承源先生所说的,实际上它(龙纹)是用艺术来表达当代社会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态度,充分表明了人们对自然界神灵的崇拜,这一时期人们对于龙和想象力愈加丰富,气氛也更加神秘〔4〕。人们对于龙纹的崇拜实质上是对大自然的崇拜,所以龙纹越是神秘,人们寄托的情感也就越是复杂。青铜器龙纹始终保持着龙的变幻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整体呈现出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通過凸出的雕刻,粗壮的线条,夸张的面目来表达人们最原始的情感,给人们以神秘的力量,同时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依托。

其次,青铜器在西周社会中有着重要地位,供统治阶级使用的青铜器,除了是王权和地位的象征,还是统治阶级自身道德品格的展示。除了前面提到的龙是施雨之神之外,龙还是君子的象征,是统治者品德的象征,具有忠信、公正等内涵,有着宣扬帝王高尚品德的作用。在《周易·象传》中有一句话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实就是说君子呢要像龙一样有着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青铜器纹饰中的龙纹饰就蕴含着君子品格的内涵,承载着古人对美好品德的期许和宣扬。

(三)维护统治

西周王朝铸造大量的青铜器,其实是与王朝的统治相关的,而当代的政治因素对于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为青铜器的产生是出于统治阶级王权强化和礼制规范的需要,它们是“礼”的载体、王权的象征、等级划分的标志。在西周早期的“太保方鼎”,腹内铜壁上雕刻铭文“太保铸”,铭文中的主人公太保是西周初期朝廷中的重臣,曾经被册封于召,为召公,帝王为嘉奖其功劳赐予其鼎。一般方鼎耳部没有纹饰,可是“太保方鼎”在其耳部雕有一对龙纹,耳的外侧和龙身上刻有鳞纹,同时鼎的四周也以龙纹作为装饰,纹饰细致华美,彰显了主人召公的高贵身份。除了“太保方鼎”,许多鼎的耳部铸有精美华丽的龙纹来表示器物主人的地位。

在《左传·宣公三年》中提到在夏朝时期,官员进贡会把神物鬼怪绘制成图像铸造在鼎上,让百姓熟知,百姓就不会再进入川泽山林中受到伤害,因此,社会才能上下和谐,人们才能得到上天的福佑〔5〕。龙纹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暗示,提醒人们世界是存在秩序的,同时也渲染了秩序的神圣伟大〔6〕。所以,在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加强对龙的崇拜是为了达到管理百姓的目的。

结语

虽然在中国的古代书籍中有许多会提到青铜器纹饰,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对于青铜器的研究很少纹饰这一角度出发,而是更多的去研究器形和铭文。因此对于纹饰的研究难度较大。龙纹是西周时期青铜器纹饰的主体之一,研究龙纹也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课题。因为龙纹变化莫测,时间久远,关于西周时期的历史文献资料有限,学者只能根据现有的考古文献、出土文物以及考古学知识对龙纹进行研究。总之龙纹是当时人们精神世界创造的神明,是施雨之神的化身,是对自然精神崇拜的产物;从文献中得知龙纹还是王权的象征,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是“别尊卑,明贵贱”的标志。西周时期的龙纹的线条、结构、样式对于现代的艺术设计有着深远影响,而龙纹所具有的内涵则影响着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龙纹中国的文化传统的传承,展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风格和特点,是中国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 考 文 献〕

〔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9.

〔2〕刘凤君﹒美术考古学导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2:88.

〔3〕罗愿﹒尔雅翼〔M〕.合肥:黄山书社,1991:283.

〔4〕马承源﹒商周青铜器纹饰综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5〕李梦生﹒左传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38.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龙纹青铜器文化内涵
瓷器上的龙纹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浅谈中国古代龙纹的演变历程
商周青铜器龙纹漫谈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浅谈元青花龙纹三式在器物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