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化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2018-05-08王素旦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学习兴趣

王素旦

摘 要: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等特点,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就是指用小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丰富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理运用,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需求,也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向。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3B-0067-02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游戏化教学主要以学生的“学”为主。这样的课堂,与以往的教师“一言堂”、注入式的数学课堂不同,因为游戏化教学的数学课堂,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的课堂表现形式,不再是把学生当作听众。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徜徉在游戏化的数学课堂里,学生热情高涨,无形中增强了求知的内驱力和主动性,真正让课堂凸显高效,涌动激情。

一、趣味性游戏,点燃学习兴趣

游戏化教学的最大创新之处,就在于其将趣味性的游戏引入到数学课堂中,抓住小学生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的心理特征,利用趣味性游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变“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为“生动的数学游戏应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为了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中“通过模拟现实买卖,使学生初步体验人民币的用途,并熟练掌握人民币的换算”这一要求,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人民币之后,教师准备了一些人民币(学具)分发给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了“跳蚤市场”。还让学生准备了饼干,糖果,水果,笔,练习本、图书等等商品摆放在各自的货架上(是由课桌充当的),并在每样商品前标上商品的价格,大家可以用人民币(学具)进行买卖。要求买东西的人要讲礼貌,有秩序;卖东西的人要热情,要看清楚价钱,还要能正确地找钱。这节课非常成功,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玩得不亦乐乎;同时,学生在买卖过程中,巩固了对人民币面值的认识,而且在换币、找零钱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去解决问题,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趣味性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成功应用,是变“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为“生动的数学游戏应用”。数学教师要在考虑课堂实际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采取趣味性游戏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互动性游戏,提高学习质量

游戏化教学的亮点,在于其将互动性的游戏引入到数学课堂中,抓住小学生喜欢找小伙伴一起做事情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利用互动性游戏,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参与数学课堂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为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了如下互动性游戏环节:在分别教学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学生也已经牢记三角形的分类后,教师拿出一个信封,并将信封里的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提出:“现在你们看到老师信封里的三角形有一个锐角,能猜一猜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吗?”这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四人一个小组进行互动性交流讨论,讨论结束后进行思辨游戏,不但做总结的小组要说明理由,提出反对意见的小组也要提供反对的理由。在思辨环节,学生各有各的道理,争执不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互动性游戏,可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也可以是学生的“问”与学生的“答”的互动,还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教师要找到有合适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一家之言”展开“百家争鸣”,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竞赛性游戏,提升学习斗志

游戏化教学中的竞赛性游戏,是指教师利用一些问题的挑战性与竞赛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斗志。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竞赛性游戏,正是抓住了小学生对凡事都好奇的心理特征。可以设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赛,也可以设计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之间的团体赛。竞赛性游戏活动的方式不是唯一的,也可以混合着应用,只有做到灵活运用,方可提升效果。

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这节课时,为巩固10以内的加法,教师设计了一个“进球”游戏的教学环节。教师先出示一个10以内的数字,比如“6”,然后让三位同桌起立,如果其中一位同学说:“我拿的是2号球。”另两个同学谁先回答:“进4号球门。”就算谁赢(球门的编号必须与球的编号组合起来是6)。这个环节,教师先带领学生做了2次游戏,之后,将全班学生按3人一组进行分组游戏,也可以4人或者更多人一组进行分组游戏,还可以小组与小组进行比赛,孩子们玩得不亦樂乎,甚至在下课后还有学生在玩这个游戏,从而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牢牢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竞赛性游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印象,巩固新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在游戏中融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使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有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加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力度,并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提升能力,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四、操作性游戏,丰富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操作性游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游戏形式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和条件。小学生爱动,教师如果能设计一些课堂操作性游戏,应该会很受学生的喜爱。这样,既能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丰富了数学课堂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问:“谁认识屏幕上的这两个图形?”由于学生已有图形基础以及生活经验,一般学生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但却还不能解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对于这种现象,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它们的特征,而是让学生用数学模具中的小棒分别搭一搭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让学生用线围一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周。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在脑海里建立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当学生听到这节课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围一围的时候是非常激动的,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别是在进行图形的教学时,教师要有效运用操作性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游戏氛围及条件,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控制好课堂纪律,丰富学习内容,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总之,游戏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其主要目标不在于教师如何出色的教,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教学的引导者。游戏化教学要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小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游戏化教学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数学课堂,要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爱上数学课堂,并主动将“学习是痛苦的”变成“学习是快乐的”。当然,如果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用不合理的教育游戏,将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但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还很有可能让课堂变得复杂。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课堂实际,选择与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教育游戏,才能实现游戏化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刘庆芬.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6,(11).

[2]曹丽蓉.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2018,(1).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学习兴趣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