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设施小型西瓜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8-05-08曹春信刘新华吴瑛莉张伟春
曹春信,刘新华,吴瑛莉,张伟春
(1.浙江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321017;2.金华市农业信息中心;3.金华三才种业公司)
近年来,以江、浙、沪为代表的华东地区小型西瓜产业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小型西瓜生产的大型生产基地[1,2]。小型西瓜采用立架栽培技术,充分利用了空间和光热资源,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3]。种植密度不同,西瓜个体的营养面积和生育空间也不同,因此密度是影响小型西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4,5]。密度主要通过改变西瓜群体结构,进而影响西瓜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强度和地下养分竞争[6]。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西瓜个体生育期推迟,单株产量下降,但由于单位面积坐果数增加而导致总产量增加[7,8]。试验以金玉玲珑和大果春红玉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设施小型西瓜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设施小型西瓜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7年3月在金华市金东区岭下镇畈田村进行,前茬作物为草莓,免耕栽培。供试品种为黄瓤西瓜金玉玲珑(来源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和红瓤西瓜大果春红玉(来源江西华农种业有限公司)。土壤肥力状况:有机质69.21 g/kg,全氮3.14 g/kg,有效磷 8.13 mg/kg,速效钾 148.69 mg/kg。
1.2 处理设计
设3个不同种植密度,单垄间行距统一为100cm,株距分别为55、50、45 cm,立架栽培,具体安排见表1。3月28日播种,4月23日移栽,小区面积20 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
1.3 测定项目
①生育期调查 伸蔓期为70%第5叶平展日期,坐果期为70%瓜蔓开始坐果日期,成熟期为70%果实成熟日期,果实发育期天数为从雌花开放至果实成熟的平均发育天数,全生育期为从播种至果实成熟的天数。
②坐果期测定植株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氮含量、净光合速率 采用托普公司手持式TYS-A型叶绿素测定仪测定西瓜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氮含量,在每个叶片叶脉两侧分别选取3个点,每叶共测定6个点,每个小区测定6株。采用Li-6400XT(Li-Cor Inc,美国)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净光合速率,选择晴天上午测定顶部往下第3片完全展开叶,每叶测定1个点,每个小区测定6株。
表1 小型西瓜种植密度
③成熟期考种 每小区随机选取6个样品,考察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皮厚度等,并用手持折光仪测定中心糖和边糖含量。成熟期测产。
表2 种植密度对设施小型西瓜生育动态的影响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软件处理试验数据,采用DPS软件的LSD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设施小型西瓜生育动态
从表2可看出,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小型西瓜间生育期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随种植密度增加,金玉玲珑和大果春红玉生育期较均对照略有推迟,其中坐果期、成熟期均以处理Ⅰ最早;金玉玲珑果实发育期 27~28 d,全生育期 87~89 d;大果春红玉果实发育期27~28 d,全生育期88~91 d。
2.2 设施小型西瓜光合特性
由表3可知,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小型西瓜间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氮含量差异显著。随种植密度增加,SPAD值显著下降,金玉玲珑处理Ⅱ和处理Ⅲ分别较对照CK1下降了4.84%和10.01%(p<0.05),大果春红玉处理Ⅱ和处理Ⅲ分别较对照CK2下降了3.59%和10.23%(p<0.05);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金玉玲珑处理Ⅱ和处理Ⅲ分别较对照CK1下降了4.35%和10.96%(p<0.05),大果春红玉处理Ⅱ和处理Ⅲ分别较对照CK2下降了3.04%和11.23%(p<0.05);氮含量显著下降,金玉玲珑处理Ⅱ和处理Ⅲ分别较对照CK1下降了1.83%和6.42%(p<0.05),大果春红玉处理Ⅱ和处理Ⅲ分别较对照CK2下降了3.23%和11.66%(p<0.05)。
2.3 设施小型西瓜产量和品质性状
由表4可知,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小型西瓜间单瓜质量、产量、中心糖含量和边糖含量差异显著。随种植密度增加,单瓜质量显著下降,金玉玲珑处理Ⅱ和处理Ⅲ分别较对照CK1下降了5.11%和18.72%(p<0.05),大果春红玉处理Ⅱ和处理Ⅲ分别较对照CK2下降了4.91%和20.75%(p<0.05)。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金玉玲珑处理Ⅱ产量最高,达 45 036.8 kg/hm2,较对照 CK1增加了6.80%(p<0.05),处理Ⅲ较对照CK1增加了1.32%;大果春红玉处理Ⅱ产量最高,达50 807.9 kg/hm2,较对照CK2增加了7.14%(p<0.05),处理Ⅲ较对照CK2增加了0.99%。中心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金玉玲珑处理Ⅱ和对照CK1相差不大,差异不显著,处理Ⅲ较对照CK1下降了1.98%(p<0.05),大果春红玉处理Ⅱ和对照CK2相差不大,差异不显著,处理Ⅲ较对照CK2下降了2.33%(p<0.05);边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金玉玲珑处理Ⅱ和对照CK1相差不大,差异不显著,处理Ⅲ较对照CK1下降了1.13%(p<0.05),大果春红玉处理Ⅱ和对照CK2相差不大,差异不显著,处理Ⅲ较对照 CK2下降了 2.08%(p<0.05)。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指标相差不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种植密度增加,导致植株生长空间变小,光合效率下降,个体生育进程推迟。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金玉玲珑和大果春红玉生育期均较对照略有推迟,但相差不大;其中坐果期、成熟期均以低密度处理Ⅰ最早。
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空间和地力,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植株光合效率[9]。叶绿素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7],而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首要物质,其含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光合速率的大小[10]。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氮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金玉玲珑和大果春红玉处理Ⅲ的SPAD值分别较对照CK1、CK2下降了10.01%和10.23%(p<0.05); 净光合速率分别较对照 CK1、CK2下降了10.96%(p<0.05)和 11.23%(p<0.05);氮含量分别较对照 CK1、CK2下降了 6.42%和 11.66%(p<0.05)。
表3 种植密度对设施小型西瓜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氮含量的影响
表4 种植密度对设施小型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适宜密度必须考虑其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产量与效益同步提高[11]。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单瓜质量显著下降,但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金玉玲珑和大果春红玉均以处理Ⅱ最大,分别为45 036.8、50 807.9 kg/hm2。种植密度过大产量反而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西瓜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植株生长空间狭小,营养和生殖生长受限,加上后期田间郁闭、通风不良,易早衰,不利光合产物的积累。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金玉玲珑和大果春红玉种植密度均以20 000株/hm2为宜。
[1]文长存,孙玉竹,吴敬学.“十三五”时期中国西甜瓜产业形势分析[J].农业展望,2016(5):48-52.
[2]曹春信,吴瑛莉,刘新华.浙中地区早春设施小西瓜品种比较试验 [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6):930-932.
[3]钱光华,葛永刚,龙卫国,等.一种钢架大棚吊蔓西瓜高密度改良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7):37-38.
[4]李婷,曾剑波,陈艳利,等.沿海地区不同栽培密度对双大棚小果型西瓜综合效益的影响[J].中国瓜菜,2015,28(3):43-45.
[5]李婷,曾剑波,陈艳利,等.京郊秋大棚小型西瓜‘传祺4号’定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6):207-210.
[6]杜少平,马忠明,薛亮.密度、氮肥互作对旱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1):150-157.
[7]林燚,杨瑜斌,江灵辉,等.种植密度对丽芳西瓜营养代谢、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8(2):156-158.
[8]耿玉华,赵纪连,陈先南,等.西瓜新品种“抗病948”不同密度与施肥量互作效应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6,11(3):334-336.
[9]曹永红,张智,李殿荣,等.种植密度对秦优7号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2):13-15.
[10]Nikolaeva M K,Maevskaya S N,Shugaev A G,et al.Effect of drought on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in leaves of three wheat cultivars varying in productivity [J].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10,57(1):87-95.
[11]杨吉顺,高辉远,刘鹏,等.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0,36(7):1 226-1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