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用药安全隐患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8-05-08林娟娟
林娟娟
输液是一种基础治疗方法,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综合素质、护理质量反映了医院形象、应急能力、整体水平,关系医院的长远发展[1]。小儿静脉输液在临床上常用于儿童的急救和快速治疗,具有起效快、刺激性小的特点,避免了患儿口服药物未达到用量标准引起的疗效不佳。由于患儿年龄小、血管细,加之普遍害怕打针,不配合医生,往往容易出现静脉穿刺不成功、拖针、移位等现象[2]。加之年幼患儿一般病情表现较成人严重,临床表现与病理表现不相符,家长处于对患儿的担心会给护理人员施加压力,导致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比较紧张,容易出错。为降低儿科输液的安全隐患,本文就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旨在保证患儿的输液安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6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146例,男114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2.7±0.3)岁;输液时间为1~7 d,平均(3.7±1.1)d。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输液患儿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观察,并对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分类总结,针对原因采取对症护理干预。
2 结果
260例采用静脉输液患儿中,有16例出现安全隐患,占所有患儿的6.15%,主要表现为输液管中有气泡、针头脱落、液体渗漏等,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安全隐患分析
护理因素:(1)护理水平低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聘的护士较多,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对哭闹患儿不够耐心,专业操作能力较低[3]。对工作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甚至抱怨工资低、工作量大,未严格无菌操作,未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不按操作流程护理,引发医疗纠纷,降低了工作效率。如配药不严格、输液管空气未完全排光、固定不牢靠、滴管漏气、输液管连接不好、未及时更换液体或拔针等[4]。对职业认同感、工作积极性不高,对法律知识了解少,不知道如何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沟通,导致与患儿、家长沟通能不到位。家长催促、焦虑情绪会影响护理人员的操作,导致穿刺时紧张,一次性穿刺率低,增加患儿的痛苦,引发家长的不满,也给护理人员造成不良影响[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输液卡可以为公开资料,在医疗纠纷中提供证据。部分护士不重视输液卡、在工作时因工作量大、患儿多未全面填写输液巡回卡、记录不全,甚至完全未填写引起法律纠纷。(2)未加强巡视 年幼患儿好动,输液期间容易晃动四肢,部分患儿会抓挠、撕扯针头,容易引起针头脱出、液体外渗,引起疼痛、局部组织坏死。护士未加强巡视,未对患儿输液情况进行监管,或未对患儿家长进行输液知识教育,导致家长擅自加快输液速度,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输入超过患儿循环负荷,引发左心衰竭。(3)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静脉输液属于侵人性操作,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前未对患儿穿刺部位、注射器进行消毒,操作时未对双手进行彻底消毒[6]。配药时未对安瓶进行消毒,加药针头反复使用导致细菌、微粒进人体内,引起感染或菌血症、败血症。
药品因素:部分药品保存方法不当导致液体中有杂质,存在安全隐患[7]。同一厂家的药物外包装有相似性,新药品与旧药品有明显相似,导致配药时用药错误,存在安全隐患。
环境因素:医院内本身细菌较多,环境差、空气中细菌多导致药液治疗降低,在本身存在细菌超标环境下输液、配药增加了细菌污染机会。
医嘱因素:医嘱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用药安全,医生在用药时为根据患儿的体质量、年龄、病情合理选择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不合理,影响治疗效果[8]。且新的药物不断出现,医生未及时更新新药物知识,导致配药不合理,医嘱不合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使未仔细听取医嘱,导致用药剂量错误、执行错误,引发医疗纠纷。
患儿因素:年幼患儿好动,思想简单,害怕疼痛,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稍不注意就会抓挠针头,导致针头脱落。加之家长为固定好患儿就会出现液体渗漏、穿刺部位红肿疼痛,增加患儿的痛苦。
家长因素:现在家庭主要为独生子女,孩子一旦生病,所有家人都会十分担心,容易情绪激动,迫切希望孩子能赶快康复。在嘈杂的环境中进行护理,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容易导致穿刺失败。反复穿刺引起家长不满,将情绪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对护理人员产生消极影响[9]。同时,部分家长粗心,在配同患儿输液时玩手机、睡觉导致未及时发现脱针、更换液体导致安全隐患。
表1 16例出现安全隐患患儿表现(n,%)
3.2 护理对策
提升护理人员职业修养及护理技能:医院领导重视儿科输液的安全,聘请儿科专家对儿科护士、医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儿科输液安全的重视,及时掌握新药品知识,提高配药安全,保证医嘱的正确性。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对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安全隐患提高警惕。如准确无误的填写输液巡回卡,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对药品、患儿信息进行仔细核对。不断提升护理技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固定好针头,及时换药、拔针。护士长应对小儿输液护理制定规范操作流程,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实施奖惩制度。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及竞争力,在护理工作中对安全隐患提高警惕,严以律已、爱岗敬业、认真仔细完成工作,对有误医嘱或配药错误现象及时改正。 年幼患儿头部血管分布明显且血液回流迅速,所以一般选择头皮位置作为穿刺点,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进行穿刺操作时,应保证光线充足,穿刺角度较小,操作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将针柄、输液管道固定,然后纱布包扎好,保证包扎的舒适度。
严格无菌操作:在输液室或病房内防置消毒柜对彻底消毒,减少空气中细菌数量。严格无菌操作、三查七对制度,安瓶打开后用75%酒精进行消毒,学会正确打开安瓶,避免针头多次穿刺瓶塞使微粒污染药液。对注射器进行彻底消毒,抽药注射器一次只能在一种药液中使用。同时,强调护理人员完成每次穿刺前后均要使用消毒液对双手进行彻底消毒。在无菌室配置液体,避免空气污染液体。静脉输液时不能扫地、擦灰,减少流动人员,防止细菌污染。
加强巡视: 静脉穿刺成功后,医护人员应加强巡查频率,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面部表情、穿刺部位皮肤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合理调节输液的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或过慢出现的不适感[11]。查看输液管道是否有被压的现象,及时为患儿更换药物,查看输液管道中是否有空气或气泡进入,及时排除空气,保证液体输入效果。及时更换液体、拔针,在输液即将结束时,护理人员应守候在旁,做好随时拔针准备,拔针时先把穿刺部位的胶布轻轻拿掉,然后拔出针头,再用棉签按压两分钟左右,叮嘱孩子家长注意避免触碰穿刺部位。
对家长或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家属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输液注意事项,缓解家长的不良情绪[12]。输液室、病房内设有大屏电视,播放输液相关知识,可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提高患儿及家长对输液知识的了解。 为患儿播放卡通片、儿歌或者讲故事,从而保障患儿心情愉悦,忘记打针时的疼痛。
[1]肖艳玲,黄涛.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2):81-83,84.
[2]曾世英,严祥菊. 综合护理对小儿输液依从性及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88-90.
[3]赵东艳,李嘉茵,王向东,等.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批号管理实践与效果分析[J]. 中国药业,2015,24(24):185-187.
[4]黄肖梅,李东,黄金梅,等.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合理用药工作模式的研究[J]. 中国药师,2016,19(4):709-711.
[5]权翠英. 浅谈影响小儿输液速度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448-1449.
[6]黄惠珍,何冠霏,黎燕芬,等. 小儿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其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7):168-170,224.
[7]郭慧霞. 流感爆发期小儿输液室环境空气质量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241-242.
[8]曹慧. 探讨门诊小儿输液管理的难度及护理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1):176-178.
[9]刘静. 网状弹力绷带在综合医院小儿输液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91,92.
[10]李玲燕.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239-240.
[11]孙艳霞,马建平. 舒适护理在小儿输液护理观察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225.
[12]杨予,韩艳丽. 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降低小儿输液风险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8):141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