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2例疗效观察
2018-05-08李天雨
李天雨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赛罕街道办事处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 包头 014060)
在临床治疗中,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失眠发病率较高,为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为研究分析心脾两虚型失眠中应用加减归脾汤治疗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1例,均充分知情同意,主要临床症状为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及。对照组年龄26岁到70岁,平均年龄为(53.21±3.22)岁,病程为1年到6年,平均病程为(3.21±0.33)年,女13例,男8例。实验组年龄25到71岁,平均年龄为(53.12±3.09)岁,病程1到7年,平均病程为(3.12±0.30)年,女14例,男7例。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2 mg艾司唑仑片睡前服用,20 mg谷维素,一天3次。实验组患者给予加减归脾汤治疗,基本方为10 g当归、远志、炙甘草、白术,15g党参、茯神、木香及枣仁,2片生姜,6个桂圆,10个大枣,30 g黄芪,阴虚者加熟地黄、牡丹皮及知母,脾胃湿者加黄苓及黄连,肝气郁滞加延胡索、郁金,水煎服用,一天1剂,分2次服用。
1.3 疗效评价
无效: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并无任何改善。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显效:治疗后,失眠多梦及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显效:失眠多梦及心悸气短等相关临床症状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计数资料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无效患者为2例(9.52%),有效患者为6例(28.57%),显效患者为7例(33.33%),治愈患者为6例(28.57%)。对照组无效患者为6例(28.57%),有效患者为5例(23.80%),显效患者为6例(28.57%),痊愈患者为4例(19.48%)。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48%与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心脾两虚型失眠伴有神疲乏力及面色无华,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气短,病机可能为心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在西医中,主要治疗方法为镇静催眠药物,但易出现头晕及乏力等多种不良反应,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影响患者生活。加减归脾汤药物组成为当归、远志、炙甘草、白术及党参、茯神、木香及枣仁等,诸药合用可健脾养心,其中黄芪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患者微循环,恢复神经细胞损伤[2],木香具有理气醒脾的作用,大枣可调和脾胃,酸枣仁能够起到一定镇静催眠作用,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中,无效患者为2例,有效患者为6例,显效患者为7例,治愈患者为6例。对照组中,无效患者为6例,有效患者为5例,显效患者为6例,痊愈患者为4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48%与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心脾两虚型失眠中应用加减归脾汤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不良反应轻微,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心脾两虚型失眠中应用加减归脾汤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失眠症状,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1] 陈 明,刘丽华.归脾汤加减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72例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5(9):261-262.
[2] 闫金海,赵会芬.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