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呈现情绪词的加工机制

2018-05-07李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视觉

【摘要】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我们不断地用各种各样的词语表达着自己,例如信仰、态度、动机、价值观等等。其中很多词语都包含着一定的情绪信息即情绪词,情绪词的情绪意义具有明确的积极或消极效价,而且不同效价的情绪意义独立于概念意义,比如说节约和廉价,传统与过时,古怪与新奇等等,他们虽然在定义上相似,但传递的情绪信息却完全相反。在唤醒度方面,不同的情绪词即使有相同的效价但引起的感受强度却不相同,例如歹毒与可恶,奸诈与伪善,睿智与聪明,神奇与有趣等。因此对它们的加工和理解使我们可以感受表达者的愉悦与否甚至感同身受,由此可见如何理解情绪词在人际语言沟通中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情绪词 视觉 加工机制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250-02

一、引言

对于情绪内容的加工,主要是情绪加工的二维理论——唤醒度和效价。效价是消极到积极,不愉快到愉快;唤醒度是平静到高唤醒,是对一个人想接近还是避免的程度。而且情感反应系统是建立在一个欲望和防御动机系统基础上。这些理论同样适用于情绪词中情绪信息的加工。

对于两通道呈现情绪词的加工已有一定的探索和结论,两者之间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以下分别进行阐述。

二、视觉呈现情绪词的加工

1.视觉呈现情绪词的加工的行为探究

在情绪stroop任务中,一个情绪词的颜色命名时间长于中性词,这说明与中性词相比,情绪词的情绪内容干扰了颜色的判断。在采用情绪启动范式时,发现情绪词的情绪意义的获得早于概念意义的获得。用视觉区域分离任务范式又证明了大脑对情绪词加工存在偏侧化效应。由此即可发现情绪词的加工在行为反应上就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2.视觉呈现情绪词的加工的时间特征

ERP是研究情绪词汇加工时域特征一个很好的方法,它能捕捉到词语的快速加工过程和词汇加工中的特点,为研究情绪词的加工提供了详细的时间进程。

首先有相关文献报告了情绪词汇的加工刺激呈现后100ms内的成分,研究发现情绪词在100ms内的早期成分上有更大的波幅[1]。而在ERP文献中传统的观点认为出现在刺激呈现后前200ms的相关成分是与情绪内容无关的[2]。

之后的一个成分是早期后部负成分(EPN),它是情绪词的波形减去中性词的波形得到的负成分,分布在大脑的后部区域,出现时间为200~300ms[3]。EPN已经被称为反应视觉刺激和反应早期被动注意以及情绪刺激的视知觉主要的成分[4]。有研究采用再认任务将情绪词独立的以视觉呈现给被试引起了经典的情绪EPN效应,既情绪词比中性词诱发EPN[5]。EPN不受词汇深度加工和任务性质的调节。此外,该成分已被证明不受情绪刺激自我相关的影响。

N400是一个晚期成分,但是通常它是在中顶叶区域有较大的负峰。虽然N400是一个合适的评估语义加工的相关成分,也能反映情绪词汇的加工。Kanske[6]認为当N400出现时说明新的语义信息已经进入了背景记忆,一个较小的N400波幅意味着加工越容易。她采用词汇判断任务发现情绪词的N400的波幅小于中性词条件,由此作者证明在词汇判断任务中,情绪内容促进了情绪词的加工。

晚期后部正成分(LPP),峰值出现在大约400到700ms的中顶区域,与情绪刺激的性质评估和更精细加工有关。这个成分受任务要求和任务的情绪相关性影响,情绪词比中性词有更大LPP波幅[4]。此外,LPP的波幅已被证明在自我相关的情绪刺激中会提高[7]。

3.视觉呈现情绪词的加工的空间特征

在视觉领域,一项神经成像的研究比较了词汇加工的神经基础,情绪词比中性词中LH活动性提高,主要与词的语义有关。其中左侧颞叶和枕叶区域的激活增强是词汇识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比于中性词,情绪词会激活一些负责情绪处理的脑区。如Isenberg[8]等人的一项PET 研究中,要求被试判断威胁词和中性词的书写颜色,结果表明,威胁词比中性词显著激活了双侧杏仁核。有研究进一步证明消极词反应激活杏仁核的可靠性不是绝对的,杏仁核和消极词汇之间可能不是唯一对应的。例如,Hamann [9]的研究还发现,积极词相比于中性词显著激活了左侧杏仁核。除了杏仁核外,前额叶、颞叶及其附近的边缘系统等区域在词汇情绪意义的加工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4.视觉呈现情绪词的加工的效价偏向

上述研究表明,情绪词具有不同于中性词的加工机制,说明情绪信息能够对词汇加工产生重要的影响。当某一具体效价情绪词与中性词之间的差异被人们称为消极偏向和积极偏向。个体对词汇加工的消极偏向,即消极词会占用更多的注意资源,与此相对的是当情景与自我相关时词汇的情绪信息加工会表现出积极偏向。Herbert[7]使用自我描述刺激,像品质形容词或者明确的自我指示任务探究了积极偏向的出现,他们认为积极偏向可以被正常个体展示的积极刺激和积极自我概念之间的竞争所调停等等。

三、讨论

对于视觉呈现情绪词加工的研究,其在呈现、控制和标准化等方面都易于实现,因此有大量研究对其进行了探究,这些研究从效价、唤醒度、词频、词性、词长等多个角度,也得到了一定的结论。针对大多数研究而言,它们更多的关注于情绪词与中性词之间的差异。情绪词和中性词之间的差异往往不只出现在某一个方面或维度上,例如它们除了效价不同,唤醒度和优势度等等也不同。那么情绪词和中性词之间的加工差异到底是来自哪一维度或者均有影响等问题就无法验证了。所以,情绪词与中性词的加工差异只是其中一方面,还有不同的情绪词之间的差异需要进一步探究。

除此之外,大部分研究没有详细区分不同情绪词之间的差异。情绪有动机功能,积极效价是趋近消极是回避,因此不同效价的情绪词之间会有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是相反的。但无论是行为研究还是脑机制研究在此方面存在这很多不一致的结果,有的研究只发现情绪词和中性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效价的情绪词之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也有的研究发现情绪词加工存在积极偏向,而也有研究证明情绪词加工是消极偏向。因此在视觉呈现情绪词加工中这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尚未澄清和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词的呈现不仅仅从视觉通道呈现,而且可以从听觉通道呈现既言语。视觉和听觉的情绪词的加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视觉呈现是以图片的形式瞬时呈现,而听觉呈现情绪词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逐步呈现,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不易控制和标准化,不太适合实验室设计,所以与视觉呈现相比,听觉呈现情绪词加工的研究较少。这些问题都是物理性质的限制而不是听觉呈现在该实际生活中不重要,因为相对于文字,人们更多的通过言语交流,尤其是通信技术如此发达的现在。所以通过视觉呈现情绪词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听觉呈现情绪词加工机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Scott, G. G., ODonnell, P. J., Leuthold, H., & Sereno, S. C. (2009). Early emotion word processing: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Biological Psychology, 80, 95-104.

[2] Kissler, J., Assadollahi, R., & Herbert, C. (2006). Emotional and semantic networks in visual word processing: Insights from ERP studies.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 156, 147-183.

[3] Recio, G., Sommer, W., Schacht, A., (2011). 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perceiving and evaluating static and dynamic facial emotional expressions. Brain research 1376, 66-75.

[4] Kazanas, S. A., & Altarriba, J. (2016). Emotion word processing: effects of word type and valence in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s.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45(2), 395-406.

[5] Rohr, L., & Abdel, R. R. (2015). Affective responses to emotional words are boosted in communicative situations. Neuroimage, 109, 273.

[6] Kanske, P., & Kotz, S. A. (2007). Concreteness in emotional words: erp evidence from a hemifield study. Brain Research, 1148(1), 138-148.

[7] Herbert, C., Pauli, P., & Herbert, B. M. (2011). Self-reference modulates the processing of emotional stimuli in the absence of explicit self-referential appraisal instructions. Social Cognitive & Affective Neuroscience, 6(5), 653-61.

[8] Isenberg, N., Silbersweig, D., Engelien, A., Emmerich, S.,Malavade, K., Beattie, B., et al. (1999). Linguistic threat activates the human amygdal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96, 10456-10459.

[9] Hamann, S., & Mao, H. (2002).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al verbal stimuli elicit activity in the left amygdala. NeuroReport, 13, 15-19.

作者簡介:李东(1992.11-),男,汉,河北保定,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情绪词加工)。

猜你喜欢

视觉
浅谈从视觉角度提高广告创意的方法
教具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黄山标识性材料设计的“焦甜香”表达
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