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节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

2018-05-07胡卫锋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在同一时空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涉及人生理、心理活动的过程。教学节奏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学节奏的调控,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从调节课堂节奏的理论依据和原则出发,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调节课堂教学节奏的方法,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节奏;教学实效

【作者简介】胡卫锋(1978- ),男,浙江临安人,临安区天目初级中学,中教一级,大学本科,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知识容量大,教材话题内容丰富,尤其对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很多教师也反映教学内容“多”,“上不完”。面对这种现状,很多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急于求成”或“贪多求快”的大跃进做法也普遍存在。过快的课堂节奏,会让学生思维跟不上教学的进程,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劳,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就减弱,英语课堂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学效果就事倍功半。而过慢的课堂节奏,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教师的课堂讲授就成了催眠曲,效果同样不佳。

其实,教案(也称课堂教学设计)是规范教学活动,使之有序进行并使其逐步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实施方案,只是一个“静态的组织”,是确保课堂教学成功的条件之一。而课堂节奏——“动态的平衡”是确保在课堂这一时空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步调合拍得关键。当“教”和“学”处于失衡的状态下,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调节课堂教学节奏符合生理学、心理学的规律。从心理学和学生用脑卫生的角度看,理想的课堂教学节奏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符合学生用脑卫生的要求。思维一般是活跃-疲软-活跃的短周期运动过程。这样的思维特点就是促使教师在课堂上做到有收有放,采取从紧张到松弛的动态生成。其次,大脑皮层功能学说认为:要防止脑细胞疲劳,就必须使大脑各个区域交替工作。如果在一堂课中学生脑细胞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极易产生疲劳,反之,40分钟始终处于抑制状态,同样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我们应当使学生大脑的兴奋区和抑制区交替工作,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调节课堂教学节奏符合“愉快教学”的基本规律。理想的课堂教学节奏应该是有张有弛,满足学生周期性的思维运动。这同时符合“愉快教育”的理论要求。1854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首先系统地提出“愉快教育”理论。“愉快教育”的实质是“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夸美纽斯语)。而良好的课堂节奏是学生获得愉快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如何掌握并优化教学这门艺术呢?当然,除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外,注意把握教学节奏,快慢协同、动静结合、疏密和谐、高低起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笔者从初中英语课堂节奏的重要性及原则入手,结合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案例,探讨调节课堂节奏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

二、调节课堂教学节奏的策略

课堂教学节奏的基本特点,就是在于通过相关的可比要素的重复,符合规律地交替来表现、传达教师的情感、态度、思想倾向及要强调的内容,进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探讨英语课堂节奏动态生成的形成策略, 以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1.把握课堂中的快与慢。课堂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积极互动下进行的。教师的教是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储存、输出的过程。教材作为信息源,学生可以直接利用它来获得信息,也可以通过教师来讲授获得信息。学生信息的接收、储存都与节奏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的信息输出必须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而确定快慢,太快学生就会目不暇接,而太慢又会影响信息量的输送。而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语言学科,所以这里的教学速度应包含两层意义:教师用以讲解的课堂用语(英语)的速度和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量。这两方面都必须跟学生的思维合拍。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英语课堂上,缓急适宜的教学节奏,能使教师的信息输出呈现一条柔和的抛物曲线状,学生就会有条不紊地接受信息,同时学生会在看似闲息的时间内有创造地接受信息。对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步骤,灵活处理各个环节,切忌在40分钟内处处平均用力。

(1)例如在引进新课时,学生的精神状态较好,对新知识充满好奇。这时的教学应是明快、生动的,应培养学生快看、快谈、快写、快做、快思的习惯。

如笔者在教学初中英语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Section B 的第二课时阅读课的导入时,采用了这样的热身步骤与方式(warming up)。

1)教师开门见山总起性地说说明今天这堂课的教学任务:Today we will have a good time to travel. 告诉学生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与旅游有关。

2)教师用多媒体呈现Singapore城市的面貌,提问:What can you learn about the city from the pictures? Do you want to go there for a trip? Why? 学生根据图片所呈现的信息给出多种答案,并给出想或不想去Singapore旅游的原因。

3)提問When you go to somewhere for a trip,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lace? 学生给出自己的想法:当地的风俗、著名人物、旅游景点、交通状况、饮食、娱乐、文化生活等。

4)引出今天的话题:So today we will read a passage in which we can enjoy much of Singapore .

以上四个小步骤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节奏快、切口小,学生反映快。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教学,很顺利、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课堂的正题。

(2)在呈现难度大,学生不易掌握的新句型结构、语法规则时,要采取缓的教学节奏,可设计趣味性较强的练习,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目标。同时教学气氛要缓和、和谐,不让难度给学生形成学习的心理障碍。在理解与运用阶段,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对于难点应安排多一点的时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消化每个信息点,不至于囫囵吞枣。在理解难懂的地方时,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迅速、科学地进入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阶段,在这一阶段加快教学节奏,使学生迅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例如,在上定语从句这一语法课时,因难度较大,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1)导入

①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下列表示人的职业名称的单词:

doctor driver teacher lawyer director singer dancer

②让学生按照示范给这些名词下定义。

示范:Driver is a person who can drive.

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这节课的重点:定语从句。

2)讲授

3)示范

教师示范用定语从句描述班里的某些同学,让学生猜猜他/她是谁。

示范:Tell me the name of the student who looks like a Japanese.

Who is the student whose handwriting is the best in our class?

同学们踊跃竞猜,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4)练习

学生做课文中有关定语从句的练习。

5)运用

在做阅读理解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生词,同学们可以通过定语从句来猜测这些词的含义。如:

A millionaire is a person who owns one million dollars.

A drill is a tool which makes holes in the wall or word.

6)拓展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一组一个同学给出一个定语从句,让其他组的同学猜他/她说的是什么,哪一组猜得多,那一组就获胜。

这堂课笔者把单纯的语法课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教学,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气氛里学到知识。又把语法简单化,从导入到运用到拓展,层层深入,步步为营,重点突出,把形式和用法密切结合起来,用40 分钟时间解决了一个问题: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定语从句,学会使用关系代词,着重掌握who, that的用法。

2.调控课堂中的动与静。语言学理论指出:“语言包括两部分:即语言的基本结构(语码)和语言的运用(语码的使用),因此语言教学的目的应该有两个:(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2)确保学生能把这些规律运用到实际中,也就是强调语言的运用和交际。”

动与静是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跃程度。

(1)一般情况下,英语教学中的“动”既包括教师的讲授、指导、示范等活动,又包括学生的表述、质疑、讨论、练习等内容。就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言,教师的“动”首先要做到善教。善教一是紧扣新授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二是巧用示范,强化示范的正确效果,加深对正确的动作、正确的概念的理解;三是精讲,提炼教材中最本质、最关键的东西。语言要精炼、准确、形象、生动,抓住重点,层次分明;四是充分利用时间,保证操作熟练。

(2)静可包括学生的观察、思考、做笔记、看书等形式。静具体要抓住四个环节:一是目的明确,静是动的准备和前提,动是静的延续和发展。静思与动如何衔接,必须做到师生双方心中有数;二是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静中有所收获;三是练习分量适当,学生既能吸收新的知识点,又能在练习中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技术上的巩固和提高;四是要认真检查,以增强练习效果。

英语教学中的“动”与“静”的节奏,要做到“动”中有“静”,“动”“静”互补,做到动若矫兔,静若处子。以动为主,以静为铺,动静有机结合,才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一节课如果一直处于动的状态,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就会失控而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但一节课如果一直处于静的状态,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则会慢慢失去兴趣与积极性,也会导致教学内容完成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应当恰当地掌握课堂节奏,在学生兴奋时,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当学生疲惫时,教师应及时变换教学方式,调整讲课节奏,在动与静中结合快与慢,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新鲜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讓单纯的语言教学变成生动活泼的情景教学,使学生获得感官上的愉悦,更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更流畅生动地表达内心的思想,减少英语学习的枯燥感,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第一课时,笔者采用了以下动静结合的教学步骤:

静:要求每个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相关的动作描写,理解其含义,并划出其中的动词。

动:在学生完成理解任务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PPT观看制作banana milk shake的步骤,然后和教师一起看图表达制作步骤。

动:让学生自告奋勇地到讲台前边说边制作banana milk shake。

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动静结合,步步深入,很好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调节课堂中的起与伏。课堂教学强度是指教师、学生双方在单位时间内讲授或学习一定难度或一定数量的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双方身心疲劳的程度。课堂教学的激情度是指师生双方共同沉浸在教学美,溶于情景交融的境界之中所激起的双方情感共鸣和情绪高涨的程度。高度激情的出现,常标志着教学高潮的到来。

(1)教学中的起与伏针对教学过程而言,“起”就是教学活动的高潮,“伏”就是教学活动的平稳期。一节课既要有高潮,也要有平稳期。在平稳期中积蓄力量,为下一个高潮做准备。而高潮结束之后,又在平稳期中调整。事实上,教学上贵在起伏错落有致,只有富于变化,才能引人入胜。在教学潮,在教学过程中再因势利导,根据学生注意力的变化情况,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在学生兴奋时,制造教学活动的“小高潮”,在学生疲惫时,进行调整,酝酿下一次高潮。使众多“小高潮”形成课题教学的“大高潮”,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但是不能在课堂中一味的追求高潮,是学生不能完整的消化吸收,也不能在课堂中平铺直叙,使学生丧失了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若干小高潮之间的衔接留有一段平稳期,让学生在其间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回顾整理新知识,使学生接受知识完整而又顺畅。

(2)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有节奏感,力求变化有致。语言节奏的表现一是语脉的通达流畅,舒展自如;二是语速的适度,容易处当快则快,重点处当慢则慢,求得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协;三是语调的清晰流畅,抑扬顿挫,旋律优美,感情丰富。

一幅山水画,总有“疏可走马”的空间空白。一首动人的乐曲,总有骤然“休止”的时间空白。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空白”实际上是一种“合理的连接”、“有序的变化”,是教学节奏一种表现手法。教学空白设计巧妙,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提出一些讨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静心回味,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利于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恶灵活运用,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正是“空白”艺术的独特魅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Unit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

(幻灯片呈现一张鲨鱼的照片)

问:Whats this?

(幻灯片呈现Wild Aid and the WWF 人员的照片)

问:If the story goes between the sharks and the members of the WWF, what will happen?

学生可以给出多种回答,从而把话题引入到正题:She is the protector of sharks. Today we wi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sharks and how to save them.

这样的开场白简洁、明快,廖廖数语就道出了此时教师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达到了目的。

4.调整课堂中的疏与密。在英语这门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学密度同样指教师课堂语言的密度和教学活动信息的密度这两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语言密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优秀教师上课,语言繁简有致、疏密得体,如一幅隽永的国画,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心理研究指出,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课堂教学中,语言过“疏”,节奏太慢,“优势兴奋中心”就不能保持“适度的兴奋”,听课时容易走神。另外教师语言过疏也不利于学生听力的提高和流利口语习惯的养成。反之,课堂语言过“密”,铺天盖地,密不透风,学生听课时容易产生心理疲劳,无法静思默想,不利于提高听课效率。特别是基础较差,反应不够敏捷的学生,更觉得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

如何使课堂语言疏密得体、繁简有致呢?最重要的是对表达内容的筛选和提炼。只有通过悉心斟酌,反复揣摩,课堂指令一定要简单明了,让学生听懂要用英语做什么事情。当然,课堂语言密度不仅仅是教师叙述的话语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做到“精”和“妙”兩重境地。有时廖廖数语,即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而“妙语连珠”也可收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课内40分钟,课外影响纵横一生。要把握好课堂语言密度,功夫在课外,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艺术素质。

(2)调整课堂的教学密度还反映在教学活动中。密指多活动,频率高、快,给人的感觉是节奏快。疏指的是活动少,频率低、慢,给人的感觉是节奏慢。在课堂40分钟内,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需要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输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活动,快反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多补充其他材料,但又要注意节奏放慢,当遇到重、难点的时候就需要适当地放慢速度,减少密度,让学生有一个思考,体会的时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多与少的调整,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恰当地调整节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比如在每一单元的Section B第二课时语篇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大容量的信息输入,可以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也可以让学生细读课文抓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学生做出快速反应。输出的方式更是种类繁多,可以让学生个别回答,也可以集体回答,又可以让学生用书面来表达,如续写、该写、填表格、完成根据课文内容改写的语篇材料等。当然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来源与课文,又高于课文的话题,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表他们的想法。这样就形成了一堂课的又一个高潮。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在教学初中英语新目标(人教版)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阅读课时,重点是让学生能掌握Singapore的概况,于是笔者花大力气用一张表格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重点。

先让学生细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形成自己的想法,再讨论确定最终结论。整个过程花了20分钟。既给了学生一个独立思考、体会的时间和机会,又让他们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地想法,课文重点迎刃而解。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节奏既有共性的特点,又有个性的特点,需要我们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来掌握和调整教学节奏,在快中有慢,动中有静,起伏流畅,多少结合,才能使一节课流畅自然,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思考与成果

课堂教学是艺术的一个子系统,其体现出来的节奏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节奏把握是否恰当,是教学能否获得较好效果的关键。课堂教学又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是由人参与调控的。其活动是师生共同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接近的动态过程,是塑造活生生的人(学生)的过程。所以,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课堂节奏就是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使教学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有秩序、有节拍和美感的流动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递进般地吸引并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并不偏不倚地引向教学的最终目标。笔者经过三年一届的尝试和努力,在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大有进展。

四、结束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场的思维状况合理控制课堂语言,调节课堂教学环节以及调节学生的情绪,做到缓急相宜,快慢得当。把握和调节好这些节奏,必将使英语教学能够达到真、善、美统一的艺术境界,是我们所有的英语教师应当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因为一堂好课,不仅是规定教学内容的展示,更要给求知若渴的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使学生在轻松中掌握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出对于英语的浓厚兴趣和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控制课堂教学节奏的能力,是教师在课堂中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因此各位教师要多研究学生,摸索有自己特色的適合本校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控制教学节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施良方,崔允漷.教育理论:课堂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李菊英.中学外语教与学,2004(6).

[4]王义堂,田宝军,王硕胜.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5]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试论如何利用结课技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效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