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培养目标特点与指导实践的研究
2018-05-07张展
张展
摘 要:为更好的为人才培养提供锻炼身体的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教师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体育教学为达到这一教育目标,需要关注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要素,这类要素主要涉及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实践环节等内容。在教学中需要明确体育教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掌握体育教学的专业特征,为体育教学发展贡献力量。本文正是在分析体育教学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通过对体育教学内涵与要素组成的分析、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分析和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确立体育教学组成几个要素,如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的培养特征有更多的思考,对体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即实习过程提出了建议,以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 培养目标 特点 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a)-0145-03
1 体育教学内涵与要素组成分析
1.1 体育教学内涵
在中国知网百科中搜索“体育教学”这一关键词,将其解释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学是按照一定教学计划与大纲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教学,教学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等。
1.2 体育教学组成要素
1.2.1 培养目标
关于体育类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多种形式的划分。以下是主要的两种形式。
首先,在培养层次上可以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体育教师,本文研究层次指向于大学体育教师。
其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来说,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主要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的、由“专才”到“通才”的发展历程,總结而言,体育教学培养目标有较多种类。第一,体育教学偏向于培养体育类专门人才。2001年,徐波提出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的体育教育高级专门人才[1]。”第二,体育教学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都将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体育教育和竞技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体育运动训练与教学及其他体育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第三,体育教学也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国内一流体育高校致力于培养体育类复合型人才,北京体育大学将“培养品德优良、素质全面、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社会适应力强、一专多能的优秀体育人才[2]”作为体育类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研究的人才培养目标集中于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研究的体育教学是广义层面的体育教学,即学生在大学四年受教育过程中,学生需接受所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其中体育锻炼属于每位学生都需经历的通识必修课程,体育教学不仅仅面向体育专业的学生,也面向全体学生。
1.2.2 培养内容
美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都是按照相关体育指导纲要进行的,体育课程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健身、保健三个主要内容。此外,不同学校还设置不同的体育学习内容,具体内容依据学校不同而设置特色课程。普通院校无论是文科类院校还是理科类院校为了提升本校体育教学发展质量与水平,需要借鉴专门体育类院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经验,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下表是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内容。
1.2.3 培养特征
体育教学具有与其他教学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直接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与体验体育教学。第二,体育教学活动是思维活动与有机体的相互结合。体育教师指导下的体育活动不仅对学生的身体锻炼提出相关要求,也对学生的体育思维提出较高的要求。第三,通过反复的体育练习,可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魄的重要作用。
1.2.4 实践环节
体育教学实践环节是指将体育教学理念贯穿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去的一种教学。目的是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教学能力。一般会体现在体育教育的实践与实习环节。大学生学习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通过所学的体育知识将之运用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如参加省、市、地区性的体育活动,通过参加此类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甚至收获更多的人生经历。
2 体育教学目标设置分析
一般而言,体育教学会围绕体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来进行,三维目标主要是知识与技能层面、过程与方法层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
2.1 知识与技能层面
体育知识是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与锻炼的基础,体育知识的学习类型主要分为体育事实方面的知识与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体育事实与体育理论知识是对体育知识的概括性讲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此为目标进行知识性的讲解。
体育技能是表现在外部的用以完善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肢体动作,体育教学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体育技能方面的锻炼,达到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活动的运动技术、增强学生通过科学锻炼带来的健康体质、开展终身教育的目的。
2.2 过程与方法层面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共同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过程。“随着时代变化,体育教学方法呈现出不断变化与充实的趋势[3]。
第一,体育教学过程涉及两个要素。要素一是主体要素,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构成;要素二是过程性要素,主要由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环境等要素构成。
第二,体育教学过程需要经历三个基本阶段。首先,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主要表现在教师备课,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需要制定好教学计划,准备教学器材,确定教学场地。其次,体育教学的实施阶段,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先做一些准备性的身体锻炼,将身体活动开,讲解要进行活动的内容与要求,选取一两个同学做示范。最后,体育教学过程的检查阶段。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到尾声时,体育教师需要检查每位学生动作技能是否掌握,是否都能达到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之前的要求,对每位学生进行适时的评价与指导,督促他们日后加强练习与改进。
第三,体育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态势。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在两种基本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开展的体育教学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指导法。体育教师通常通过语言讲解的方法向同学们指导体育教学的知识与动作。第二种基本方法是练习法,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等方法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指导。
体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层面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尽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达到最初的体育教学目标。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
体育教学最终的教学目标便是引导学生注重体育美的熏陶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情感。体育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较为注重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重视每节课的教学氛围,让同学们体验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的乐趣,
在体育课之前,首先给学生的直观感觉便是教学场地的布局,精心布置的教学场地与美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调动学生进行锻炼的积极性,教学器材要摆放整齐,项目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体育美的追求。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要注重体育教学言行,从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情感,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培养师生良好的情感,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进行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完成自身教学任务,也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与体育技能的掌握来达到锻炼身体报效祖国的目的。
3 体育教学主要特点分析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可以教体育这门学科,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能力,也要掌握体育锻炼的运动技能等。
3.1 身体与认知练习的统一
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身体体质,通过体育技能的锻炼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锻炼身体时也无形的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与环境可以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发展,身体练习与心理认知是统一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
首先,体育教学教材的选择要适合二者统一发展。教材的选择需要注重对学生身体各部分的积极影响,需有具备有效促进身体锻炼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教材的选择也要考虑到对学生心理学、美学方面有良好的体验,在完成体育动作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美,感受成功的欢喜。
其次,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更新。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冬季可在室内活动,春夏秋季节多在室外活动,体育教要尽量做到准备与实施充分,更大程度上的达到生动活泼的教学分为,达到身心和谐的体育教学目的。
最后,体育教学需注重学生心理活动变化规律。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与休息时,生理技能会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大致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曲线变化规律。
3.2 教学组织形式变化多样
体育教学一般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教学环境,简单来讲,室内教学多体现在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室外教学多体现在身体活动的练习。
在学生学习体育初期,体育教师多采用讲解与示范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会像学生讲授体育基本动作,讲授基本知识。
在学生学习体育的泛化阶段,教师采用直观的讲述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通过动作的示范与讲解对学生进行教学,并找出部分同学演示体育动作,及时做出规范化的评语,及时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在学生学习体育的分化阶段,体育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变现给予不同的评价,及时更换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在学生学习体育的巩固与提高阶段,体育教师需要采用循环式练习法对学生进行集中联系,并教会学生自己进行体育锻炼与学习,将之前的体育知识运用到体育技能的锻炼中。
3.3 教学环境多体现在室外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进行一个班级的体育教学活动时,场地通常选择在场地宽阔的操场,研究表明,宽阔的操场、新鲜的空气、适当的体育器材都可以促进学生加强体育练习。因此,高校要创设更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根据教学的规模和学生人数的需要,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4],以此支撑体育教学的发展。
第一,加强操场建设。高校可适当扩建操场场地,建设不同类型的操场,可以建设大型的露天操场,在这里举行大型的体育活动,可以建设专门的篮球、网球、排球等场地,丰富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充实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第二,建设户外场地。高校可与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在学校周围建立“马拉松”跑道,进行相应的户外锻炼,同时组建大型户外拉练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科内容。
4 体育教学实践环节分析
体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多体现在学生实习层面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于实践并且通过实践促进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
首先,打造实践基地平台。高校需与政府、其他学校组成联合平台,构建体育教学的“U+G+S”一体化模式,“U”代表高校,“G”代表政府,“S”代表中小学,由高校负责教会学生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由政府制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政策与措施,由中小学校负责提供学生体育锻炼的平台。
其次,养成学生终身体育学习的良好观念。在每学期的体育课结束时,为了养成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也为了更好的检验同学们学习成绩的结果,全方面的发展学生,高校需联手政府和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感染更多的教师、学生、工作人员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
参考文献
[1] 徐波.对构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0(10):51-52
[2] 李小伟,纪秀君.立足“教训研”结合创建一流体育大学——访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N].中国教育报(第2版),2003-10-8.
[3] 霍军.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84.
[4] 甄子会.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