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学课堂效率的微思考

2018-05-07刘永瑞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练习设计课堂效率课堂教学

刘永瑞

【摘要】近年来各地区的高考竞争日趋激烈,然而落实到教师课堂教学时,仍然存在着教学方式满堂灌,教学目标不明確、重难点不突出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多年来的新课程理念没有得到更好的贯彻,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仍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个近乎被遗忘的老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谈谈课堂教学中部分细节思考——微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效率 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138-02

第一、各环节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对此我从有关环节有如下考虑:

1.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可以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6.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练习设计的思考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基础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或是学生智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必须通过练习。虽然练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是不外乎动脑、动口、 动手。要解决满堂灌的问题,课堂的练习方式也要随时变化,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介绍几种常见的练习方式,供大家参考。

一、口头设问式。

1.师问生答。在课堂教学中,如遇到:(1)教学新知识,需用到已学过的知识;(2)教学中的共性问题;(3)重要的知识点,或易忽视、易产生错误的问题;(4)需要深层次思考的问题等等,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回答。这是一种常见的练习方式,但必须注意,在任何一个问题回答之前,都必须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余地,即:按照“问题—思考—回答”的方式进行,不搞突然袭击,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生问师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得到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信息,并使学生能够充分释疑,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老师来回答。教师必须热心地开导学生,使其毫无顾虑地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生问生答。为了激活学生主动性、求知欲、上进心,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由学生来回答。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自己的疑难问题,想获得他人的帮助;也可以是一些拓宽思维的问题,提出来让同学们共同思考。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回答。

二、板演式。

1.了解性板演。为了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可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板演,从板演中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2.纠错性板演。根据一些易忽视、易错的问题,教师可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板演,发现错误,当时由老师或学生来纠正;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易搞错的知识点,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解答过程有错误的练习题,让学生找出错误,通过板演,写出正确过程。

3.启发性板演。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或练習题中有一、两个需多加思考的难点,可让成绩好些的学生板演,而其他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同时,可参考板演者的解题方法、思路或如何应用知识点解题,从中得到提示或启发,找到自己解题过程中的“症结”所在。

4.示范性板演。为了对作业规范要求,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一些解题规范、书写认真、思维严密的学生进行示范性板演,老师进行热情的表扬和肯定,并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从而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三、分组研讨式。

有些值得思考,又必须让全体学生通过动手、 动脑的活动来解决的问题,可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根据需要,可以把前后两排同学分为一组,或者是重新组合。研究讨论时,要求不讲与研讨内容无关的话,人人参与讨论;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不随便批评别人的意见。讨论时,力争使学生的自信心、和谐性得到充分体现。在本组讨论的基础上,还可将研讨的结果进行组际之间交流,广泛吸收他人的意见,丰富自己的知识。分组讨论是训练每个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好方法,它具有实用性、高效性。

四、独立作业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可通过一道或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各自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完成后,要使学生能在课堂上知道自己解题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可让小组互批,又可让学生发言,说出解题思路或结果,或者教师直接批改部分不同层面学生的练习题,以便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五、竞赛式。

为了调动情绪,激活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上进心、成就感,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来练习。教师出示问题,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思考,然后开始抢答。可以是个体抢答,也可以是小组的代表抢答。教师应对答得既快又正确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及时的表扬,对发言有偏差的同学进行热情的启发和鼓励,造成一种紧张的、热烈的、卓有成效的课堂气氛。

以上仅是数学课堂中几种常见的的练习方式。实际上,练习方式多种多样。练习方式的设计,应注意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思考,思维得到开拓,求疑、求异精神得到充分体现。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习,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逐步增强。

参考文献:

[1]曾凯.《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陈飞琴.《利用好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3]李大伟.《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猜你喜欢

练习设计课堂效率课堂教学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练习设计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