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路径探究

2018-05-07郑雪边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柔性管理创新路径高校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开展,对高校学生的生活水平与学习质量有较大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创造精神和内在潜力,人性化开展高校学生工作。本文针对柔性管理的特征与优点,结合柔性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提出高校柔性管理创新路径的相关意见。

【关键词】高校 柔性管理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28-01

引言

柔性管理是异于传统模式的新型管理方法,依据人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以非强制性的方式,让学生自觉认同的全新管理方式。柔性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使用非强制方式对进行管理,使人们逐渐自觉接受管理要求。柔性管理理念的前提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在于依赖于个人心理过程,尤其是学生个体内在的潜力与创新精神,具有显著的内在驱动力。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日趋多元化发展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难题,高校使用柔性管理有利于提升高校管理的工作效果[1]。

1.柔性管理的特征及优点

“刚性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制度制约,人成为制度的附属品,这样必会僵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柔性管理”要求遵守规章制度,与制度管理学生的“刚性管理”相比,其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柔性管理可以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让学生心情舒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学生在柔性管理的驱动下,其内心深处被激励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能够为高校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纠正高校的不良学风。柔性管理注重激励与言传身教,高校在进行柔性管理时,相关教职人员需更加注重个体能力的培养。

1.1内部驱动性

柔性管理区别于传统刚性管理,柔性管理主要依靠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了解学生内心需求,从而多方面着手。思想引导方面要恰到好处,情感沟通方面要以德服人,实施过程方面要拿捏有度。着重把握学生思维,发挥情感使学生自觉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柔性管理具有良好的内部驱动作用。

1.2广泛性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针对思想多元的大学生群体,不同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思想差异,甚至部分学生各个阶段的思想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柔性管理难以统一。基于此,高校学生柔性管理工作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点进行管理。

1.3以人为本

高校柔性管理“以人为本”原则是指将学生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学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高校领导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刚性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树立以学生为基础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特点与不同意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柔性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刚性管理以规范化、制度化为主,而柔性管理的着重点是“以人为本”,高校大学生情感色彩丰富、思维模式多样。柔性管理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发挥柔性管理模式的激励作用,树立人性管理理念。在高校中,大学生均是拥有较强独立人格,且对事物具有自我判断意识的人群。柔性管理非强制性的管理模式,激励大学生精神意识,增强对事件的参与意识。柔性管理的目标是让学生实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完善,从而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

2.关注情感需求。柔性管理注重“以人为本”,深入剖析人的内在因素,以尊重人、理解人为前提。高校管理运用中,关注师生情感,主张情感投入。管理过程中,以理解沟通为主要方式,满足其情感需要,从而达到管理目的。

3.柔性管理的创新路径

3.1拓宽学生工作服务范围

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高校柔性管理的经验,以学生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拓宽对学生的个性化服务范围。例如高校可以成立大学生服务中心,不受院系、班级的限制,由专人提供生活、就业等有关服务。同时可以根据校内多数学生的建议向上级管理部门及时反馈,学校也可通过这一组织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建议,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柔性管理[2]。

3.2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突出绝对服从这一内容,学生往往会面临记过等处罚。多数校园管理者、教育者只看到了“儒家思想”中的教育制度管理,却忽视了“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理念。因而我国高校中的师生关系、校园秩序不够完善,高校的管理者不可以合理借鑒美国“个人本位”的服务管理理念,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思想、不同天赋、不同需求的学生,采用教育咨询的方式管理高校学生。我国高校若想改革学生工作管理模式首先就要变革管理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核心、服务学生的管理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为学生服务的管理能力,促进“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模式在高校管理中的进一步实现。

3.3提高工作管理者专业化程度

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多是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同时美国具有明确的职业晋升制度,初级、中级、高级的职称体系,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多为本科学历,且大部分不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且多数为短期职业。综上,我国高校辅导员体系尚不完善,其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提高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可考虑以下方式:首先,建立职业资格制度,设立职业准入门槛,严格规定任职条件、明确岗位职责。其次,建立健全职位晋升机制,提高高校管理工作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再者,进一步培养高校管理专业队伍,深入研究学生柔性管理理论,推动高校管理向专业化、高级化方向发展。最后,加快建设学生管理者协会,依托一定的平台实施交流、分享管理经验,进而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

4.结语

综上,柔性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拉近师生距离,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新事物的发展道路往往是曲折的,高校学生工作的柔性管理趋势日益凸显。管理人员要正确了解柔性管理思想,完善有关制度,建立沟通平台,拓宽服务渠道,使柔性管理在高校中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吴迪.柔性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

[2]袁忠丽.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19)

作者简介:

郑雪边,性别:女,出生年月:1991年12月,民族:汉族,籍贯:福建省莆田市,毕业院校: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专业:金融学,学历:本科,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政。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创新路径高校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