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思路

2018-05-07杨碧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杨碧英

【摘要】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开始削弱。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简要的概述,让学生对传统思想和传统的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度,更能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感悟力,让学生在今后的为人处世中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50-01

初中阶段开展的语文教学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阶段的学生能通过知识学习对文化产生认知,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深化知识内涵,并将其转换为文化认知,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能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深入起到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是当前探寻的重要课题,所以本文概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思路。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意义

(一)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已经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编写初中语文教材过程中已经将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希望以此为基础,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将这些优良思想传授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学生通过学习,对教材当中所讲的故事以及文化思想进行领悟,将会受到教材当中所包含的思想熏陶,受到人物精神的感染,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可。

(二)培养学生的感情观和品德

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关于亲情、友情以及师生感情的内容,这些内容所讲述的都是人们生活当中经常发生的故事。但初中学生,尤其是生长在城市当中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以及家庭环境,让学生很少接触到生活当中的风风雨雨,导致这部分学生当中有很多都对社会关注度较低,社会意识淡薄,并且在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自私甚至纨绔,不懂得感恩。针对这些情况,教材当中都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可供教师使用。教师需要利用这些传统文化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懂得长辈们的不易,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热爱祖国,尊重先烈,珍惜生活。

(三)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加强学生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是一个比较空泛的概念,其中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含了语文相关的各种知识,同时还包括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多方面素质。例如,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各种节日、民俗风情等相关内容的了解以及认知,这些都包含在了文学素养当中。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当中,必须要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从而有效地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思路

(一)重视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展示

初中语文教材中,能最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地方是古诗词,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通过古诗文教学开展进行传统文化的渗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古诗词部分的教学内容,反而是对古诗词的内容、思想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究,其实这样的教学是基于任务完成而设定的。古诗词教学中若教师没能将传统文化渗入其中,学生能对古诗词内涵掌握的不多,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需要将更多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其中。

例如,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课外古诗词,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所了解的同时,也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通过经典的诵读,能对其中蕴含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有着简单的了解。例如,教师给学生引入《蜀中九日》,可以让学生思考,古代人在九月九重阳节这天会干什么呢?我们会做什么呢?通过交流,很多学生能了解到九月九当天古人会登高、吃芋头孝敬老人,组织当地的老年人一起登山,彰显出中华文化中的孝道。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对当地的民俗文化有着简单的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在课堂上展示内容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各地的民俗,继而探究民俗背后所蕴含的故事。

此外,除了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的文化活动,教师也可以在特定的节日让学生回忆了解到或者学过的古诗词,寓情于景中学生能对古诗词有着深入的了解与认知。例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以往学习到的哪些古诗词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直接联系:有的学生回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还有的同学说出了,爆竹声声辞旧年。在传统文化的展示上,学生能调动以往的知识储备,这说明学生开始积极的思考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逐步的了解,开始深入的探究其表象下的内涵。

(二)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的兴趣

语文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法的开设,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各类资源和技术,结合教学的内容,为学生精心的设置课件,并选取辅助的音乐图片等内容,让课堂气氛能被更好的烘托出来,也能更好的为学生折射出汉语文学的独有魅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课内容的时候,教师使用多媒体,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出一些与故事相符的图片或者教学视频,这样能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学习情景,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文章中提及的人物都身份卑微,但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经过种种磨难,突破自我,终被国家提拔重用。教师若单纯的依靠讲解,很难将其中的艰辛展示出来,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能让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深刻的感悟,也能帮助学生深化对我国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理解。

(三)利用课外活动将传统文化與生活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短,对于传统文化的讲解不能做到十分透彻,学生在理解和消化上也会有很多的误区。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课外活动的方式,在生活当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其他主题活动来加强传统文化的弘扬,如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文读后感征文等等。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渗透各类文化。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不断地探索,更好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并肩负起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重任。

参考文献

[1]石楠.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例谈[J].考试周刊.2014(02):15-16.

[2]韩坤荣.渗透传统文化,彰显别样风采——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J].课外语文,2016(03):12-13.

[3]纪来华.发扬文化,展现历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的对策分析[J].课外语文.2014(02):15-16.

[4]王辉.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路径[J].课外语文,2016(03):12-13.

[5]吴颖.理论与实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06):11-1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