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2018-05-07尹福荣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
关键词:动手物理实验教学

尹福荣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在教学中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这是物理教学界的共识。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几年来,我在初中物理教改实验中,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48-01

对于初中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前辈们总结的物理知识,更应该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方法,并尝试应用获得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这就要求物理老师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加大物理实验教学的力度,给学生提供直接而形象的展示,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但是,要指出的是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老师只能抓紧时间传授知识、讲解应战习题,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课堂时间进行实验教学,这是客观而现实的原因。其实也不然,作为在物理教学一线工作了近二十年的我,就很好地把握了时间的分配,因为我认识到了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学生不但培养了能力,成绩也提高了。在此,我希望物理老师们能注重实验教学并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一、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可以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这是一种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奇特的实验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导入新课。

例如,在“大气压”内容教学中,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将答案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气压现象,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可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当手移开后,卡片并不下落,此现象一定让学生惊讶不已,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再展示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让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学生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当教师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即惊奇又信服,对“的确存在大气压并且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

二、通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学生对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方法了解甚少,根据初中生刚开始学物理、学生实验做得太少、学生实验素养低的特点,我们就采取全方位指导的策略,即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指导。实践说明,应该如此。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要体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都动手。在上分组实验课时,秩序井然,实验结果(结论)正确,而在实验考查时,发现不少同学动手能力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分组实验的时候,老师只注意各小组是否动手、各组完成实验的情况,而没有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因此,老师在分组实验时应强调:实验时,每次以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大家的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从实验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搞好实验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古有“名师出高徒”说法,虽然它的说法不是很科学,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位“德才兼备、学识渊博、胸怀韬略”的教师,对于学生有着莫大的示范和模仿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三、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很多人认为观察和看没有区别,其实看的目的性不强,而观察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比如过红绿灯时,如果你没有经过观察,那么红灯在上面还是绿灯在上面你就无法准确的答出,你只能说可能是在上面。例如在讲授物体的沉浮条件时,演示将鸡蛋放入浓盐水中漂浮,缓慢加入清水,直至鸡蛋下沉,最后复倒浓盐水使之上浮。让学生在观察中及时提出问题:

⑴鸡蛋的重力是否变化?

⑵逐渐加入清水时盐水密度是如何变化,同时鸡蛋受到浮力有如何变化?

⑶鸡蛋在处于漂浮、悬浮、下沉、上浮状态时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通过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结合教师给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得到结论,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从而自觉养成观察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做探究晶体的熔化实验时,以前用海波做实验,由于海波受潮和不纯从而导致开始熔化的现象的不好判断,同时熔化时温度也不稳定。我改用冷却的酒精对冰加热来完成晶体的熔化实验,带领学生观察,刚取出的大冰块为什么要敲成碎冰,同时为什么用温度较低的酒精来做水浴法加热的热源,思考在实验过程中冰块是如何吸热的。既保证了实验的效果又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思维训练。

四、边学边实验教学提供了较大的知识信息,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

边学边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学生较大的知识信息,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论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输过程一般属于有干扰的情况,边学边实验教学利用“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减少由于干扰失去的信息量,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较多的知识。

总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对待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感悟.新教育,2013.08.

[2]薛建新.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学生之友(中考月刊),2009.09.

[3]张文仓.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J].青年教师2008.09.

[4]马世红.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的实践情况[J].物理实验,2004.11.

[5]杨述武.漫谈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物理实验,2004.3.

猜你喜欢

动手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留言板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