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2018-05-07刘高翔
◇刘高翔
茶是世界公认的“养生饮料”,具有解渴、保健、养生等作用。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有7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在种植茶叶,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饮茶习惯。茶叶生产地主要集中于亚洲的东南部、南部等气候温和的丘陵地带,非洲的东部、东南部也是茶叶生产的主要聚集地。亚洲茶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82%左右,非洲占13%左右。
湖南省的茶叶出口具有悠久历史,并且也是全国著名的茶叶生产区,全省有近百个县(市)种植和生产茶叶。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南茶叶产业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各方面的竞争与挑战。如何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抓住机遇,加快湖南茶叶产业发展,提高茶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我国关于国际茶叶产业竞争的相关研究起步比较晚,最近几年才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当前我国关于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在于国家和省级的宏观层面,重点是从茶叶贸易流通、生产加工现状、资源种类优势、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湖南省茶产业的现状
1.湖南省茶叶生产量
2017年湖南茶园总面积达到216万亩,同比增长7.07%;茶叶产量23.2万吨,同比增长7.74%。湖南的茶园面积近几年呈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全国其他产茶省市也在逐步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使湖南省占全国的比重变化不大(见附表)。
附表 2014~2017年全国和湖南茶叶生产情况
2.湖南省茶叶出口情况
2017年,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检验出口茶叶1910批、重量30316.17吨,同比批次、重量分别增长17.76%、7.5%。主要贸易国家(地区)为欧盟和俄罗斯,分别占比22.23%和21.37%,其中中国香港、伊朗货值增长明显,同比增长分别为192.59%、116.9%。其他还有美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尔及利亚、乌克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到2020年,全省优质高产茶园面积将达到300万亩,无性系良种面积达80%以上,产量45万吨,年出口8万吨以上,力争实现1000亿元茶业综合产值,全省茶农茶业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二、湖南茶叶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质量下降,加工技术不高
湖南省茶叶出口在结构方面呈现出单一趋势,不仅品种趋于单一,质量更是逐年下降。传统的茶叶生产模式较为分散,不具备良好的加工设备,也没有合适的茶叶加工技术,缺少贴近国际检验标准的水平,并且建园标准低、管理水平不高、茶园的老化现象严重。目前湖南省的茶叶生产仍以家庭作坊和小企业生产加工为主体,而有较强的加工能力、先进设备、技术和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较少,经营高度分散,规模小、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这些都是湖南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弱的原因。
2.国际市场对我国茶叶的贸易壁垒多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出口贸易就广受反补贴、反倾销、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影响,尤其在近些年来受到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这样使得茶叶市场的门槛提高了,这几个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的最主要障碍,欧盟自开始执行茶叶农药残留新标准以来,检测项目的标准提高许多,直接导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茶叶快速下降。另外,认证茶叶产品质量等使企业的成本增加了许多,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也使我国出口茶叶企业面临废弃或者退货的可能,不合格茶叶的批次逐渐增多,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本上升和高风险会直接导致我国的茶叶出口价格上涨,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茶叶在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3.缺乏国际品牌效应
湖南省目前有“安化黑茶”“君山银针”“古丈毛尖”等知名的茶叶品牌,在国内市场有很好的口碑,湖南省茶叶出口虽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出口量仅占总销量的10%都不到,而且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品牌。由于在与国际知名茶品牌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湖南省茶叶出口并没有任何价格优势,使湖南省茶叶产业总体存在量价不一现象。因此,品牌建设将成为湖南省茶叶出口的首要任务。
三、优化湖南茶叶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1.巩固茶叶种植基础,调整茶叶生产结构
首先,要提高茶叶优良种植改造工程建设,健全并完善茶叶培育体系。其次,做好茶叶生产种植和加工等工作。由省科研团队、教学单位团队带头开展茶叶种植新品种培育,挖掘和创新湖南茶叶种植品种资源。同时加强对茶叶的质量、生产等方面的把关和管理,一定要确保优质茶苗的有效供给和产销。要充分发挥湖南省现有的茶叶产业优势基础,继续推进茶叶基地的发展。必须通过抓大放小、择优扶强、通过政策扶持,力争建设精制茶叶加工厂、改造生产厂房、更新生产配套设备,引进清洁化、连续化的生产线和储存保鲜设备等,提高茶叶加工标准化水平。
2.政府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
政府对于茶叶产业的投入与扶持无疑是整个行业生产的一剂强心剂,市场的稳定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湖南省各级政府应针对当前湖南省茶叶生产企业的现状以及茶叶出口状况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设品牌企业基地、有机茶认证、加工技术改造升级、设备设施更新、出口检验、成本费用减免等方面应有相应的政策和专项资金资助。同时,各监管职能部门可以通过检验检疫部门针对出口的茶叶产品实行直通放行、绿色通道等支持,以保障茶叶生产企业的发展,促进茶叶的出口增长。
3.引用国际先进的质量标准和环境认证制度
目前国际环境下湖南省需要在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茶叶生产法律法规管理,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质量标准,着重于茶叶生产质量要求,从而达到国际市场规定的质量要求。湖南省茶叶出口贸易遭受国外严苛的贸易壁垒,首先就应该从自身出发,引用国际环境认证制度,要求从环保范围内降低污染,保障产品的绿色生产,在生产到包装都必须严格按照先进环境标准生产,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湘茶产品被更广泛的国际市场所接受。
4.加大研发和品牌建设力度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消费群体以及不同消费需求习惯,着力于茶叶口味及功能的研发,注重推出新产品,以进一步满足国际茶叶市场的消费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打开市场。
湖南省应该将省内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建设品牌,同时整合现有的品牌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发展重点品牌,要求以质量为本,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力求达到品牌产品的大规模销售,从而增强茶叶出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对湖南茶叶出口贸易的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要抓好茶叶优良种植改造工程建设,完善和健全茶叶培育体系,重点做好茶叶生产和加工等工作,加大对种植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对出口的茶叶产品实行直通放行、绿色通道等支持。同时,要引进国际最前沿的质量标准和环境认证制度,着重于茶叶生产质量要求,从而使其达到国际市场的质量要求,避免贸易壁垒。企业应加大研发和品牌建设力度,推出新产品,进一步满足国际茶叶市场的消费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2]陈宗懋.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曹秋菊,戴娇.湖南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02).
[4]张红旗,圣涛.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叶产业竞争力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04).
[5]罗玲波.湘茶出口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5(01).
[6]周琳,何文斌.湘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J].茶叶通讯,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