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生态化的影响研究

2018-05-07龚恒清

市场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态化金融绿色

◇龚恒清

我国经济增长由“快车道”进入新常态阶段,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消耗了极大的能源和资源,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显现出经济发展中严重的结构化问题。为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替之以创新的绿色金融模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可持续增长的方向转变,更好地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挖掘经济增长的潜能,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区域经济生态化建设。

一、绿色金融与区域经济生态化综述

绿色金融是金融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它在交易主体、客体、功能和机制方面与传统金融有较大的差别,也可以称之为环境金融、可持续金融、生态金融,是外延极其宽泛的概念,并有一定的交叉互融性,绿色金融的衍生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①环境金融。这是为规避因环境污染问题而引发的金融风险,是探寻环境保护路径下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旨在寻求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状态,通过资金融通的方式在环境经济中受益并发展。②可持续金融。运用金融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为大多数金融机构所关注,金融从业者也大多认可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普遍认为金融动荡不安是导致全球经济威胁的认知前提下,可持续金融极大地推动了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金融处于长期稳健的状态。③生态金融。这是基于现代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的前提,着眼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环境污染的治理,缓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以更好地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④碳金融。当人们普遍关注气候问题及温室气体减排时,碳金融成为环境金融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种延伸性概念,它因低碳经济、碳交易市场而衍生,包括所有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如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银行信贷等金融活动。⑤绿色金融。当绿色增长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时,绿色金融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它以环境保护为基本政策前提,致力于投融资决策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影响,以更好地引导使社会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活动,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等。

区域经济生态化可以从区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两个层面加以理解,区域经济学最初源于农业区位学,逐渐由微观区域经济层面向宏观区域经济层面发展和延伸,是一种从宏观角度研究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区际关系的决策性科学。生态经济学则将研究焦点集中于生态经济问题,努力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兼顾,并主要采用区域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生态足迹、生态效率、能值分析和模型研究等方法,研究并拓展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态经济实际中的问题,探寻生态经济系统的内在关联性和本质规律,以促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

二、绿色金融与区域经济生态化的测度分析

1.绿色金融与区域经济生态化的测度理论依据

绿色金融是将社会资本导入到环境保护、低碳节能等产业,以缓解当前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状态,涉及绿色银行、绿色证券、绿色投资等各个方面,其实质是一种用于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方式,随着绿色金融研究领域的深度和维度不断拓展,需要建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影响性评价,并应当选取具有代表性、能够实现定量分析、数据易于获取的指标,以较好地保证绿色金融测度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区域经济生态化研究大多是定性研究,而少有定量研究。为了更好地提高对区域经济生态化研究评价的准确性,就要基于科学性、可比性、区域独特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建构区域经济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以较准确地实现对区域经济生态化进程的评价。

2.绿色金融的测度分析

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绿色投资作为衡量绿色金融的指标,这是将资本集中于节能环保产业,并有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绿色金融模式,该绿色投资指标具有数据可获取性、能够实现定量分析的特点,可以确保绿色金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测度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城市的绿色投资水平有一定的波动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是由于绿色相关产业较为发达、当地政策有力支撑的原因,导致这些地区的绿色投资水平较高,它们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并注重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因此绿色投资比重相对较大。

传统的投资方式难以解决当前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为此,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到,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越大,则反映对环保的重视度越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更能得到保障。

3.区域经济生态化的测度分析

为了确保区域经济生态化评价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可以建构如下区域经济生态化指标体系,从内外两个维度入手进行研究,并进行指标的层层细化和分解,确保区域经济生态化评价量化分析的质量。

附表 区域经济生态化指标体系

(2)社会生态化的测度分析。①城镇化。它推动了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态化有极为密切的关联性,解决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提升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②社会保障支出。它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③失业率。失业率保持适中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失业率较高则反映经济低迷的状态,会引发一定程度的社会动荡。④城市人口。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状况,是衡量社会生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⑤消费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在人们支出比重中越大,说明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高,可以用于衡量生态社会化。

(3)环境生态化的测度分析。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显示出与环境问题的密切相关性,如果污染物排放量过多,则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②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与生态化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衡量环境生态化的重要指标。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如果区域的绿色覆盖率较低,则无法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而绿化率过高又会增加成本,为此,应当将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控制在合理的范畴。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要保持适度的土地利用率,如果土地利用率过大则显然会弱化地区的环境生态化。

(4)资源生态化的测度分析。①万元GDP能耗。它可以反映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使资源得到最为合理的利用。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工业企业必然消耗大量的资源,因而分析工业企业的能耗问题是反映资源生态化状况的重要指标。③万元GDP电耗。电力的过度消耗也会导致经济附加值降低,同时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能够衡量和反映资源生态化水平。

(5)科技生态化的测度分析。①R&D支出占GDP比重。研发投入支出在GDP中的比重反映了地区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该比重越大说明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越强,可以较好地衡量和反映科技生态化。②R&D人员数量。它是企业自主研发时投入的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它与科技型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成正比例关系,可以较好地衡量和反映科技生态化。

以上测度分析数据表明,区域经济生态化程度高的地区GDP总量较大,产业结构相对合理,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对外贸易相对发达,并注重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生态化利用和开发,注重区域的生态化建设。反之,区域经济生态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则明显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化建设投入等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

三、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金融机构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力度不足

绿色金融对于区域经济生态化有极其明显的正向关联性影响,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的绿色金融政策,以较好地推动绿色金融的资金周转速度,提升绿色金融资金的配置效率。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银行实施以经济指标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没有将环保指标纳入到绩效考评范畴之中,这就使部分金融机构忽略了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限制和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我国的金融机构大多是面向大型国有企业融资,而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存在环境污染较高的问题,相反环保意识较强的小型企业却更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在区域经济生态化的进程之中,政府对于资源的直接性配置干预较多,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经济杠杆作用,使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优化的配置,形成了高污染的经济结构模式。同时,绿色金融政策的执行还面临各级政府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多重博弈,易使地方政府向地方财政支柱的污染企业倾斜,存在一方面支持绿色产业、另一方面过多干预绿色金融的现象,显示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

3.绿色消费意愿较为薄弱

由于新兴的绿色产业相较于传统产业而言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并且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回报期也较长,这就使金融机构发放绿色信贷的风险要高于普通信贷项目,增大了绿色项目融资成本。同时,消费者在长期的固态化的消费思维和习惯之下,无法正确认知绿色消费,对于绿色产品缺乏正确的辨识,这就阻碍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和意向,不利于绿色消费市场的扩大。

4.绿色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

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发展相对迟滞,导致我国的绿色金融实践主体单一;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迟缓;我国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强制性,这使金融机构难以全面而准确地获悉企业环境信息,加大了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

四、绿色金融支持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路径探索

1.增强金融机构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要完善和健全配套的信贷制度,提升企业发展绿色产业的意识,以优惠的绿色信贷制度和政策激励企业,并建构和完善绿色信贷市场平台,面向企业提供绿色贷款发放和绿色衍生品的交易,可以在绿色贷款交易平台中设立“鼓励贷款、限制贷款、禁止贷款”三个等级,引导银行资金服务绿色环保的企业。同时,还要设立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事业部,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引导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较好地提升绿色金融贷款资本的配置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更好地支持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

2.全面推动绿色产业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之下,要转型升级改造“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传统产业,并将精力集中于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的发展领域,重视钢铁、水泥、煤炭、电力、化工等行业的过度碳排放现象,加大企业在科技、资金方面的绿色投入,实现资源能源的集约化管理和利用。要充分认识高新技术对绿色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形成规模化的绿色效应,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也要给予优惠的融资政策,通过面向绿色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于绿色产业领域,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和政府投资杠杆作用,并注重与市场之间的协调,使具有竞争力的绿色企业获得绿色金融资源,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生态化的发展。

3.倡导和培育绿色消费观念

要积极倡导和培育绿色消费观念,作为消费者来说,要正确而深刻地意识到绿色消费对自身及社会经济所带来的益处,在全面明晰和了解绿色消费内涵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参与绿色消费实践,并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更主动地选择绿色消费,以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作为企业来说,企业要通过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多元化绿色产品的生产、加大绿色产品的研发资金投入、引进绿色产品新技术等措施,以更好地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作为政府来说,要推广和宣传绿色思想,建构绿色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和意识,并制定完善的绿色消费政策,确保绿色产品生产、销售、流通诸多环节的正常有序运转,还可以通过政府采购这个突破口,引导和刺激绿色消费需求,产生一定规模的市场效应。

4.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所的绿色金融业务部门等实体机构的建设,完善绿色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使碳排放交易市场和排污权交易市场得到较大限度的完善。同时,还要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制度,严格污染企业的排污处理执法。

5.促进绿色金融信息共享

要构建和完善绿色金融信息共享体系和机制,使绿色金融贷款向有利于区域经济生态化的方向流动,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构建和实现:①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通过这一措施倒逼企业关注自身的绿色环保生产,改善自身的环境绩效,并引导投资者转向绿色投资产业。②打造信息共享平台。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定期披露绿色信贷情况,实现信贷环境风险的可控性。③加强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可以通过该平台共享企业相关信息,如企业的环境违法情况、企业环保审批及认证、企业资源生态化、企业的电能损耗情况等,从而较好地减少绿色信贷的风险,促进区域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增速逐渐放缓的态势下,要注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要引入绿色金融的理念和思想,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在审视和分析绿色金融和区域经济生态化的前提下,分析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各个层面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利用金融市场的力量,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要建构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现:①绿色金融机构要通过PPP模式实现对民间资本的融合和利用,使之进入到绿色产业基金之中,并通过发挥公共资金的杠杆作用,以更好地实现对私营投资的引导。②还要完善财政金融政策,如:商业银行降低绿色环保节能产业的贷款利息;发布绿色债券降低绿色环保节能产业的融资成本等。③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也要不断完善,要加强绿色基金、证券交易

参考文献:

[1]曹明弟.绿色金融在中国:现状与展望[J].金融经济,2016(11).

[2]任腾.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效率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

[3]陈继勇,刘卫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绿色金融”体系[N].光明日报,2015-09-30.

[4]肖尧.我国绿色金融信托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5]张平.绿色金融的内涵、作用机理和实践浅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6]梅岩.论绿色金融的法律规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3.

[7]于文夭.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生态化金融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P2P金融解读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