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成因、发展及影响
2018-05-07汪雅琴
◇汪雅琴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许多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温床,同时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以势不可挡的态势冲进了大众的视野。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与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于2017年2月联合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我们可以得到,2017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4520亿元,比2015年增长103%,投身于这一领域的提供服务者大概占我国劳动人口总数的6.6%,参与到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6亿人,预计截至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全新发展理念。共享已经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理念之一。
一、共享经济的成因
共享经济其实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支撑共享经济的要素主要包括基础性质、支持性质以及经济性质等众多必要条件。细分来看,共享经济应运而生的背景性质主要有三方面:共享经济的基础性质细分成两点,首先,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共享经济提供了发展的温床,同时,互联网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渗透率得到显著提升,根据Analysys易观的数据,截至2016年中国市场的手机普及率达到了97%,其中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了72%,这为共享经济的供需双方提供了非常坚实的硬件基础。其次,是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兴起,第三方支付是共享经济的供需双方所需的软件基础。共享经济的支持性质细分成两点:一是资源的过剩以及闲散。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全球经济增速跌落,失业率上升,有效需求减少,迫使产能过剩,大量的闲散资源并不能有效利用,因此,如何将闲散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成为公众思考的问题,因而,共享经济应运而生。二是科技的创新。诸如定位服务以及虚拟化云服务扩大了资源共享的范围,大数据对海量信息的快速分析和提取,有效提高了资源共享的实际可操作性,这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有力支撑。共享经济的经济性质也细分成两点:①共享经济供需双方在共享中的利益诉求,需求者通过合理的价格购买了所需的资源,满足了需求,而供给者则从闲散资源中获得了额外的收益,并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在交易过程中双方均可获益,双赢才是共享经济不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驱动力。②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分享经济在2016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鼓励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接连出台,为分享经济发展带来显著的政策红利,传统经济模式的商业困局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我国一、二线城市的高密度人口也带来了更多共享经济的交易机会。
图1 共享经济的背景性质
二、共享经济的发展
纵观共享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对共享经济的主要研究分为三个演进阶段:从起初的从案例来总结盈利模式,然后探究其暗藏的商业运作模式,再上升到对经济规律和发展方式的整体探索。
早期比较成功的主要案例有2008年成立的Airbnb和次年成立的Uber。Airbnb的兴起完全源于私人闲散资源的再次利用。Airbnb本身并不拥有房屋产权,而只是将房东和房客汇聚在同一个在线共享平台上,并自行进行交易,并以此带来多方受益的效果。Uber与它的先行者——Airbnb类似,Uber本身不购置车辆,而只是吸纳车主和乘客入驻共享平台,通过有效匹配并按实时情况定价,达成交易并使多方从中获利。
分析以上两个成功案例的盈利模式,可以从中大致发现共享经济的特点:借助互联网共享资源平台,整合闲散资源并优化匹配需求,降低交易成本,借助第三方支付来降低交易风险,并借助评价体系进行双向的监管。
个案的成功带来人们对商业模式的寻求,其中,共享经济主要是有三大参与主体: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需求方,当下需要资源或服务满足需求的人群;供给方,拥有并愿意提供资源或服务的人群并希望通过此来获利;而共享平台则是获取信息并进行有效整合,将需求方与供给方进行最优化的匹配。深入分析共享经济的商业运作模式,可以发现,共享平台有信息处理和风险处理等的功能,而个人的参与则促成了共享经济的完整流程的贯通。共享经济价值地位的提升引起了多方关注,供给方将资源的使用价值出让以谋取收益,实际是一种将产权的使用权从中分离的表现。传统经济学中的理论,资产的支配权与使用权具有不可分割性,因为二者分开不会带来更多的价值,共享经济所倡导的将支配权与使用权分开并盈利,所带来的产权裂变是最为重要的经济特征之一。
图2 共享经济的案例模式
共享经济研究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的演进,可以看出来共享经济并没有明确的理论界定,研究也主要局限在消费领域并没有深入延伸。
三、共享经济的影响
我们将共享经济的发展分成四个层级来阐述其产生的影响。
(一)个人共享
共享经济为个人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并逐步成为个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在中国,个人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趋势可谓是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共享知识乃是创新最重要的源泉之一。众筹为创新带来低价成本的资金支持,共享实物资源为创新提供低风险的发展保障,这样的创新力量可以带来新的企业、新的商业计划甚至是新的产业革命。共享经济有望引领人人自由发展的全新时代,并成功推动时代不断向前进步。
(二)企业共享
企业之间结盟并高效发展成互联集群,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基于资源共享的合作。随着共享合作的不断地深入发展,商业生态体系的建立将会越来越得到管理者们的重视,企业之间追逐市场资源的竞争行为会逐步转变成建立优化互通的商业互联生态体系,形成企业之间的高效合作环境,减少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交易成本。相互共享优势资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良性商业生态体系建立,保障企业间的良性合作与联合,已经成为共享经济时代企业的主题。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企业BAT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构建自己的商业互联生态体系,保障自己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产业共享
上述两个层面的发展,无疑将推动产业共享并进一步驱动产业升级。从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来看,首先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全面性质的企业毋庸置疑是效率低下的,市场更为细致具象的分工使得企业之间的分工也更细致和专业化,专注度更高的同时钻研的点也更集中精准;其次是对剩余资源的再利用和共享,驱动着产业从之前的产品业态转向服务业态,使产业转型从制造产业向服务产业变型,产业并不需要再生产过剩产品,只需要将闲置的产品进行更高效合理的利用;最后随着共享的深入来看,推动每一环节的发展都要从产业的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行为,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相互之间的共享性都有显著提高,并从中寻找出全新的拓展契机。
(四)社会共享
从共享资源中衍生出个人、企业以及产业的革新,从而获取到发展的机遇,再将已有的资源共享出去以扩大受益面,从而衍生更多发展创新的机遇,这种良好的循环也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全新主动力。在社会上来自各个层面的优质资源的共享,我国目前经济所面临的转型过渡时期,会在区域乃至国家层面促进经济有效的良性高效发展,并促使最终基于共享的良好社会生态体系的形成。
四、结语
共享经济作为时代发展而衍生出的新生事物,触发了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以及社会发展等多维度的拓展性思考。基于互联网大背景下,出现的共享经济暗藏着一场时代性的全新经济变革,不仅仅是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有效拓展了社会分工合作的组织形式。传统生产关系中存在的对个人和资源的束缚正在逐渐减弱,个人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总的来看,共享经济对不同层级的发展带来全新的驱动力,基于共享的开放型社会生态体系也正逐渐形成,共享行为所带来的社会正外部性和更多由共享带来的创新机遇,正在一步步加速经济的发展和有效推动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