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应用的疗效
2018-05-07陈海鹏
陈 海 鹏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 漯河 46200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临床心血管科及急诊科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具有快速性、阵发性、发作时间长、反复发作性特点,发病时可出现低血压、心力衰竭、休克等情况,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采用心电图确诊,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物理刺激、食管调搏、药物转复,急诊抢救时仍以药物为主,因此挑选效果佳、安全性高的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尤为重要[2]。本研究主要分析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应用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资料
从2015年6月~2016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选取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1)根据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符合第7版《内科学》[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2)7d内未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3)均了解本次研究方案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2)甲状腺功能亢进;(3)阻塞性肺疾病;(4)严重肝肾功能损伤;(5)不稳定心绞痛;(6)房室传导阻滞;(7)心源性休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男26例,女36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8.24±4.73)岁;发病至就医时间0.5~5h,平均时间(1.82±0.63)h;其中原发性高血压2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0例、心肌病18例。观察组男27例,女35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58.52±4.48)岁;发病至就医时间0.6~5h,平均时间(1.89±0.59)h;其中原发性高血压2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1例、心肌病16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0150605)治疗,将其70mg加入30mL5%的葡萄糖溶液中,然后微泵静脉注射,如果未转复,16min后继续注射30mg,最大剂量低于210mg,转复成功后立即停止。乙组给予150mg胺碘酮(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0150518)加入30mL5%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注射,第一次注射10min内结束,然后按照速度1mg/min继续注射6h,速度再减少至0.5mg/min继续注射,总剂量低于2000mg,转复成功后立即停止。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转复有效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出现率。转复效果标准:有效为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转变成窦性心律,心率低于100次/min,血流动力学(心排血量、肺动脉压、上肢动脉血压等)稳定,能保持3h不复发;无效为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很长时间(胺碘酮超过90min普罗帕酮超过60min)内未转变成窦性心律,或者转变成窦性心律时间低于3h,或血流动力学检查指数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指数比较
甲组与乙组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甲组患者转复时间比对照组少,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分组血压(mmHg)心率(次/min)治疗前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治疗前治疗后转复时间(min)甲组148.36±6.72105.24±4.31118.27±4.2278.96±2.76156.08±15.6686.67±5.6312.62±2.67乙组147.98±6.83105.09±4.63117.68±4.3778.66±2.49155.98±15.7387.06±5.4722.79±3.16t值0.3120.1870.7650.6350.0350.39119.357P值0.7550.8530.4460.5260.9720.6960.000
2.2 两组转复有效率比较
甲组患者转复58例,转复有效率93.55%(58/62),乙组患者转复56例,转复有效率90.32%(56/62),甲组与乙组两组患者转复有效率未见明显差异(χ2=0.109,P=0.742)。
2.3 两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甲组不良反应:低血压5例、恶心呕吐4例、心动过缓4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出现率24.19%(15/62);乙组不良反应: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2例、心动过缓1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率8.06%(5/62)。乙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比甲组低(χ2=4.829,P=0.028)。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因触发激动、自律性增高、折返激动而造成心动过速,降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和房室间,心率最高可达220次/min,主要症状为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出汗、多尿[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虽然不会造成器质性心脏病,但如果发病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致使患者心脑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发生猝死。目前,许多医院常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关这两种药物疗效研究尚不完善,因此怎样及时有效终止或者缓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症状仍是医疗工作者研究的重点[5]。
普罗帕酮是高效广谱抑制性强的一种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竞争性β受体阻滞、膜稳定作用,通过抑制钙离子、钠离子内流而降低收缩除极速度,使传导速度减慢,能使心肌兴奋性下降,可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及有效不应期,主要对心肌和心房传导纤维起作用,延长心肌细胞传导时间,降低电位上升速度,能明显抑制房室内、房室结、显性房室旁道、窦房结传导作用[6]。此外,普罗帕酮半衰期约4h,主要经肾脏排泄,经过微泵静脉给药起效迅速,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可达92%,转复律较高,随着剂量增加,生物利用度也会上升,但是缺点为一旦剂量及浓度过度会发生负性肌力作用,能抑制正常左心室功能,因此给药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复律成功后应马上停药,以免诱发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7]。胺碘酮是Ⅲ型抗心律失常药,具有非竞争性β及α受体阻滞剂,有Ⅰ类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特性,电生理效应为能延长心肌组织各部分有效不应期及动作电位,有助于去除折返激动,能抑制心肌与心房传导纤维细胞钠离子内流,阻断L型钙离子通道,使导传度速度减慢,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不影响动作电位及静息膜电位高度,因复极时间延长,心电图T波改变和Q-T间期延长,药物过量可有负性肌力作用,但一般不抑制左室功能,能直接舒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8]。胺碘酮经过静脉注射后,血药浓度可快速降低而渗透组织,约15min作用最强,且4h内可消失。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血压、心率、转复有效率:甲组与乙组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未见明显差异,甲组与乙组转复有效率分别为93.55%、90.32%,普罗帕酮与胺碘酮二者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治疗效果均好,且药物用量较小,安全性高;(2)转复时间:甲组患者转复时间比对照组少,即普罗帕酮转复速度比胺碘酮快,二者虽然在转复时间上有明显差异但并不影响药物疗效;(3)不良反应:甲组与乙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分别为24.19%、8.06%,即胺碘酮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低于普罗帕酮发生率,胺碘酮因负性肌力作用比较小,不对左心室功能起抑制作用,能使冠状动脉扩张,对于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患者胺碘酮效果较好,且安全高;(4)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注射速度不能太快,静脉给药浓度合理,不能超过最大用药剂量,否则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均显著,普罗帕酮转复时间较胺碘酮短,胺碘酮不良反应出现率较普罗帕酮低,因此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选择药物,普罗帕酮比较适用于心脏功能无异常和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胺碘酮比较适用于心脏功能不全和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
1 冯艳,李国梁.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3):1405~1407.
2 张美玲.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7):142~143.
3 赵敏.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比较.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8~9.
4 王少波,梁锦军,黄从新.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的Meta分析.疑难病杂志,2013,12(1):2~4.
5 宋清泉,周晓宏,程缙,等.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46~47.
6 侯名周,袁莉.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观察.海峡药学,2016,28(4):181~182.
7 徐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当代医学,2016,22(23):144~145.
8 张苒.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6):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