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民族团结的主旋律
——湖北武汉市江岸区探索中心城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路径
2018-05-07武汉市民宗委
文 /武汉市民宗委
江岸区,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心城区,也是民族工作的重点区域。辖区内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1461人、流动人口2000余人,来自回族、土家族、维吾尔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白族等23个少数民族。辖区设有一所民族中学、一所民族幼儿园、一家民族养老院和一所开设新疆班的省级示范高中。
近年来,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岸区委、区政府带领辖区各族居民守望相助。特别是2017年以来,江岸区发挥“红色引擎”作用,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让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实现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工作引领,筑牢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石,走出了一条大城市中心城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新路径。
制度保障,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涉及基层宣传、教育、引导治理等诸多方面,需要各部门和机构合力,才能得以有效推动。
组织保障。江岸区打破部门间的壁垒,高位推进。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并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统筹和协调,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人员保障。一张覆盖区、街道、社区三级的民族事务服务管理工作网越织越密。2010年,江岸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机构单设,并增加了行政编制。各街道、各社区也均明确了分管领导、兼职干部和工作人员。
机制保障。江岸区还制定了《关于在全区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工作机制和各牵头部门的工作职责,为创建活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机制保障。
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社会上来。
强化学习教育。江岸区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各级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校教学计划、纳入各类学校教育计划,瞄准“关键少数”,通过“三个纳入”,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民族工作意识,引导辖区学校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着力社会宣传。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动员辖区各单位开辟宣传专版、专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民族民俗知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阵地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民族团结专题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举办民族文体活动,加强全社会形成推进民族团结的共识。
突出重点领域。在少数民族群众相对集中的街道、社区、服务行业,以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政务中心等重点领域,开展创建宣传教育,抓实宣教活动。
典型示范,助力创建活动实现全覆盖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江岸区注重发现典型、培养典型通过推广典型经验,逐步实现全区创建活动全覆盖。
树立典型。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认可、特点突出的原则,树立在创建活动中取得全面或某领域成绩的典型,适时表彰或向上级机关推荐,努力营造典型竞相涌现的社会环境。其中,百步亭社区开通“中国社区网”民族团结窗口,展示民族风采,得到网友关注点赞;其牵头举办的“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上,反映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节目和56个民族特色歌舞是历届的重头戏;在享誉全国的“百步亭万家宴”上设立少数民族美食区,少数民族居民身着民族盛装,推荐民族特色菜肴,展示饮食文化。百步亭社区通过开展密集丰富的创建活动,团结带领社区居民,共同建设和谐幸福美好家园。为服务好少数民族居民,大江园社区建立民族档案,对辖区少数民族居民实行一户一册、一人一卡常态化管理服务,让他们在社区交到知心朋友,营造和睦邻里关系。嵌入式融合,让各族居民彼此敞开心扉,亲如一家人。
汉铁高中新疆班开办的“诚信超市”
培育典型。制定区级典型培养和宣传规划,采取多种形式,提供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使典型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汉铁高中新疆班开展的 “诚信超市”“诚信考场”“诚信上网”和“诚信服务”活动,树立了新疆籍学生在内地的良好形象;其开展的 “代理家长”活动享誉全国。江岸区民宗局长罗丽萍有两个 “女儿”,其中一个是来自新疆伊犁的维吾尔族姑娘孜白旦。作为一名 “代理家长”,她每逢节假日都会抽空带女儿外出游玩,在家为她做可口饭菜,帮她克服学习困难。每当有人提起“代理妈妈”,孜白旦都会说:“在我心中她就是我的亲妈妈。2016年冬天大范围降温那天,妈妈在晚上迎着寒风来宿舍给我送羽绒服。穿着妈妈送来的羽绒服,我感到温暖无比。这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新疆籍学生在内地树立了良好形象,汉铁高中新疆班的事迹被国家和省、市级新闻媒体广泛报道,2014年荣登 “中国好人榜”,被评为“荆楚楷模”,当选2015武汉市“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年度人物,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百步亭万家宴
宣传典型。调动和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和社区小报栏、小屏幕,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具体鲜活、见人见事的典型事迹;开展创建“七进”活动 (进机关、企业、军营、社区、街道、学校、宗教活动场所),推广典型事迹,营造创建氛围,推动全区创建活动实现全覆盖。武汉市民族中学结合学生特点争先创优,10余年来,该校积极参加历届全国“民教杯”说课竞赛,共荣获现场比赛全国一等奖13人次、二等奖7人次、三等奖7人次,获得全国“十佳民教之星”称号3人次;2015年被评为 “全国民族中学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在武汉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有一群“爸爸”“妈妈”,他们曾救助过不少少数民族困难儿童,每当看着穿戴整洁、面带笑容的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玩耍,特别是将被拐骗少数民族儿童送回父母身边,看到亲子抱作一团、喜极而泣时,他们眼中总噙满泪水、无比安慰。
几年来,江岸区先后涌现出1位全国先进个人、14个省市级先进单位和15位省市级先进个人等先进模范代表。2016年,该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殊荣。《中国统一战线》《中国民族报》《中国民族》等国家级媒体多次对该区民族团结创建进步工作进行大篇幅宣传报道。
倾情服务,巩固民族团结累累硕果
江岸区创新方式、倾情服务,维护好辖区内民族团结的累累硕果。
网络化服务。建立了少数民族人口数字信息网络平台,充实完善少数民族社会管理网络数据系统,实现“一网打尽”,帮助区、街、社区干部实时掌握全区少数民族人口动态、需求,及时提供相应帮扶服务。
引导服务。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关注民族事业,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取得实效。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企业典型,如:武汉深捷科技公司每年“六一”儿童节组织员工到全市唯一的民族幼儿园——玉山爱心民族幼儿园慰问,为少数民族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和玩具;湖北福珍公司心系老人,常年捐助玉山民族养老院,为民族养老事业发展尽献一份力量。
关爱服务。江岸区在汉铁高中投资建设教学楼,开设清真餐厅,每年增拨100万元资金补助新疆班生均经费;树立民族和睦、共同发展意识,全力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对到江岸区挂职锻炼、实习的少数民族干部、大学生,实习单位在照顾好其生活的同时,还安排能力强的干部“传帮带”,使他们尽快掌握工作方法。
大江园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牌
帮扶服务。因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不同,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在生活、创业当中难免面临一些困难。江岸区积极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增强谋生技能,他们中有的成了业务“能人”和促进民族团结的“骨干”。江岸区民宗局、街道干部主动上门为初到江岸区的甘肃籍经营户马一洒提供服务,帮助解决他的实际困难,引导他文明守法经营。现在马一洒的店面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好,还被选为湖北省甘肃商会常务副会长。马一洒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主动帮助身患病重的同乡渡过难关。2016年武汉遭遇洪灾,他花3万多元购买食材制做蒸饺,上堤慰问参加防汛抢险的部队官兵和志愿者。这一年,他作为全区少数民族模范经营户代表受到中央领导亲切接见。新疆籍经营户居买尼牙孜·肉孜1986年来到江岸区经营民族特色餐饮,创业艰难,在该区各方积极帮助下,他的餐饮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他常年义务担任“少数民族联系点”负责人,为初来乍到、遇有困难的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用工咨询、亲情关怀等服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对接服务。在武汉市民宗委的带领下,先后与新疆、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签订 《关于共同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协议》,做好“两地对接”工作,共同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联系点服务。在辖区所有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部分少数民族经营户门店内建立少数民族服务联系点,及时精准地帮助流动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咨询、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困难,并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文明守法经营和遵守城市管理规定的积极性。
保障服务。江岸区委建立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加大民族教育工作保障力度,确保辖区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制发《江岸区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将“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纳入《江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设立民族教育专项经费,并保持逐年增长,进一步确保了少数民族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法律服务。为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江岸区民宗局聘请长年法律顾问,义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推动相关工作开展,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化解矛盾,维护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强化“组合拳”作用,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网格管理。江岸区织就一张区、街、社区三级民族工作维稳网依托社管数字平台,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网格员不断巡查、上报信息,区级分析研判、分派任务,确保一旦发生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体性事件,都能得到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
巡查排查。建立和落实民族宗教工作干部日常巡查排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判。
定期沟通。定期召开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沟通的座谈会,通报情况,分析问题,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桥梁纽带和特殊时期的特殊作用,及时统筹协调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和纠纷。
着力化解。在不断完善《江岸区涉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的同时,结合区情,建立了包括民族宗教、公安、国安、工商、食药监和城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民族宗教矛盾化解机制,打好“组合拳”,做到“了解情况准确,通报信息及时,处置问题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