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性

2018-05-06张霖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有效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2016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改名为《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逐渐让小学生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这是《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育意义的本质体现,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兴趣性具体措施展开探析,以供广大学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50-01

小学《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法律是平等的,法律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公民,而公民也必须具有服从法律的平等义务。每一个公民还享受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一旦被侵犯,要勇敢地运用法律来对自己的权利进行捍卫。本文旨在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有效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改善与深入,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道德与法治》。

1.改变视角,多一点儿童思维

从目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要求来看,小学一、二年级的要求是: "对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进行认知,要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要让小学生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进一步了解一些安全知识,例如:交通规则、安全公共服务电话、消防安全知识等等。同时,要促进小学生对自然进行分析与了解,要培养小学生爱护动物植物的意识,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虽然在内容上非常明确,但是在小学生了解程度上却比较模糊,例如是否需要小学生了解相关概念,这些方面就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明确相关要求与标准,并且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出发,从而对教材进行整合,改变视角,也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视角与小学生的思维应该多一点,要充分体现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例如:在教学《交通"信号"要知道》这篇课文时,基于教材的限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图画,然后让小学生观察,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欣赏这些图画。他们会被图画所吸引,然后教师提出问題: "图画上的小朋友过马路危险吗?"此时小学生会恍然大悟,发现原来图画上都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非常危险。"怎样过马路才安全呢?"教师接着引出本课的儿歌: "小学生,上学校,交通信号要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过路口时左右瞧。靠右行,不追跑,抓紧时间不迟到。"要学生一起朗读这个儿歌,加深对交通规则的印象。

综上所述,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的要求来看,笔者认为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直接讲解这些知识是没有任何生趣的,可以说这样的知识传输过程是非常"冰冷"的,教学效果不会理想。《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由此可见,要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多一点小学生的视角与思维,这才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2.儿童生活,多一点安全健康

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来看,相关教育比较滞后,小学生面对社会阴暗面,面对不良行为,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或者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往往不会想到法律,大部分小学生一般会选择"避开就好",很少会选择向学校或者警察求助,由于乱吃东西导致身体不适、禁不住诱惑被诱拐等等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儿童生活中缺乏安全健康的知识。例如:在教学《食物的诉说》这篇课文时,以课文当中的素材为例,让小学生们扮演各种素材,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台词对白,让小学生们融入角色展开对话,从而了解到哪些是健康的食物,哪些是不健康的。又例如:教学《上学路上》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讲述自己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然后提出问题:如果遇到坏人怎么办?书本上教会了小学生应该如何避开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危险元素,教师以此为基础上融入点现实因素,进一步诠释本篇课文的意图,还可以请当地派出所的警察讲解有关安全知识等方法,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有效性。

3.善于利用绘本式教材

教师善于利用绘本式教材,让绘本与学生的生活链接起来。《道德与法治》教学并不能满足间接的经验与虚拟的沟通,毕竟《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在建构的过程中基本上依赖于知识与直接经验。而绘本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学生去观察,去思考绘本到底讲述了什么,绘本告诉了自己多少东西,并且小学生对绘本教学怀有一颗期待的心。因此,要善于利用绘本所描述的情境来引导小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敢于思辨生活。教师还需要重视绘本的交流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际体验,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另外,教师要善于利用绘本唤起学生的个性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绘本教材进行阅读时并非是被动的听故事、看故事,而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身去探索故事中的世界,还可以鼓励学生敢于创造故事中的世界。其实,就小学生来说,学生创造故事的整个过程就是绘本对话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将绘本的内涵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我体验,要充分利用绘本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给学生留更多的空间与时间,促进学生与绘本图文在心灵上的沟通。

参考文献:

[1] 陈勇,武曼曼,穆斐.论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2:69-75.

[2] 胡云琬.思想品德课将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3:8-9.

作者简介:

张霖(1978.10-)女,辽宁大连普兰店人,汉族,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有效性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