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步骤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
2018-05-06李超
李超
摘 要: 体育教学是锻炼学生体质、磨炼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原则,优化体育教学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步骤 探究
体育教学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磨炼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要更重视体育教学,发挥体育教学的学科功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共同提高。
一、课前做到精心备课,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项目技能水平,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踊跃思考,在不断拼搏中丰富技能,提高水平,强化能力。首先,教师要精心备课,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开放性,在平中求新、同中求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将体育锻炼当作一种娱乐行为,实现快乐体育的目标。其次,教学前要做好师生沟通工作,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自发地参与体育教学。例如,在学习“分腿腾越”的动作技巧时,我们可以分层设计练习方案,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案,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在跳箱上练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两人合作练习,一个人弯腰身体保持前屈,另一个人进行练习,通过合作实现练习目标。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练习器材紧缺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动力和热情,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另外,教师的精心备课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助于学生主体优势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积极运用心理暗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调查研究表明,在体育教学和练习活动中运用心理学,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练习时的心理状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主动地投入体育锻炼,取得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运用心理暗示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调查研究发现,有的学校在上体育课时课堂氛围沉闷枯燥,教师的讲解僵化又呆板,体育课对学生完全没有吸引力。学生面对压抑又落后的教学手段,情绪上容易出现波动,缺乏学习兴趣,时间一久,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烦躁、焦虑甚至厌学和叛逆的不良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缺乏,也不在于技术动作难度过大,而在于教学中没有有效激发和推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学习动机可以有效推动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通过心理暗示,间接地从侧面影响学生的心理,疏导不良情绪,排除心理障碍,激发内在潜力。又如角色参与暗示,所谓角色参与指的是把暗示者原有的角色融入或者直接变成被暗示者,通过拉近彼此距离刺激被暗示者产生同样的想法,最终实现心理暗示。如在教学体操项目时,先提问有没有学生愿意把前面学过的动作做个示范,这时可能会有学生主动站出来示范,也有可能没有学生响应,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合理通过语言进行暗示,就能解决这种尴尬局面。如“做得标准与否没有关系,关键在于你们敢不敢大胆尝试,假如我是你……如果让我来处理……”运用这种语言能够不断转化师生的角色,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学生会在教师的暗示引导下不断前进,取得最佳的心理暗示效果。又如高峰体验暗示。所谓高峰体验指的是一个人决断力最强、作用发挥最好、精力高度集中时表现出的兴奋、欣慰和自信等情绪。研究表明,经历高峰体验时人的主动性、创造力和责任心均处于最高状态。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地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健美操时,每学完一个单元,可以抽出时间播放乐曲,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创作进行自我表现,使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焕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三、丰富体育理论知识,拓展学生体育知识
不断积累综合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室内上课时,教师既要讲授与体育有关的保健、运动等知识,又要补充一些生物力学及运动医学等相关知识。如在碰到轻微的挫伤、扭伤等情况时,要先用冰块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处理,并用绷带加以固定,24小时再实行热敷或按摩处理;如果是严重的挫伤或扭伤,则应先进行冷敷,然后快速送往医院治疗。如果外伤严重,必须对伤者进行快速检查,如果到了昏迷或休克状态,先掐人中进行抢救,对于深度昏迷的要通过人工呼吸或者胸外按压心脏的方法抢救;如没有出现休克,则要先简单止血、包扎固定,尽快送往医院,或者拨打120求救。我们可以将上述救护知识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把学习理论與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对室内课的兴趣。在一些大型的国际、国内比赛期间,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在室内课上为学生介绍相关体育项目的起源、技术动作特点甚至世界纪录等内容。通过传授这些知识,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量,还能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此外,增添健康饮食常识知识,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每个家庭的生活越来越好,饮食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很多人现在总是以肉食为主,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严重超标,导致学生中出现很多小胖子,这一类学生的运动能力较低,健康情况令人担忧。有实践研究表明,过度肥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善这样的现状,对学生加强健康饮食知识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科学膳食与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在具体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给学生介绍青春期阶段的营养摄入标准(中学生一天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不同物质的摄入需求),并指导学生学会怎样将生活中的食物转化为营养进行估算。通过量化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推算出自己每天摄入的脂肪含量严重超标,从而促使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膳食进行适当调整,养成学生科学饮食的良好习惯,以预防和控制过度肥胖的现象。
四、磨炼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要利用环境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例如,在北风呼啸的严冬和热浪逼人的酷夏我们都要坚持室外教学,不能因为环境的原因就放弃教学,其实这是磨炼学生意志品质的最佳时机。我们要利用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可以开展游戏、登山等运动项目,每一个星期开展一次长跑比赛,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参与,在运动中相互鼓励,共同拼搏,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此外,设置困难,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品质。例如,在学习“跳高”时,可以创新教学形式,改进练习手段,提高练习的多样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习,锻炼腿部力量,掌握动作的细节和要领,提高弹跳能力,提高动作协调性及动作灵敏性。另外,丰富的练习形式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果断、沉着、冷静、坚定、勇敢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品质,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推动学生整体进步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制度化的评价与考核,从表面看,这种评价方式更为规范和标准,但是实际上却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因为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课堂教学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差异问题,关注身体素质较差、心理素质较弱的学生。过于刻板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带来负面作用,不利于课堂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调整,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采用分层教学和不同的评价标准,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此外,满足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在评价时我们要以鼓励、表扬为主,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看到自身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突破困难,让学生重拾自信心。
总之,我们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資源,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发扬体育精神,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洪周.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科学大众,2009(05):90-93.
[2]陈锋.浅谈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建议[J].科教文汇,2016(11):102-103.
[3]林为共.关于对体育新课改实践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6(0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