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寻

2018-05-06刘传

文教资料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发展路径民办高校

刘传

摘 要: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作为北京市五所独立学院之一,在不断创新发展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北美分校、国际课堂、青年领袖训练营、国际名师讲堂等一系列国际品牌的创建,配合国际化、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课堂再造体系的完善,最终形成了初具特色的国际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嘉华学院的发展路径,为中国民办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某种借鉴。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国际化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 发展路径

依照国际惯例,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15%以下属于精英化教育阶段,其比重超过15%则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国已于2002年提前实现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的目标,2012年甚至达到了30%[1]。此后伴随高等院校数量的急剧增长,教育适龄人口连年下降,海外留学人数迅速攀升,中国高等教育资源表征出了相对过剩的态势,人们对于高等教育机构的选择更加趋于理性,至此中国的高等教育渐趋步入“后大众化时期”[2]。

中国民办高校是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鉴于中国大学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私立大学的发展模式;基于民办高校的公益和盈利双重属性,不能照搬企业的营利性发展模式。中国加入WTO之后,依照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相关规定,成员国的教育市场必须打破垄断走向开放[3]。再加之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当前中国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日益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主要表征为以下几种模式:其一,预科培训模式。当前主要为语言类预科培训,旨在通过预科培训的形式提升中国人的外语水平或外国人的汉语水平以达到留学需要。如,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外9所大学合作开展多种模式的预科教育,幫助学生提高外语能力以适应海外留学要求。青岛黄海学院专门针对外国留学生开展HSK强化培训,招生规模达几百人。其二,交换生模式。学校相互间签订协议,选拔优秀学生到对方大学学习,但不获取对方大学学位。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与塞浦路斯大学签订交换生协议,二者相互之间学分互认,学费互免。其三,学分互认模式。大学之间通过课程共享,学分互认,学生达到约定要求可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如,北京吉利大学与国外6所知名大学在13个专业上达成学分互认协议。浙江树人大学与日本活水女子大学在日语专业达成学分互认协议,学生修满两校毕业所需学分可获得两校的学历和学位证书[4]。其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国内地教育机构与国外教育机构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相互合作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如,西安外事学院与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教育研究活动[5]。这些模式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只学习预科的学生虽然语言方面达到了国外大学的入学要求,但由于其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使其仍然无法适应国外大学教育;2.交换生模式在国外仅有一年的时间,适应国外生活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仅有一个学期是真正学习知识,其收效甚微;3.学分互认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前两者的不足,但由于学生大部分课程仍在国内进行,因此取得的国外学历并不能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多大的帮助。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是一所隶属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依托北京工商大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同建设的民办独立院校。拥有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审计学、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学、设计学类等23个专业方向。历经14年建设和发展,嘉华学院荣获了“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中国最具领导力的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中国最具知名度独立学院”、“中国影响力独立学院”等荣誉。荣获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商科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北京市商科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等称号。学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依托北方国际大学联盟的优秀办学实力从2012年开始先后进行全面校园设施改造,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打造一系列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初步走出一条独特的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有望为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一、融入国际,打造品牌国际化人才培养

要想办好嘉华,就必须跳出嘉华;一流于中国,必须先跳出中国。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现阶段通过打造品牌国际化项目,初步实现了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包括2+2+1、2+2+2、3+1+1出国留学项目;海外分校、海外基地、海外课堂、青年领袖训练营项目;国际导师、知名学者讲堂、国际文化周项目等。

(一)嘉华学院 2010年成立国际学院,专门培养2+2+1本硕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出国留学项目,首先与韩国东西大学建立了2+2+2出国留学项目,随后自2017年开始所有学院专业均建立了3+1+1的出国留学项目,并与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合作马来西亚教育就业带薪实习项目,实现了多元化的国际项目资源。

(二)目前嘉华学院已经建立了加拿大北美分校、加拿大海外实习基地,从2012级、2013级学生开始,建立了青年领袖海外训练课堂项目,每半年有将近180多名学生赴加拿大青年领袖海外课堂学习和实践;自2014年起传媒与艺术学院全部学生280人参加了加拿大海外课堂项目;自2015级开始全校所有学生,每年1180余名学生全部免费赴加拿大海外实习基地、海外课堂实践;自2016级开始学生全部免费,在第二、第三学期分批次参加加拿大、美国、英国海外课堂实践。很多学生通过海外课堂实践确定了出国留学信心,并明确了未来自己的学习重点与发展方向。海外训练营项目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出国深造的比例,使嘉华学院的出国深造比例从8%提高至25%以上。

(三)国际化视野的国际导师和名人大讲堂。1. 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前市长Dean Fortin先生受聘为嘉华学院国际导师并举办讲座。2.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莅临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在嘉华学院体育馆1000余名师生聆听了陆克文的“世界公民”主题演讲,并聘任陆克文阁下为“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国际导师”。3.加拿大BC省本拿比市议员王白进先生应邀赴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举行专题讲座。王白进议员结合自身在加拿大的成长经历与移民往事,就“社区服务”、“参政议政”、“如何提升华人影响力”等三大问题同全体与会人员进行了探讨。 4.韩国东西大学校长张济国一行应邀到我校交流访问,我校与韩国东西大学正式签署2+2+2、4+2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合作协议。5. 聘请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为名誉校长,并定期为嘉华学院教师科研、学术、学生未来发展带来专题讲座。

二、国际化、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课堂再造体系

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奠定与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完成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方向课一系列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广至专的课程学习。再造国际化特色、个性化培养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创造性地发展出素质教育课程平台化、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化、综合能力课程自选化、英语教育四年不断线等项目,使课程与职业证书、国外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相对接,具体包括:(1)素质教育课程包括素质教育核心课+素质教育平台课;(2)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毕业论文,其中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综合能力课程包括跨学科选修课+3模块自由选修课。再造后的课程体系具有:培养方案与国内外大学课程对接;培养方案与职业证书对接;创新创业与实战大赛和创业对接。再造课堂通过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研究学习模式、学习方法,改变课堂45分钟的结构,使学生能专注地投入课堂中有效学习,例如计量经济学难度很大的一门课,在再造后的课堂讲授原理教学后结合一个大或小实验方法、案例方法、学生互动等方法理解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及格率。(4)英语教育四年不斷线,从大一新生一入学就开展英语浸泡月活动,旨在构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气氛,从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强调趣味性、生活性。雅思英语与大学英语相结合,充分符合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提高大学英语及雅思教学课时量,并在七、八学期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考研英语和出国专业英语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英语的应试与实用能力。

三、国际化校园环境、教学环境和宿舍环境再建体系

国际化教育不仅体现在课程设计与师资结构上,校园环境与学习氛围的创造也能促进学生国际化成长。嘉华学院自2016年起先后投入1.8亿元,分期实施了校园建设和景观设计的深化改造,改造后的校园与国际理念相融合,与学校的发展战略相契合,体现了嘉华的育人理念。教学环境与国际接轨,智慧教室、休闲区、互动讨论室、读书楼梯、分区图书馆;优美的4人间宿舍环境,独立卫生间和休闲区;校园处处体现了运动、散步、休闲、聚会、社交的户外空间,树林花园与景观坐凳,树丛内隐蔽着雕塑,沿街活动区域和观赛区域。

四、结语

中国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 不仅在人才培养数量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有关行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而且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了一定创新。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作为北京地区仅有的五所独立学院之一,一直坚持创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毕业生出国读研率维持在20%-30%,国内考研率在20%左右。同时,学校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企业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7%以上,招商银行、民生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每年在校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适龄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加之国外院校进入中国设立招生机构等一系列竞争环境不断加强,嘉华学院应如何面对挑战,并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办学特色,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我认为还应从学生、家长、社会三方的切身需求出发,想学生所想,急社会所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拥有独立动手能力、掌握一定领导才能的复合型人才,才是民办院校的最终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立国.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转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17-27.

[2]方晓田,王德清.后大众化时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政府干预[J].高等教育研究,2013(10):46-51.

[3]顾美玲,张海东.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申珅,刘家枢.关于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6).

[5]阎凤桥,林静.商业性的市民社会:一种阐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特征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2(4).

[6]杨宇.当代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分析[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4(1).

[7]丁云华,刘铁.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现状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11).

[8]冯良贵,杨文强.小规模招生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3).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发展路径民办高校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