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朗读情况评价的策略与研究
2018-05-06吴万娇
吴万娇
摘要:朗读教学作为一项能够使学生贴近课文,体验与作者同样的处境和感受的语文教学手段,而朗读评价如同其他教学评价一样,不仅讲究实效性,更需要賦予艺术性。为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手段,促使学生在评价手段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朗读情况;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52-0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学生只有在朗读教学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才能较好的体验作者的处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而这就非常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朗读方式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在我们的指导下逐渐增强语言语感、情感体验等朗读方面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利用适当的评价手段获取学生朗读情况的信息,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本文主要以小学六年级的教学为例,探讨学生朗读评价的实施策略。
1.以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语文教学主要以课文内容为主,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只有将文本信息读熟,并且能带有感情色彩的去读,才能使自己更贴近作者的世界、走进作者的思想中,特别是对于一些情感色彩较强的文章,我们教师应当改变机械性的教学方式,使其更具有灵活性和感悟性,更好的帮助学生对文章段落进行朗读,并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做出语言上较为生动丰富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朗读兴趣,达到较好的朗读效果。
例如,我在对《怀念母亲》一课中"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要求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时,起初学生并没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到课文的主要思想,在朗读时语调平淡,没有一丝情感色彩,该学生在朗读完后,我是这样评价的:"这可真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啊。"后来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在理解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也产生了共鸣,在朗读时能够较好的将自身的情感色彩展现在语言文字间,"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你内心对母亲满满的思念,站在漆黑的房屋里,看着窗外的夜色,心头上说不出的滋味!"
倘若换一种评价语气,课堂氛围又是另一番景象。比如,我在面对第一个学生的朗读时回答"读的还可以",给第二个学生又评价为"读得非常好",前者的"还可以"与后者的"非常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再将这种评价方式与我刚才的评价方式相比,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富有感性的评价方式能够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激励了学生勇于表现的学习心态,还能在最大程度上的活跃课堂气氛。
2.以适当的朗读指导方法,增强学生朗读语感
教师对学生朗读情况的评价不能只体现在"好不好"、"对不对"这种简单的定义上,而"有没有情感"这种评价定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但仍旧会存在有学生并不能理解"有情感色彩"的朗读应该表现在文章段落中的哪一部分,为此,我们教师应当在评价学生朗读情况的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朗读训练中掌握这些基本的朗读方法,增强自己朗读时的语感。
例如,在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我要求学生对文中"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这一段落进行朗读,首先我让学生对该段进行了一次泛读,在学生们泛读的过程中,我逐步掌握到学生需要指导的几个朗读要点,接着,我向学生们提出:"同学们,结合文中老人对海鸥所做过的事情,想一想,老人离开后,海鸥们的心情,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境来诉说海鸥对老人的思念呢?"的意见,在这种意见下,学生们进行了再一次的朗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能明显的感受到学生朗读的变化,但还不够,于是,我再一次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意见:"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一副海鸥与老人相处的景象,但是还不够深入,比如像"急速"、"盘旋翻飞"、"肃立不动"这样的词语,假设你就是一只小海鸥,再次感受一下海鸥的心情。"
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要求学生在所提示的词语中能够做到边读边想,从思考中得到启发,并能够使自己在朗读时处于与作者相同的处境中,增强自身对语言文字的朗读语感。而不是靠我们给学生全部的朗读方式,比如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急速"、"翻飞"等词语的情感特点,或者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安排自己的朗读范本进行朗读,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我们教师的思维方式中,还难以增强学生自身的语感能力。
3.采用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从我对学生朗读评价的实践教学中,我认为针对学生朗读情况的评价应当从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等三个方面实行,特别是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这两个方面,学生只有从自身的朗读情况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接受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指导,从而全面性的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例如,在学习《江畔独步寻花》这一诗词时,我首先让其中一个学生对该诗进行朗读,并向其他学生提出评价该学生朗读的要求,有的学生认为该同学"发音标准,声音洪亮",有的学生又认为该学生"读得抑扬顿挫,落落大方"。在学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后,我再将这些意见加以整理和总结:"我觉得这位同学有一个地方朗读得特别好,"留连戏蝶时时舞"这一句中的蝴蝶在他的朗读中就像活了过来,带着一丝喜悦的气息。"接着将问题抛向该学生,"但是有一点没有读出诗人享受美好春光的情感,你觉得是哪一点呢?"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情况进行分析和琢磨,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掌握到诗人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的赋予该诗朗读中的情感色彩。
在上面这种"抛问题"式的阅读教学方式中,我利用问题将评价的主体权利转交给学生,在学生的互评中加强该学生的自评深度,使学生的评价内容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深入到实际的朗读改进中,这样的做法不仅具有一定的激励性,还能使学生养成欣赏他人的良好习惯。
4.结束语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提高学生朗读评价的手段,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才能自觉的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而学生在长期的朗读评价教学中也容易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获得语感上的体验,提高朗读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孟健.外现言语,技巧得当--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J].丝路视野,2016,(17):69-71.
[2] 刘小玲.浅谈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J].小作家选刊,2016,(3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