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源泉

2018-05-06黄颖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语文教学培养

黄颖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话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从课内的启发延伸至课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求因,用求异思维解决现实的事情或问题,以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49-0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实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1.激发兴趣,发挥学生潜能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1]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入手,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枯燥单调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为主动地、愉快地接受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积极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突破常规思维。在此,教师要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正如瓦特能成功发明蒸汽机,得益于儿时对开水掀起壶盖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儿童主动积极地观察思考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爱护儿童的好奇心,启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努力创新。教《春的消息》一文时,可在播放春天虫鸣鸟叫的音乐的前提下,激发学习学习欲望,再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春的景象;在学《桂林山水》时,可先展示该风景的图片,在学生感悟其魅力奇特的基础上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达到学习目的。

2.提倡想象,培养学生創新意识

想象是发展创造力,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陶冶儿童高尚情操的智力因素。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2]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中,我教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看见一种事物,就启发学生联想到与之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另一种事物——相近联想。如看到初升的太阳,就联想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青少年。再如,我们可以出示一个"绿"字,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其自由地发言。水、植物、春天。也会想到军人、生命、和平。也许还会想到希望、朝气、青春、活力。也许你从"绿"又想到了"金黄",想到了收获。也可能你想到的不是这些,而是许许多多的别的东西。

在写《假如我是······》命题作文时,因为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理想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总会有所差异,想象力有时更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其中有选择写医生的,有选择写老师的,也有写动物的。而作为老师的我们此时就要以一种饱和的激情耐心的听取学生的原因,尊重他们的选择,并且在一片讨论与交流声中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如何描绘未来的蓝图。

3.逆向散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个性,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人的学识,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在看待同样一种事物时总会有不一样的角度与见解。[3]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要鼓励这种想象,并加以引导,而非一味地扼杀。

而是运用求异思维,从而引发新的思想、新的见解。如,很多同学都认为《狐狸和乌鸦》中,乌鸦是受害者,而狐狸是大骗子,可有的同学却语出惊人,他们认为狐狸爱动脑筋,他很聪明。这是多么美妙的创新啊!像"旁观者未必清""留得青山在,也怕没柴烧""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未必黑""滴水未必能穿石"诸如此类的观点,也都是变换角度的典型例子,要多鼓励多保护这些有现实依据而又富有创意的逆向思维的幼苗。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即要注重各种知识的整合性,又要注意每一个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还要注意怎么样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这时候的教师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学生只得一滴水是满足不了需要的。

4.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计谋和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它的重要性如同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大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手脑并用是训练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因此,语文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表演、采访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所谓,实践出真知也是这个道理。

虽说实践可以让我们懂得更多,使我们更真切地体会万事万物。但人不可能事事都直接经验,都亲目能睹,亲耳能闻,亲身实践。为此我们还要勤于积累,通过多媒体或是书籍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譬如,写作上的"有米之炊"单靠在生活中观察、搜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勤于积累。尽管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但一个人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为此要求学生要多看课文书记,以开阔视野,实实在在地下一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细功夫。

在课程改革中提出: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可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项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任务。然而,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我们应不断地深化教育改革,才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成为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观寿.《新课程·教育学术》.换位思考 让师生关系更融洽 [G]. 2016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语文教学培养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