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现金流管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8-05-06张元元

中国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现金流管理融资

张元元

【摘 要】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IPO实现公司增加现金流,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然而由于有些上市公司对增加现金流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资金闲置未能创造理想的效益,或者利用不当产生负效益。本文将从现金流管理意义、存在问题和建议措施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以辅助企业改善现金流管理,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IPO;现金流管理;融资

随着融资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国家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不断出台,企业拥有更多的获取现金流的有效途径,其中上市便是企业增加现金流、获取融资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媒体公开的数据看,近3年A股新增上市情况大致为:2014年改革红利的释放使A股走强,IPO于1月重启,全年共125只新股上市,募集资金668.89亿元;2015年从牛市起步,IPO暂停4个月,全年新增220家,同比增长76%,募集资金1588亿元,增长102%;2016年共227家完成IPO,募集资金1498.26亿元,IPO数量创下2012年以来最高记录,募资规模轻微回落下降5%,在提速发行的同时,证监会控制单笔规模以稳定市场,截至2016年12月A股市场股票总数突破3000家,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金流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宝贵“血液”,公司一方面关注数字业绩;另一方面应关注资金预测、管理制度、现金周转等问题。

一、现金流管理的重大意义

1.对于拟上市企业,现金流管理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首先应做好资金的保障工作,规避由于时间差问题导致的资金缺口,其次通过合理预测与规划,企业采取投资、筹资等方式,管控关键点和机会,有效地使用现金和资本。拟上市公司是指以上市为目标,上市有实质性进展并经省发改委确认的公司,如果在窗口期内,企业现金流管理失策导致资金链断裂,不仅影响上市进程,甚至会诱发倒闭风险。

2.提升上市企业综合竞争力

对比通讯行业两家上市公司现金流指标数据:

A公司在IPO之后,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权益增加,同时,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资金需求,偿债能力指标较同期有较大改善;通过上市动作,成功IPO后可以使公司现金净流量增加,提升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B公司上市,由于企业的信用度提升、应收账款周期缩短,加快了资金回笼,也相应增加了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量。

通过IPO最终上市的公司,在基于现金流管理的前提下,企業经营效益改善、财务状况良好,融资能力增强,在运营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大于流出,现金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现金的价值得到发挥,优化企业负债结构、增加企业综合竞争力、加速企业创新与转型升级,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上市企业现金流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现金流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

企业一般以销售或者利润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目标,容易忽略现金流管理,认为仅为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内容,未提升到跨部门组织协调控制的高度。实际上,如果现金流出现问题,在生产运营链条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制约,整个链条上的业务都将受到影响,对公司运作产生负面效应是无法避免的;如果受制约的现金流金额大或者影响周期长,则会直接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阻碍企业持续发展的进程。上市公司肩负着一部分的社会责任,不重视现金流管理,造成不良后果,是对投资者极大的不负责任,而此类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中还是普遍存在的。

2.缺乏现金流量管理的预警机制

企业在制订年度规划与预算时,考虑符合其业务特点、生命周期、管理需要等原则,从销售出发到经营数据逐项进行讨论,但是,现金预算较少被涉及到;同时,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领导层更加偏向于按权责发生制的记账角度出发,缺少对现金周期数据的把握,对于可能发生的现金流转不灵的风险缺乏预警,这在上市公司中也是普遍现象。

3.对现金流管理关键点的把握不足

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对现金流入与流出进行严格的管理,提高现金周转率、缩短现金交易周期,管理者容易忽略此项关键点,比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周转率,在大部分上市公司虽然能够清楚地了解以上途径,却并没有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方案和策略,导致问题依旧。

4.缺乏对经济环境动向的应对

宏观经济变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资金流动,国际经济形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产生的效应,将通过资金的流动性有所体现,上市公司由于对其反应能力和应对速度落后于中小企业,没有中小企业的应变性。

5.对投融资业务风险的识别不足

企业制订的中长期投融资战略计划要进行充分的行业分析,现存企业的威胁、同业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标的企业的实力等加剧了企业的竞争压力,给企业的资金运作带来不可预见性风险。

三、改善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的建议

1.优化企业的现金流管理体系

上市公司一般拥有多个子公司、分公司,业务运作模式与流程不尽相同,在资金流的管理方式上,集团各公司对资金的使用受到权限限制、跨部门衔接困扰。稳健型的集权制,资金是经过自下而上逐层审批后落实到位,避免资金失控的风险,但是,影响对业务的契合时机;敏捷的放权型,适合及时抢占市场先机,但是,需要加强对企业资金状况的监控力度。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适宜地选择现金管控方式,优化现存的管理体系,联合财务、证券、仓储、销售、采购以及内审人员,作为该体系的主要组成要素,各部门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董事分报告资金运作情况、评估显性与隐性的现金流风险,及时以报告形式向管理层汇报评估结果,通过对现金流指标的监控,有针对性地给出合理方案。

经营者应把对现金流管理提升到战略层面来研究和对待,不能简单的以逐利为目的,而忽略资金管理,应当定期关注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筹资现金流的重要指标,保证现金流得到持续、健康、有序的监控。

2.把握生命周期,应对变动规律

企业以权责发生制计账,不能全面地反映资金使用与需求,上市公司对资金的把控需要更加全面的考虑,合理地对企业生产、投资、筹资各个关键点进行实时监控,平衡资金存量与需求。

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资金流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上市公司应对性地做好现金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制度来规范相关的部门、岗位,规范现金收支业务的操作与程序。根据不同周期,分析和识别其特点和定位,根据对现金流量的需要,提出合适的财务结构调整建议。

3.把握关键点,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上市公司的领导层首先要有合法经营的意识,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各类法规与制度,建立内部与外部结合的监督体系,从制度上规范作业行为,加强执行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而保障企业的最终目的——盈利。

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各部门都必须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与规范开展各项工作,把握经营过程中的关键点:合理控制存货;通过信用评级,谨慎地拓展新客户与供应商;由专职的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的回笼,针对供应链进行独立的业绩进行考评与激励,鼓励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风险规避能力

通过行业对比、数据分析市场风险、行业风险、投资风险、系统风险、信用风险等不同類型的风险,健全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管理的方法与技巧,使用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建立起一个风险和危机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保持良好的银企关系、政企关系和忠诚的客户与供应商资源。一旦出现现金流的临时困难,也能够及早采取应急预案针对性的进行化解。

上市公司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有盈余、营运资金额度应合理、盈余现金应进行投资、长期投资及融资计划应与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创造能力相适应等作为指标体系的重要标准,积极借鉴国外关于现金流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以客观的现金流指标,做好流动性、收益性和增长性的动态平衡。

5.做好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

合理地调配上市公司的资源,企业在投融资之前要收集全面的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后再做进一步战略计划,考虑到未来的变动性因素,一定要将业绩评估结合机会成本分析,考虑通货膨胀、外汇变动、货币政策等情况,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合理估算内含报酬率、投资回收期。同时,对企业结构及绩效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不应孤立地进行现金流量管理,而应把它作为公司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重视。

在经济大潮中,现金流管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IPO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丰富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肩负着回报投资者的神圣使命,要确保整个“机体”的健康和稳定,就要重视现金流管理,确保现金流这宝贵的“血液”能够始终丰富和畅通,为实现上市公司盈利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芳.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管理问题研究.财经监督,2016.03.

[2]王一舒,朱学义.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财务与会计,2016.14期.

[3]周亚梅.关于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15.16期.

[4]尚春杰.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分析及展望.企业战略,2017.15期.

猜你喜欢

现金流管理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浅谈重视企业现金流控制营运风险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管窥
论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