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禄劝县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浅析
2018-05-05杨顺安
杨顺安
摘 要:分析目前禄劝县精准扶贫产业的现状,总结禄劝县精准扶贫成果经验,提出未来发展展望及建议。
关键词:禄劝;精准扶贫;产业;发展
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力求全面建设与重点扶持和人口与自然的关系而建立了一种良性互动机制,对未来脱贫意义重大,是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摆脱贫困的根本保证。
一、云南禄劝县精准扶贫的产业现状
1.云南禄劝县的基本情况。禄劝县地处边远贫困山区,山区面积占98.4%,农业人口43.4万人,占总人口的94%。1986年便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截至2017年,禄劝县贫困人口12万人,是国家和省市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尽管禄劝是个贫困县区,但禄劝县也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人文、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全县居住着汉、彝、苗、傈粟、壮、哈尼、回等24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1.06%。千百年来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汗水,凝聚成为大大小小的文物胜迹,用智慧铸造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禄劝地域辽阔,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大小河流436条;矿产资源品位高、储量大,现已探明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的有铁、锌、硫铁、磷、钛、石灰岩、砂岩石等;还有优秀的自然、历史旅游资源,素有“滇中第一山”美誉的轿子山,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皎平渡;丰裕的物产资源,乌骨鸡、撒坝猪、松茸、牛肝菌等名特产品走俏省内外并远销国外,野生中药材达20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品种200余种,还是省级烤烟、白芸豆、商品猪、商品牛、商品羊和山羊板皮生产基地。
2.禄劝县精准扶贫的产业现状。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明确包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并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
3.推进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带领各村民兴修人畜饮水工程,完成各村主要道路建设,动员村民投工投劳修建水利设施,为村民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基础便利条件。
4.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产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机制,向贫困户提供参与经营、就业劳务、产品合作等一系列产业链服务,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位于禄劝县屏山镇的天兴养殖合作社是目前全昆明市唯一获得蜂类繁育养殖科技创新补助基金的企业,筹建了禄劝县天兴蜂业农村致富带头人帮扶协会。由天兴合作社与村民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后由合作社对养殖户进行蜂类日常管理技术免费培训,培训合格后按合同价格提供种群给养殖户饲养,由合作社每月按合同价格负责回收新分蜂群和蜂产品。通过养蜂合作扶贫,扩大了屏山镇蜂业产业规模,提高农户收入,引入养蜂技术,为县区内扶贫工作创立的榜样。
5.发展旅游项目带动脱贫。利用旅游资源优势,推广乡村旅游扶贫。根据本土民居的村落风貌和民居建筑特色,发展独具民俗特色的民宿,指导贫困户从事旅游接待、劳动用工和发展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等,使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禄劝县屏山镇大龙潭村是昆明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对口帮扶的市级贫困村之一,昆明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于,成立项目组进行现场调研和考察,根据大龙潭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基底、历史人文特色和经济发展现状等因素,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计划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方式帮助大龙潭村实现脱贫富民,使“乡村游”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6.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脱贫。围绕劳动力、农产品走出农村,资源、人才进入农村,培育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乡、镇电商服务中心,村电商服务站。上线推广禄劝本土特色农特产品,合作发展物流,将产品销售至全国各个地区。禄劝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则黑乡、马鹿塘乡“电商扶贫”示范乡建设,以则黑乡民安乐村委会九组作为黑山羊标准化原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基地采用“互联网+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黑山羊标准化、原生态养殖,目前已成功建立养殖、销售产业链,为当地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并提高了农户收入。
二、祿劝县精准扶贫的经验总结
1.逐步健全精准扶贫体制。禄劝县进行脱贫工作已三十余年,建立并逐渐完善了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奖励机制,开展政府部门、各大企业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各方积极推进参与扶贫工作,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引导贫困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自身优势,合理运用“一户一策”政策,对症下药,确保帮扶成效落实到户、精准到人。
2.稳步推进扶贫产业项目。着力构建扶贫开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创新推广扶贫合作模式,探索建立新型本土产业,实现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长期收益,提高贫困地区发展。
3.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工作中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产业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方面帮助农村发展经济,尤其是理清自身发展优势,谋划发展思路,放大自身资源集聚效应,合理利用地理条件,培育经济作物,规模型扩展特色产业,积极协助乡村做好了新农合费用的征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征收、特色产业生产工作以及防汛抗灾等各项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精准扶贫发展建议
1.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核心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积极推进农村交通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解决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电力质量不高、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打通制约产业发展的交通运输、信息不灵的瓶颈。为贫困地区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2.立足教育,深入产业发展。教育才是最持久有效的扶贫,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唯有转变贫困人口陈旧观念,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引导贫困农民家庭主动发展致富。精准教育扶贫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提高教育水平,学习生产技术以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
3.精准引导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培育和发展本土特色优势产业,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指引产业发展方向,合理科学引入项目。
4.完善合作模式,推进产业发展。继续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 + 基地 + 合作社+ 农户”、“龙头企业 + 基地 + 农户”、“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龙头企业 + 农户 +电商”等模式,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通过发展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提高贫困群众经济水平。
总之,精准扶贫道路任重道远,需跟紧国家政策,积极谋求创新发展,才能推进农村扶贫产业的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