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角岔手记

2019-10-11陈川

滇池 2019年10期
关键词:禄劝马鹿加林

陈川

1

邹鲁华一个人坐在金沙江边的荒岗上,两只裤管上卷,力士鞋踩着大地褶皱——阿角岔人的生活从没离开过这块土地。他的眼睛望着前方,迷茫、沧桑、无奈。金沙江边的荒岗,没了绿色,也没有飞鸟,浓云压顶,邹鲁华仿佛苍凉大地上唯一的活标本……

就是这张摄影照,让我彻底地记住了禄劝,记住了禄劝这个叫阿角岔的村庄。

一年多前,禄劝宣传部的杨加林到我的办公室,每一次他总是风尘仆仆,我们的交流几乎全限于工作之中。在移动硬盘上,我看到了上千张关于禄劝扶贫攻坚的图片——这些瞬间固化的记录,在这一刻显示出了意义。在那个夜晚,我看得眼睛发酸,连续的工作甚至让我产生了恶心感。对于这一片难舍难离的故土,加林总是充满激情:这是阿角岔,这是二道坪……我们这些年扶贫攻坚,连个安稳觉都没有睡过……于是,我记住了这张照片,也记住了阿角岔。喜欢听加林讲禄劝的故事,讲他自己——禄劝山大,从县城到乡镇,最长的耗时四五个小时,那一年加林在九龙乡,回家的日子少,值夜班,每晚以沙发为床,一台电视机陪伴着这个孤独的男人。枪声响起或者电视剧中的男人女人吵架,加林醒来,迷糊地看上几眼,又睡去……

常年的不规律生活使得他的睡眠出现了问题,他不得不走进特殊病室,进行睡眠的干预和治疗……这些年,禄劝在进行一场扶贫攻坚的伟大战役;这些年,这场战役中的少数同志在扶贫攻坚的路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些年,禄劝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贫穷正慢慢地脱离禄劝人民的生活;这些年,我所认识的扶贫攻坚战线上的禄劝的朋友们身体消瘦了,头发白了。是的,扶贫攻坚的大战役中,我们的工作也常常和禄劝这个地方有了更多的关联,我还记得,那一年,禄劝的朋友们是半夜过来的,电话里说扶贫攻坚任务太紧,只有晚上 10点才可以出发赶到昆明。我记得,他们到达的时候已是半夜,我们讨论《大美禄劝》,我们一起看禄劝精美的刺绣,一起审定封面和版式。谈完工作,已是凌晨。春城没有鸡鸣,但环卫工已经在马路上打扫卫生。他们驾驶着车,走离这个城市暂时安静的早晨,走进禄劝,走进那场守土为责的战场中去。这块4233.91平方公里的土地及其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 48.73万汉、彝、苗、傈僳等 24个民族的人民,同样在等待着一个时刻的到来:彻底告别贫穷!

在昆明市版图上,禄劝是一个伟大的地理存在。它占据了昆明市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禄劝县山区、高寒山区占 98.4%,大江、大河、高山、峡谷使得禄劝的地理地貌呈现出了千姿百态,民族文化拙朴悠久的特点。地理之江河、湖泊、溪流、山川密布其中,我独钟情于大山,这或许缘于我的成长——那些在大山上一边放牧一边读言情、读金庸、古龙的时光。有时候,我甚至固执的相信:个体生命中的那小点精灵古怪气,不是来自于后天的教育,而是来自于大山的给予。大地之生命,乃自然之物种,融天融地,便有些灵气浸润。

那日爱松电话,说是要讲述一个脱贫攻坚的故事。欣然领命,但提了个小要求:分我到禄劝。我说,这些年,禄劝于我有着很深的情感。

同行者有杨杨、诗人田应时、昆明日报的程权等,都是情投意合的朋友。到达禄劝县城,好友刘继慧已在陈列馆等候中。图片、文字、声像又是将禄劝的概貌在我们的脑海中映了一遍:那些在陡坡上修建的弯曲的山路;已经呈现的产业园区;少数民族精美的服饰;禄劝丰饶生态的物产;为昆明这座城市提供饮用水的云龙水库……所有的这些,都加深我们对禄劝的记忆。我又看到了那幅照片,邹鲁华坐在金沙江的荒岗上……我知道,这一次,是要亲自走进阿角岔了。

车出县城,我们走进了禄劝的地理之中。植物呈现葱郁,大山是视觉的障碍,山路更崎岖了。大约用了两小时到达马鹿塘,这是禄劝的西北部,马鹿塘的西北与乌东德相连,东北面隔江与四川会东相望——很难相信,距离省城昆明179公里的地方,居然就是四川的会东县;正在建设的乌东德水电站,是全国第四大水电站,这排名正在提升禄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然而,移民搬迁也给禄劝的扶贫攻坚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影响。

马鹿乡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极高。在派出所,李本雄书记和宣传委员李晓慧已在等候我们,这里海拔是 2700余米,森林吹来的风有些凉意,云南大地长时间的干旱在这样的凉爽中似乎淡化了。下车时,同去的诗人田应时已感到身体不适,苍白的脸色让我们担心:他是否还能走进阿角岔?

正赶上马鹿塘街子,在山区,人们分散而居,每个乡镇都有街子天,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进行商品的交易,也在交易中将世界和见识打开。山区处于农忙,街子上人不是太多,但那些从大山深处搬运到此的物产依然吸引着我们:撒坝猪做的火腿是有名气的;五月成熟的鲜桃还挂着今晨的露珠;成群的小鸡苗在竹篓中扑腾着稚嫩的翅膀,它们幻想飞向更远的天空,却不知总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食;豌豆粉是自制的,混杂着土地的芳香;小贩们脸上的笑诚实、朴素,尽可能地保持了作为自然人本真的性格……所有的一切物与事,都弥漫着来自禄劝大山的味道。李本雄书记和我们走着,不停地讲解着禄劝丰饶的物产,也不停地会被打断——突然出现一个背背篓的妇女走上前来,用当地话询问什么;从杂货铺上走出一个中年男人,紧紧地拉住他的手,似乎和他说着什么事情。他热情地和他们交流,遇到一时回答不了的就告訴他们:回头到办公室来找我!一个基层的地方官,他更像他们的兄弟、兄长……这些年的工作,他一直深耕于基层,从禄劝一个乡镇到另一个乡镇,但更多的时候,他一直呆在马鹿塘,守着这片土地,守着这里的人民——这是基层公务员的现实:长年地生活、工作于此,将生活和家庭几乎完全地交给了他的家人。在禄劝扶贫攻坚的日子里,十天半月才能回一趟家,成了他们最渴望的事。从马鹿塘到禄劝县城,得花两个小时,不是每个人想回家就回得了的。

那一年我到禄劝的团街和九龙,看到了几个刚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将她们的青春交到了这里,有的是研究生。这一来,有的可能永远地留在了这里,留在被群山包围的乡镇之中。未来,她们将在这里走进生活;未来,她们将在这里谈婚论嫁;未来,她们中的少数将获得晋升,走离这里,更多的人会在这里驻守下来——时光在几十年之后会将她们的原址更改,她们将和这里的村民一起守望着这块土地。

猜你喜欢

禄劝马鹿加林
云南禄劝 打造救助帮扶综合评估“64X”模式
《谁赋丹赭染鹊华》
被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的人们
马鹿凶猛
浅谈禄劝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乾坤清辨园中音——读何加林山水
禄劝:万亩高山杜鹃
永远在路上的高加林们——读路遥的《人生》
马鹿的演化与种系发生进展∗
马鹿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