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农民创业机制研究

2018-05-05周秋江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

周秋江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结合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农民创业教育,是践行十九大报告要求,助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效解决的重要实践。结合我国农民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需求,特别是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对农民创业中知识结构和意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需求,应建立专业化创业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协同模式农民教育参与制度、建立财政资金支持的长效经济激励机制、发挥农业企业的引领作用、建立培训的评估激励机制。

关键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农民创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强调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践中,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网络营销发展模式等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形式、新方向,并对广大农户的知识、意识、管理能力等提出了诸多新的需求。结合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农民创业教育,是践行十九大报告要求,助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效解决的重要实践。

一、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概况

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既包括新型农业生产形式,也包括新型农业组织、营销等形式,实践中,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网络营销发展模式都是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代表:

1.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发展的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的概念,要求大力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等新型农业发展形式。家庭农场的生产规模通常较传统的农户生产规模大,生产者主要以家庭成员为主,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聘用少量家庭成员之外的人员。因此,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对农户的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户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化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户需要具有机械化作业生产的知识。

2.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对休闲农业的需求日益旺盛。发展休闲农业,有助于深度开发农业旅游资源,拓展农民收入途径,推动旅游资源丰富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落后地区的后发优势。

3. 网络营销发展模式

网络营销发展模式,又称为互联网营销,是指依托网络联系技术为基础,进行的营销活动。近年来,互联网营销模式与传统快速消费品行业等进行了深度融合,极大改变了传统营销模式。网络营销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营销意义上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地理距离局限性,降低了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2016年12月,《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将农产品加工业纳入“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受政策支持,我国农产品互联网营销迅速发展,农产品互联网营销保持了接近40%的增长率。

二、农民创业教育机制的需求分析

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下开展农民创业教育,是农民价值体现的需求、农业技术进步的需求,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 农民价值体现的需求

近年来,受我国农业政策的激励,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向农村反流,通过创业的方式体现自身价值。但是,随着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等广泛普及和应用,传统农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难以有效适应新型农业发展对综合素质的要求,通过进行创业能力教育和培训,有助于大量涉农人员实现自身价值。

2.农业技术进步的需求

技术创新本身是实现技术进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经济收益水平的关键路径。长期以来,农业种植技术落后,农业机械化装备应用水平不足等因素成为制约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瓶颈。通过农民创业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农业实现由低端价值链向高附加值价值链升级。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由数量向质量发展的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是经济发展的导向和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污染等问题,通过农民创业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农民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下,我国农民创业教育既受到政策体系的有效激励,同时也受到传统发展因素的制约:在政策体系激励方面,2012年起,我国开启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试点工作,2014年,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旨在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构建教育培养、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截至2020年,我国计划实现培育2000万人的发展目标。在传统发展因素的制约方面,一方面,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基数庞大,但是劳动力人口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另一方面,缺乏农民培训和教育的长效投入保障机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2/3以上的省级没有投入专门的农民培训经费,部分省份投入农业发展基金少则上亿元,多则超10亿元,但投入教育与培训的资金有的不足1000万元。

四、面向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农民创业教育机制

结合我国农民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需求,特别是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对农民创业中知识结构和意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需求,應建立专业化创业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协同模式农民教育参与制度、建立财政资金支持的长效经济激励机制、发挥农业企业的引领作用、建立培训的评估激励机制:

1.建立专业化创业教育培训机制

目前,农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育工作通常由政府部门负责和实施,这种教育模式的专业化程度总体较低,不利于农户培训教育机制的社会专业化发展。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依托家政培训学校、职业教育学校等进行社会专业化教育机构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履行职业农民的教育功能,并向社会专业化教育主体提供必要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措施。

2.建立协同模式农民教育参与制度

随着现代新型农业发展方式的不断涌现以及对农户知识、技能和意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有效的农民创业教育应该建立在政府、农民教育机构、农民、农业企业等多个主体之间协同合作的基础上,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教育主体的协同效应、提高教育活动的市场绩效。因此,有必要建立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参与机制。例如,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建立政府、农户、农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推进机制,对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背景下的农民创业教育工作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绩效评价机制等。

3.建立财政资金支持的长效经济激励机制

总体而言,我国农业教育的财政投入能力较为薄弱,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民创业教育绩效提高的关键瓶颈因素,因此,应建立财政资金支持的长效经济激励机制。首先,将财政资金投入农民创业教育活动纳入法律体系;其次,建立财政资金投入农民创业教育活动的绩效评价机制,将各级政府作为评价对象,从资金投入强度、实际投入资金到位情况等方面进行定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挥农业企业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长期起来,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农户个体经济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了农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率,“农户+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农户与企业之间也将形成密切的联系关系。因此,在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背景下的农民创业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的引领作用,可以通过对农业龙头企业给予财政和税收优惠等形式激励企业实施农户教育的积极性。

5.建立培训的评估激励机制

从实践层面分析,农民培训开发工作缺乏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等制度保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民培训工作的长效性,因此,有必要建立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背景下的农民创业教育的评估激励机制。例如,可以建立教育培训的绩效评价机制,将农民创业教育培训的财政资金投入情况、农民技能提升水平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激励和惩戒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志丹,吴敬学,毛世平,不同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2:135-140.

[2]薛晓阳,霍华德社会城市理论及其教育遗产——关于小城镇伦理建构及其新农民教育的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95-102.

[3]刘星辰,杨振山,从传统农业到低碳农业——国外相关政策分析及启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06:674-680.

[4]滕秀梅,林亦平,张斌,农业经济发展及其支持政策建设的探究——以江苏农业政策发展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6,01:57-62.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
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如何借鉴南方发达地区发展模式探析
美国与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比较与分析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赣南生态旅游竞争力及发展模式研究
对江西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