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西藏班初中生“学会做事”能力调查与研究

2018-05-05贺能坤江长州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西藏冲突学会

贺能坤 江长州

(①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重庆 402160 ②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西藏拉萨 850000)

引言

“学会做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四大支柱”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把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使他参加生产某种东西理解为“学会做事”,而是要有相应的发展变化,不能再被看作是单纯地传授多少有些重复不变的实践方法,即使这些方法仍具有一定的不应忽略的教育作用[1]。“学会做事”的内涵要与时俱进并不断创新,教育也应随之进行变革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做事”的能力。

那么,何为“学会做事”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力”概念将超越传统的“资格”概念,并越来越要求人们把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还要求被视为变革参与者的劳动者将知识和实际本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所需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应由教育来加以维持。在这些能力中,个人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等将极其重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的工作能力和社会地位[2]。也有学者认为“学会做事”既包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要有良好的心态,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团结协作,善于交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3]。未来社会的变革将对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教育的变革。这就迫使人们必须培养提高不一定是由传统教育反复灌输的那些素质,这些素质和人与人之间建立稳定而有效的关系的能力是相一致的[4]。为此,结合相关文献和专家咨询意见,我们把“学会做事”细化为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解决冲突能力、沟通能力、知识运用能力5个方面,试图搭建起学会做事所需能力的基本框架。

内地西藏班①内地西藏班既包括独立建制的内地西藏班校,也包括在内地学校设立的西藏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一种积极探索,旨在充分利用内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培养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从而为西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但是,内地西藏班初中生这一群体具有平均年龄小、母语主要为藏语、深受藏文化影响等特点,他们到内地以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能力、解决冲突的能力等备受社会关注。这些能力正是“学会做事”的重要内容,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影响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影响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在内地西藏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内地西藏班初中学生“学会做事”能力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呈现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健康发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调查设计

“学会做事”内容系“内地西藏班初中学生发展调查问卷”的一部分。该问卷在综合运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的5个方面(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指标体系构建。问卷依据三级指标进行编制,编制后的问卷在预调查修改基础上最终形成。经检验,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2(α系数越高,则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越高。总体而言,当α值≥0.70时,属于高信度)。可见,该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同时,问卷以充分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并经过相关专家、部分内地西藏班教师指导和修改,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由于并不是每个省都设有内地西藏班,我们采取了按地区抽样的方法进行,即分别从东部、中部、西部共选取了4所内地西藏中学作为样本学校,其中东部2所(注:东部地区分布的内地西藏班数量最多)、中部和西部各1所,分别对7年级和9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所有调查均由研究人员组织被试现场统一填写、统一回收。共发放问卷1037份,回收有效问卷992份,回收率95.7%。问卷统计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协作能力

未来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多数事情不再是凭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而是需要不同个体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可见,教会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并在合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将是今后教育面临的全新课题[5]。这里的“协作能力”恰恰是“学会做事”的重要内容。

结合已有文献和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协作能力细分为“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自愿与其它成员合作互助”“积极为团队献计献策”“包容其它成员的缺点”4个方面。教育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相互协作,不断强化协作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协作意识与责任感的重要渠道。同时,教育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献计献策,并以为集体提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当然,在协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其他成员的缺点。教育还应教会学生学会包容其他成员的缺点,并养成相互包容的积极心理,为协作做事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协作能力均值为3.71(按照李克特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学生该项能力越强。下同),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具体来讲,学生在协作能力4个方面的表现是积极的。表1显示,学生在“从不”选项上的比例均很低,除在“包容他人缺点”方面超过1%达2.6%以外,其它3个方面均在1%左右。即只有1%左右的人“从不”参加集体活动、“从不”自愿与他人合作、“从不”为团队献策,其余约99%的人均能在这3个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协作能力。如果把“常常”和“总是”两项进行合并,我们发现,内地西藏班学生在这4个方面的表现较好,分别占56.3%、67.6%、60.3%、49.6%。可见,内地西藏班有差不多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协作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在“自愿与他人合作”和“为团队献策”两个方面选择“常常”和“总是”的比例还超过了2/3。

表1 内地西藏班学生协作能力具体表现情况统计表(单位:%)

(二)自我管理能力

“学会做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自我管理能力”(self-management competency)。现代社会中,由于知识的激增、教育周期的延长,学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接受教育和学习上。这就需要教会学生管理好自己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益繁忙的学习中跳出来,通过管理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增强自己对生活的信心,从而不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教育正是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在于教育[6]。内地西藏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且远离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他们更需要学会在陌生的环境里自我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以保障其在内地这一环境中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目前,学术界对自我管理能力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的概念。但多数研究者认为,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包括4个方面:诚实正直的品德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个人驱动力和适应能力、平衡工作和生活、自我意识和发展[7]。另有学者提出自我管理能力应当包括:对自己优点和缺点的评价能力,制定、实现自己工作、生活目标的能力,对工作和生活进行平衡调节的能力,对时间、压力的管理能力等[8]。12个OECD成员国曾把“自我胜任/自我管理能力”看成最重要的能力,并指出后者主要包括“为自己确定目标,为自定目标制定计划并实施,克服困难并调整重新确定目标”。[9]结合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综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意见的基础上,拟从“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计划”“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三个方面来考察内地西藏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考察学生在学习、生活、情绪方面的管理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内地西藏班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均值为3.74,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具体来看,内地西藏班学生在“管理好学习计划”项上选择“常常”和“总是”的比例分别为29.1%和18.1%,合计占47.2%,接近一半;在“管理好生活”项上选择“常常”和“总是”的比例分别为36.6%和38%,合计占74.6%,差不多3/4的内地西藏班学生能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项上选择“常常”和“总是”的比例分别为34.8%和23.5%,合计占58.3%,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冷静地应对,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见表2)。

表2 内地西藏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具体表现情况统计表 单位:%

(三)解决冲突能力

在“世界是平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这种频繁的交流必然会让人经常面临因文化、种族等多种因素而产生的冲突,影响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前的关系,影响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跨文化社会里,避免冲突的关键是要具有有效沟通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具备这样的能力,就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将冲突最小化甚至化解冲突,建立起一种平等与尊重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和睦相处、团结友好的氛围[10]。实践证明,学校开展此类教育,极大地减少了校园内的暴力行为,校园氛围明显改善,冲突和惩罚行为明显减少[11]。可见,教会学生正确解决各种冲突从而提高解决冲突的能力是“学会做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内地西藏班学生到内地学习后必然会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交流,受文化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冲突在所难免。积极培养内地西藏班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包容的价值观,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会正确处理冲突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这将有利于他们与不同民族和谐相处,有利于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发展。

解决冲突的能力体现在多个方面。结合文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重点从“能倾听别人的批评”“能主动向对方道歉”“会想办法处理冲突”三个方面进行讨论。“能倾听别人的批评”,表明一个人具有包容的心态,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时,最容易因不能接受批评而与对方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冲突;“能主动向对方道歉”,表明可以包容别人的行为,当自己有错时,主动向对方道歉本身就是一种化解冲突的有效方式;“会想办法处理冲突”,实际上已变成一种处理冲突的能力,生活中或工作中,当我们面对冲突时,能积极主动想办法处理冲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冲突。这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一个人处理冲突的基本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内地西藏班学生在解决冲突能力项上的均值为3.84,高于中等水平,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这表明,他们虽然在异文化环境中学习,但具有较强的解决冲突的能力。具体而言,内地西藏班学生在“倾听他人的意见”项上选择“常常”和“总是”的比例分别为38.3%和30.9%,合计占69.2%,近7成学生能积极倾听他人意见;在“有错时主动向对方道歉”项上选择“常常”和“总是”的比例分别为30.5%和37.1%,合计占67.6%;在“会想办法处理冲突”项上选择“常常”和“总是”的比例分别为32.5%和23.2%,合计占55.7%,超过一半(见表3)。可见,内地西藏班学生在上述三个方面均具有良好的表现。不过,学生在“会想办法处理冲突”时的比例还不算高,相对前两项较低。教会学生在遇到冲突时积极想办法化解冲突还需要继续努力。

表3 内地西藏班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具体表现情况统计表 单位:%

(四)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与解决冲突的能力紧密相关。当我们遇到冲突时,如果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冲突就可以减小或避免。随着世界交流的不断加强,每个个体工作和生活不再局限于过去那种狭小的时间和空间,而是可能会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体进行共事。于是,加强沟通尤其是跨文化沟通能力就显得异常重要。很多跨国组织或企业在选人用人时均会将跨文化沟通能力作为一项必备内容加以培训,以提升员工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研究表明,除了拥有其他许多能力之外,文化层面的沟通还必须对文化差异保持高度敏感,并努力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世界[12]。这种沟通能力能消除隔阂、减少冲突,从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和谐相处。

事实上,内地西藏班学生在内地的学习就是从一种文化背景到另一种文化背景的适应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内地的环境,并在这一新的文化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与此同时,随着西藏的不断开放,西藏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将越来越频繁,内地西藏班学生将不仅面临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而且还会面临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差异。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均要求他们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跨文化教育,学生既可以学习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音乐、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深层次地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风俗习惯、行为举止、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社交准则等;既能从理论上使自己得到全方位的知识提升,又可以在实践中防止和减轻因“文化冲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压力,从而提升个体的沟通能力[13]。当内地西藏班学生这一群体的沟通能力提高后,他们便能很好地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共事,从而将现实中的种种冲突减至最小程度甚至化解冲突,从长远上促进西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尽管沟通能力涉及多个方面,一些研究甚至设计了沟通能力的测评体系,但这主要是针对成人设计的,多用于研究成人的工作能力等相关话题。从内地西藏班实际情况来看,考察他们的沟通能力主要从“积极与陌生人相处”“能听取不同意见”“有矛盾时主动沟通”“能快速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环境”“人际关系满意度”5个方面进行讨论。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心理特点;二是内地西藏班学生从西藏来到内地前后环境的差异。

结果显示,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沟通能力均值为3.55,超过中位数3,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具体来讲,在“与陌生人相处”项上选取“常常”和“总是”的比例分别是14.5%和8.7%,合计约占1/3。这表明内地西藏班学生无论是由于年龄还是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在积极与陌生人相处时还存在一些障碍,主动交往的比例并不高。选择“从不”和“很少”的比例分别高达18.6%和32.4%,即超过一半的学生在陌生人面前显得有些怯场或是被动。但在“听取不同意见”和“有矛盾主动沟通”两项上情况要好得多,前者选取“常常”和“总是”的比例分别是34.6%和21.9%,合计占56.5%;后者的比例分别为28.3%和20.2%,合计占48.5%,近一半学生能在有矛盾时主动沟通(见表4)。

表4 内地西藏班学生沟通能力表现情况统计表 单位:%

同时,内地学校环境对这些来自西藏的学生而言是陌生和有差异的,尤其是人际关系环境与小学阶段有着较大的差异。当他们来到新的环境中,他们在学校教育的引导和帮助下,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很快地适应自己的人际关系。内地西藏班学生能“适应”和“很快适应”的比例分别为47.8%和34.9%,合计占82.7%。有超过80%的学生能适应内地学校的人际关系,积极主动地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等有差异的人员进行交往。

进一步发现,正是由于学生能适应内地学校人际关系环境,他们在人与人沟通方面并不存在困难或障碍,而是能积极与生活中的不同人群进行沟通。内地西藏班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满意度较高,选择“比较符合”和“符合”的比例分别为40.7%和36.6%,合计占77.3%。尽管他们在生活中会遭遇文化不适应的情况,要学会与不同民族的师生或其它人交往,但仍有超过3/4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表示满意。

(五)知识运用能力

教育的成效虽然体现在不同方面,但说到底是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促进个人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换句话说,教育应重在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否则,无论学得再多、学得再好,也是没有益处的。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就曾提出“知行合一”说,强调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知识,如果有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么拥有的知识就是死的知识,不但没有益处,有时还可能有害。[14]

不仅如此,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如杜威和陶行知等把“知识运用能力”视为教育的重要功能。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观,就是鼓励学校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生活中的各种实践,并通过实践活动来识记、体验、理解知识[15]。后来,陶行知先生在吸收其老师杜威“从做中学”的思想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并进一步强调“教”“学”均以“做”为中心[16]。陶行知还专门对“做”字的定义进行了解释: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我们做一件事便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如何运用别人的经验、如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具,使这件事做得最好。我们还要想到这事和别事的关系,想到这事和别事的相互影响。我们要从具体想到原理,从我想到共想,从片断想到系统想[17]。在陶行知看来,将所学的知识不仅要积极运用于实践中,还要有思想、有创造地运用于实践,要取得积极的成效。直到今天,重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各发达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计和改革来看,各国的课程重心已转移到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上来。[18]

内地西藏班设立之初的目标正是基于这一点,希望学生能将自己在内地所学服务于西藏社会各方面事业的发展。结合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重点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完成课本中的小试验”“能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社会调查”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结果显示,内地西藏班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方面的得分均值为3.57,超过中位数3,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具体而言,内地西藏班学生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项上选择“比较符合”和“符合”的比例分别为38.2%和31.3%,合计占69.5%,近7成的人能积极主动将自己在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比如,学生将关于电的知识运用到电器的了解及线路的检测,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商店购物及认识藏区建筑结构,将地理知识运用于规划自己的旅游计划及认识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另外,由于内地西藏班经常会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知识运用机会,他们对知识运用的体验、理解越深刻,越容易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二者相辅相成。有51.7%的学生“能完成课本中的小实验”,有51%的学生能“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调查”。

从总体上看,内地西藏班学生在“学会做事”方面的均值为3.68,且构成的5个方面之均值也在3.5以上。这表明,这些学生虽然孤身在异乡,但是在内地学校教育的引导下“学会做事”能力得到了提高。正是这样的环境,较好地培养了他们独立管理自己生活和学习的能力、自我处理各种困难的能力、学会与身边不同背景的人沟通与协作的能力等,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和服务于西藏经济社会事业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个人背景在“学会做事”上的差异分析

内地西藏班学生虽然都来自西藏,但其学生背景构成却比较复杂。他们在“学会做事”能力上是否因个人背景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呢?通过对学生背景差异性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聚焦讨论内地西藏班这一环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更加明确地揭示出内地西藏班的教育成效。

(一)不同性别学生在“学会做事”上具有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值为2.438(p=0.015),p值小于0.05,具有显著差异。男性学生的均值为134.08,女性学生为131.05,男生略高于女生。性别是影响学生“学会做事”能力的因素。一般而言,男生的表现欲望更强,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使得男生在协作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解决冲突的能力等多个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而女生往往由于羞涩或胆小等,在上述几个方面的主动性不如男生。

(二)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会做事”上具有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值为7.327(p=0.000),达到0.01以下,具有非常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会做事”能力上具有显著差异,9年级学生的均值得分为137.18,非常显著地高于7年级学生的128.31。

(三)父母不同民族构成在“学会做事”上没有显著差异。随着西藏的不断开放,内地西藏班学生的父母在民族构成上主要有4种情况:均为藏族、均为汉族、一藏一汉、其他。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父母是藏族或汉族的情况,即只对前三种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至于其他的民族构成将另文讨论。一般而言,父母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对下一代的成长产生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在内地西藏班的受教育情况。从均值看,父母为“一藏一汉”的学生在“学会做事”能力上的得分为138.69,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均为汉族”(135.08),第三位为“均为藏族”(131.92)。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做进一步检验发现,F值为2.007(p=0.102),未达到0.05以下显著差异。父母不同的民族构成不是影响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会做事”能力差异的因素。

(四)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在“学会做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借鉴人口学和社会学研究经验,我们以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作为代表进行分析。从均值看,父亲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获得了最高分135.85,父亲“小学”的学生得分最低130.08。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F值为3.814(p=0.004),达到0.01以下非常显著差异。在确认方差齐性情况下,以LSD法进行事后比较得知,父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学生在学会做事上的得分高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者,“小学”受教育程度者高于“未上过学”者;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其以上”高于“小学”(见表5)。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是造成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会做事教育成效差异的重要因素。

(五)父母职业构成在“学会做事”上不具有显著差异。如前所述,我们仍选取父亲的职业构成来讨论其对内地西藏班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父亲的职业构成与孩子的学业成就具有相关性[19],父亲的职业构成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结合西藏产业结构特点,我们重点关注父亲职业是公务员、农牧民、经商三种情况。究其原因在于:一是这三种职业构成本身也包含了父亲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职业构成往往是影响子女受教育的重要因素。二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还很不均衡的西藏,公务员与农牧民、经商等不同职业之间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差异还很明显,常常是人们讨论民族教育公平的热点话题之一。结果显示,当父亲职业构成分别为公务员、经商、农牧民时,其内地西藏班学生在“学会做事”方面的均值分别为133、132.7、132.3(见表6)。表面上看,呈依次递减趋势。进一步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F值为0.214(p=0.886),没有达到0.05以下显著差异。内地西藏班学生在“学会做事”能力方面的表现并没有因为父亲职业构成不同而呈现显著性差异。父亲的职业不是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会做事”能力差异的影响因素。在调研过程中,一部分人还对内地西藏班的公平产生质疑,担心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会受到父母职业构成尤其是公务员、干部子女等的影响,担心农牧民子女在内地西藏班受到不公正待遇。这一结果正好对社会流传的言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回应。事实表明,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成长,较少受到父母职业构成的影响,而是主要与内地西藏班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学生的自身努力有关。

表5 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在“学会做事”上的变异数分析摘要表

表6 父亲不同职业构成在“学会做事”上的差异分析表

四、结论与讨论

内地西藏班是我国发展民族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是积极探索异地办学条件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创举。对内地西藏班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在内地学校实现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实现“学会做事”这一重要目标,后者比前者显得更加重要。无论从历史还是未来发展角度看,培养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会做事”所具备的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解决冲突能力、沟通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是因为只有当他们学会了做事,他们才能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学会与不同的民族一起交流甚至交心、一起合作共事、一起求同存异、一起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研究发现:

(一)内地西藏班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事”能力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虽然这一学生群体年龄普遍在13-15岁左右,但在内地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多数学生的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解决冲突能力、沟通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二)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会做事”能力只因性别、年级、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存在显著差异,与父母的民族构成、职业构成没有显著差异。

这表明,作为西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地西藏班取得了积极的办学成效。“学会做事”虽然只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大支柱”之一,但仍可以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和反思内地西藏班这种特殊办学模式的效果,呈现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健康成长情况。

新的历史时期,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实现不同国家之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长远目标。西藏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迎来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而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人”,尤其在于能理解与包容差异、具有较强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具有解决冲突能力等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换句话说,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学会做事”能力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打上了强烈的国际色彩。遗憾的是,西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于东部地区,尤其是西藏、青海和宁夏3省(区),至今尚未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零的突破[20],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会做事”能力的发展。内地西藏班作为西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尽早行动起来,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西藏及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从而为西藏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具体地说,内地西藏班学生毕业后不仅服务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且要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需要,推动西藏和沿线国家及其地区之间的“民心相通”,从而推动西藏自身的发展。可见,内地西藏班进一步完善培养学生“学会做事”能力的教育政策和措施,进而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大支柱”施以教育,不仅是国内促进不同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互联互通的需要,具有深远的意义。

[1] [2][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52,53,54.

[3] [5]中国国情研究会.2002年中国国情研究报告[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262.

[6] 王德清.课堂教学管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79.

[7] [美]丹·海瑞格尔,苏珊·E.杰克逊,小约翰·W.斯洛卡姆.管理学:基于能力的方法(第 10 版)[M].杨振凯,李庚,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4.

[8] 张一纯,王蕴,陈葵晞.组织行为学(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3.

[9] 范文曜,谢维和.2002年教育政策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8.

[10] 边文霞,赵丽红.有效沟通,缔造非凡人际关系的能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29.

[11] 王正青.社会冲突中的和平教育:学校层面的目标与策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22.

[12] [美]卢卡斯.演讲的艺术(第 10 版)[M].顾秋蓓,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6.

[13] 孙时进,卢会志.管理心理学(第2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154.

[14] 梁素娟.《挺经》中的修身成事智慧[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115.

[15] 陈锋,等.爱与自由:外国十大教育家经典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77.

[16]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89.

[17]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5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04.

[18] 王静.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和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1-4.

[19] 李强,等.生命的历程:重大社会事件与中国人的生命轨迹[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72.

[20] 刘琪.“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重庆高教研究,2018(1):12-19.

猜你喜欢

西藏冲突学会
都是西藏的“错”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学会分享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学会分享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