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若干思考
2018-05-05内蒙古财经大学宋任琼
◇ 文/内蒙古财经大学 宋任琼
休闲化、大众化、社会化、自驾化的旅游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决策。旅游业是世界上公认的消耗低、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高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业态,也是世界许多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
一、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及概念内涵
“旅游”从字意上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却不但有“行”的含义,也有观光、娱乐的含义。
“全域旅游”,作为一个概念,比较通行的解释是:“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现在自助游兴起,团队游弱化,很多游客不会按照旅行社指定进行旅游,看哪个景区、住哪个酒店、在哪里吃饭……完全按照游客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走。因此传统旅游业以点、线、面为主发展为“域”,而全域旅游其内涵与传统旅游业发展思路不同。全域旅游的“全域”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空间上打破独立景点的“全域”,参与上打破景区工作人员的“全域”,产业上打破旅游单一发展的“全域”。
总体来说,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是期望通过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构建多元化的发展动力,使得“居民舒心、游客开心、商旅动心”。判断一个区域是否达到全域旅游标准,至少需要符合四项基本标准:一是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二是是否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旅游警察中国人听起来还比较陌生,其实在国外出现得比较早。旅游警察成为本地旅游市场的一张新名片和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游客的“保护神”);三是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四是旅游数据中心是否健全。
二、民族地区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的思路转变
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四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五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互联网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七是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各司其职。八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九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三、正确理解全域旅游,避免陷入一些认识误区
一是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到处建宾馆酒店,恰恰相反,全域旅游更加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千万不能把增加景点景区和宾馆饭店数量、扩大规模等同于发展全域旅游。要防止出现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遍地开花”,四处泛滥。
二是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进行旅游开发。全域旅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三是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条件在近期实行全域旅游,全域旅游要分步推进,切不能搞运动,不能刮风、全域旅游不可无序而为,一哄而起。
四是推进全域旅游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体现差异性。有差异,才有游客,才能发展旅游业,切不可简单复制、粗暴克隆。避免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千域一样的呆滞状况,要形成色彩斑斓、百花争艳、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现代大旅游格局。
四、当前全域旅游主要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转变不够,民族地区多数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思想观念比较僵化,接受新事物比较困难,思路保守,眼光短窄。
二是当前旅游业尚处于初步的观光经济,资源多产品少,看点多卖点少,淡季长旺季短。与需求对接不足,与文化衔接不紧,与各业融合不深,产品链与价值链融合、国际与国内融合程度不足、人才不足等等。
三是历史文化缺乏实体性。如武川县独特的历史文化多存在史籍中,遗址古迹保存不多,文物较少,缺乏展示于人的有效物质载体。
四是基础设施欠佳,管理滞后,景点雷同,差异性不足,文化挖掘不够,缺乏灵魂,低水平重复建设。
五、推进全域旅游的对策
一是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实现跨越,关键是用新的理念引领,以新的理念推进。发展全域旅游要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要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要保护好古村落,留得住乡愁。
二是集中各方智慧搞好顶层设计。坚持强化顶层设计,创新驱动发展,充分整合旅游资源,以新的规划引领旅游发展,以新的模式推进旅游发展,叫响旅游品牌,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三是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建好“三张网”。首先,建好路网。其次,建好游客服务网。加快建设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让外地游客一来,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游客服务中心。再次,建好旅游互联网。要突出信息化平台,把“旅游云”作为重要大数据平台。
四是着力深化旅游体制改革。首先,成立旅发委,把旅游当作一项综合性产业来做、当作一项事业来做。旅发委是综合协调部门,把相关产业融合、关联在一起,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强对旅游业的综合管理。其次,把景区和周边乡村一体化打造。建立景区管委会,把周围村庄划给景区管委会,一体化规划、管理,把乡村当作景区的一部分来打造,让周边乡村与景区浑然一体,为景区增色添彩。最后,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设立“旅游警察”,旅发委牵头,联合有关行政执法监督部门,搞综合执法,解决旅游市场上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
五是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第一要素,没有人才就搞不出精品。全面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成立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旅游业知名专家和企业家担任咨询委员,打造专家智库团队。招募旅游专业大学生当志愿者,选派到旅游专业村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帮助所在村发展旅游。建好培训基地,包括从业人员服饰、礼仪,以及饮食标准、卫生、旅游产品等,都要统一培训、规范运行。
六是要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求突破。一说到旅游,人们就会提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随着旅游不断升级,现在拓展出“商(商务旅游)、养(养生旅游)、学(研学旅游)、闲(休闲度假)、情(情感旅游)、奇(探奇旅游)”等更新、更多的旅游发展要素,这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
七是做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旅游都有淡季、平季、旺季,现在也仍然存在,但是客观来看,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情况产生了,淡旺季的转化也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