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视角下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探讨

2018-05-04孙滢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信息化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传统英语教学无法满足高职英语教育的需求,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是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以“公司简介”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孙滢(1983- ),女,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促使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不断推陈出新,给传统教育教学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移动互联、云技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给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新媒介,也带来了新挑战。如何使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全优化,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需要我们研究与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指的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化教學设计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激励学生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信息获取的帮助者。学生是加工信息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从而培养学习能力。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资源来支持教学。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要充分挖掘慕课、微课等新形式的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也要充分利用移动设备、APP软件、智能语音实验室等打造自主学习环境,甚至可以自主开发游戏软件等丰富教学活动。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让学生在具体意义的情境中学习。信息化教学中,教学过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师要利用信息化资源尽可能地创造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虚拟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强调“协作学习”。通过网络技术,师生可以面对面讨论,也可以远距离沟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要明确协作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协作学习,小组任务是很好的协作学习的策略,带有竞争性的小组活动更有助于学生有效学习。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用大数据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检查教学目标的执行情况,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度,并以此开展教学诊改。

二、高职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

我们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善用互联技术,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高职英语课堂的需求。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的高职英语教育中,英语课堂应如何改革才能适应信息时代呢?笔者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以新职业英语视听说教程中Organization单元的Company Profile(公司简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展现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实际应用。

1.教学分析。英语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节课选自高职高专英语立体化系列教材新职业英语视听说教程1第一单元Organization中“公司简介”模块,共2学时。

授课对象是物流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一定词汇、语法基础,但英语学习仍停留在中学阶段的应试英语和哑巴英语上,特别是基于工作岗位的实际语言交流能力较为薄弱。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立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掌握公司描述时的基本单词和句型,掌握公司组织结构中各部门名称的表达;能力目标是学生能听懂看懂公司简介的文章,并能用英语流利地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重点为掌握公司描述时的基本单词和句型及公司结构中的部门名称词汇,教学难点为能结合PPT汇报公司基本情况。

2.教学策略。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传授知识、找出问题;课上开展活动、内化知识;课后巩固知识、分享作品。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视听、讨论、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等方法,利用蓝墨云班课、蓝鸽智能化语言实验室和自主开发的游戏软件,开展特色活动。根据信息化手段下的数据分析课前制定、课堂及时诊改、课后进一步诊改教学策略,以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在云班课资源库中向学生发送自主学习任务单和音频资料。学生下载音频,完成听力练习;设计一家公司,描述基本情况,画出组织结构图。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在云班课中建立了答疑讨论,学生可以就任务单中的问题跟教师互动、探讨。学生将作业上传至云班课小组任务中,教师下载查看作业、给予评价。

学生的课前作业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描述时用词、句型不准确;二是部分部门名称表达不正确。教师根据作业反馈进行教学诊改,在原设计的两个学习任务中加入新任务——熟记部门名称。

(2)课堂实施。案例导入:课上,教师以顺丰速运的宣传片开启头脑风暴,学生积极思考公司简介中的基本要素。学生在云班课中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教师将其归纳为公司描述和公司结构,并指出学生在课前作业中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三个任务学习。

任务实施:任务一是描述公司基本情况,学生观看视频,填写两家公司的成立时间、主要业务和规模,利用蓝鸽智能语音软件反复跟读对话,练习语音语调,系统分析学生口语成绩,教师及时纠正单词发音。同时,为了检测学生单词、句型掌握情况,教师在云班课中进行相应测试,学生完成提交后即可查看得分。系统自动分析测试结果,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1.9,可见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公司描述的表达方式,教师针对正确率较低的题目进行讲评。任务二是熟记公司部门名称,为了让学生掌握部门名称的中英文表达,教师自主开发软件游戏连连看,学生把对应的中英文部门名称一一找到、消除,轻松、有趣地学习和掌握部门名称的表达方式。任务三是汇报顺丰公司简介,经过两个任务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公司简介的基本表达。教师为物流专业学生选择了顺丰速运布置任务,更好地实现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让学生帮助物流公司完成国际企业宣传。学生下载资源库中顺丰基本情况,在小组中进行任务分工,比如文字介绍、结构图绘制、ppt制作等,教师随堂指导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大家展示顺丰简介,汇报中学生已能完整地介绍顺丰速运基本情况。

总结评价:教师点评各小组的汇报,并要求学生在云班课中互评,投票选出任务完成最好的小组。最后,教师播放微课,归纳公司简介时的注意事项,供学生参考学习。

(3)课后拓展。课后,教师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修改课前设计的公司简介作业,并选择部门职位,简述自己的工作职责,为下一学习模块做准备,小组把公司简介和工作职责介绍拍摄成视频上传至云班课小组任务中。教师下载查看学生作业,并要求学生对课后作业进行互评,作业中学生能熟练使用课堂学习的基本单词和句型,描述公司基本情况,完整展现公司组织结构图。

最后,教师设计问卷,要求学生对整个学习情况进行自评。数据统计显示学生基本掌握公司简介的单词和句型及部门名称词汇,但需增加口语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更有自信。

(4)教学评价。本节课学生成绩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占20%,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前提交的作业给予评分;课堂占60%,根据口语跟读成绩、课堂测试成绩和参与活动的经验值综合评价;课后占20%,由学生根据课后拓展作业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系统评分、学生自评与互评,多元化地考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度。

4.教学效果。

(1)特色创新。本节课在蓝墨云班课的云平台支持下,开展丰富的特色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利用蓝鸽智能化语言实验室,跟读训练,纠正发音,增加了教学的有效性;自主开发设计的连连看游戏软件,让学生玩转部门名称词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课堂中以视频案例为载体,利用宣传片、微课等,增加了教学的真实性。

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智能化的教学诊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2)效果反馈。根据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数据对比显示,信息化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和作业正确率;利用蓝鸽智能化语言实验室和游戏软件,学生的单词记忆、听力能力、口语能力有显著提高。

三、信息技術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1.整合教学内容。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多半来自教材。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资源实现共享,教师要善于整合各种英语教学资料,利用信息化平台分享课件资源、教学信息、学习资料、有声资源、试题库等,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个性化。

2.创新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中,教师也注重教学方法设计,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信息化教学在注重设计教法的同时,更注重设计学法。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教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对英语课程进行设计,借助微课、慕课等鼓励学生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对教师的问题尝试多种可能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丰富教学手段。新媒体和新技术为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了保障,改善传统教学手段枯燥、乏味的状况。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明确信息化教学手段只能辅助教学而不能替代教学,教师要选用合理的手段,优化教学模式,实现最优质的教学。

四、结语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教师要充分认识并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主动学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学习行为与效果、调整师生关系,提升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一春.信息化教学设计实例精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2]秦勤.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索-以经贸英语课程为例[J].海外英语,2015,(11):79-80.

[3]张亮.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J].科教导刊,2014,(11):150.

[4]冯健高.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以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为例[J].科技与教育,2017,(10):45-47.

[5]夏朝阳.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广场, 2011,(3-4):97-99.

[6]谢水璎,黄金花.信息化教学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的课堂设计[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44-46.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