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2018-05-04孙廷兵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对策

【摘要】大学生逃课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而管理者相对缺乏有效应对措施。本文从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方面分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升教师教学艺术、规范学校教学管理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对策

【Abstrct】Students skipping widespread in the student population which, while measures taken against truancy but with little success. From the students, teachers, school management three aspects Students skip class reasons, and in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of art, a series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regulate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in three area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Truancy; reas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孙廷兵(1992.12- ),男,汉族,四川自贡人,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大学学习曾经是很多学子的梦想,然而时至今日,笔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逃课。逃课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逃课有隐性与显性之分。显性逃课,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隐性逃课是指,上课时学生从事与课堂教学无关事情的心理旷课行为,简单说就是“人在心不在”,这是很难界定但普遍的现象。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大学生逃课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质量。本文就大学生逃课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原因探析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从参与大学教学管理三个重要主体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生因素——学习动力不足。

(1)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缺乏。

1)内部动机不强——学生缺乏专业兴趣。内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即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自身,如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等。

内部动机缺乏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高考结束后的学习倦怠,这是大部分中学生都存在的问题。高中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學生长期负重,高考结束后都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大有放飞自我之意。部分高中教师鼓励学生学习,给学生营造一种高考就是学习“终点”,大学很轻松的错觉;另一方面,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对专业不了解。诸多家长和学生在不了解专业内涵要求不考虑学生兴趣的情况下,盲目填报热门专业、新兴专业的现象屡见不鲜。

2)外部刺激不足——学生课业压力小。外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指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部因素引起。外部的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存在于其他情境中,学习活动只是满足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如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避免家长成分带来的不愉快必须学习。本文从考试、就业、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进行探讨

首先,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听课与考试成绩关系不大。目前,许多高校大部分考试课程(主要指必修课程)没能突破单一“再现式”考试手段,考核学生记忆能力的题型居多,考核学生自主性创新、应用知识的题型较少,部分教师考前还划定重点复习范围;而选修课程考核就更加随意:考核大多以论文、设计、制作等方式进行,完成期限、评分标准都比较松动,在加上选修课人数较多,教师很难一一核查,学生往往应付了事。这就导致学生考试压力较小,学习动力缺乏。久而久之,学生认为不认真听课照样能考高分,因此没必要听课,导致大学生隐性逃课。

其次,听课与就业“无关”。曾几何时,就业已经成为选择专业的首要因素了。但是一方面,由于高校职能所在,大部分专业都要求学习通识选修课、基础理论课程,而在学生眼中这些都是与就业“无关”的课程,逃课自然而然产生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给人以本专业就业困难,学习下去没前途,听课还不如考证实在的错觉。

第三,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大学课堂与中小学课堂有很大的差别,师生关系也存在不同,大学课程设置上、学时上都与中小学有巨大差异。大学生作为成人,不可能随时要求老师作出奖惩、强调纪律等等来提高自己积极性,而且课程设置学时有限,教师教学时间有限,往往只能专注教学启发引导,没时间和学生过多交流,给人以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之感。

(2)学生“逃课”行为受到同辈群体影响。“同辈群体”指处于相同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其群体成员在年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比较相近,并经常在一起进行直接的交往与互动。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它是学生自己选择和形成的。

1)学生“逃课”已成为一种“亚文化”。有学者指出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亚文化”。大学生进入校园自然而然与同辈群体接触,学生在与同辈群体交往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同辈群体的价值观念,逃课也往往表现为集体行为,“一起逃课”已经不鲜见。

2)学生“逃课”是寻找同辈群体“归属感”的需要。大学生都有自己基本固定的人际交往圈子,我们所说的“圈子”,实际上就是同辈群体。一名学生为了更好的融入同辈群体,就会倾向于接受群体使用的语言和价值观等,使自己成为“圈内人”。在这样的群体压力和互动下,逃课在同辈的相互作用下便成为一种“亚文化”。

2.教师因素——教学艺术缺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部分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改变。

首先,有些教师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课程乏味、空洞,脱离实际,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法陈旧。

其次,一些教师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重理论轻实践。

再次,教师的考核制度、教学制度与中小学差异较大,导致师生间缺乏了解和沟通。学生不适应新的教学和课堂环境,不适应新的师生关系,认为老师不关心自己,产生了对老师的不信任和反感,隐性逃课随之产生。

3.学校因素——管理制度不合理。

(1)课程设置不合理,公共课、选修课实施效果不理想。加强专业教育是所有高校都注重的,但难免会出现相对忽视选修课和公共课的管理。选修课学生数量过多;忽视人才交流引进,选修课程、主讲教师长期不变学生兴趣自然降低。少数好的选修课又是人满为患。

(2)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管理理念。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但是研究高于教学确是现在诸多大学的现状。大学的各个专业都有其特殊性,教学质量无法采用统一标准去评价。教师评定更注重的是科研成果,教学部分只是课时占一定比例,教学质量并没有太多联系。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逐渐失去对课堂的兴趣,大量“隐性逃课”现象出现

(3)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部分大学校规校纪并未落到实处。校规校纪流于形式,很少有学生因旷课受处罚,校规校纪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导致学生有法不依。再者,学生规模过大,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管理难度大,造成大课逃课率偏高。

三、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对策探讨

解决大学生逃课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即要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增强课堂吸引力,即要提升教师教学艺术;增强学校管理能力,即要增强逃课的外在控制力。

1.学生——严格自我规划,增强学习动力。

(1)进行合理的职业与人生规划,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和人生规划,才能让其在学习中找到奋斗方向,从而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解决大学生逃课的治本之策。

(2)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大学生在同辈群体中感受着来自同伴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外界的种种诱惑。因此,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极其必要。合理規划学习时间应该是提高自我约束力的关键。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

2.教师——提升教学艺术。首先,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是动态变化的,是随着时代发展更新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以往经典理论和知识,而且要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前沿问题、最新成果。

其次,教学内容要与社会实践接轨。传递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只是解决问题,让其觉得能够学以致用,方能减少逃课现象。

再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灵活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对话式、讨论式、课题式的教学方法,技能促进师生交流,又能启发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引导学生探究运用相关知识。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扩大课堂知识容量的同时,使教学更加直观,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学校——加强规范管理。

(1)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范围和数量。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个人培养目标的需求,加大应用型和实践型课程的比重,理论与实践并重;适当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科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学,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培养其独立探究能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前沿问题呈现给学生;扩大选修课范围和数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控制选修课学生规模,方便教学管理与考核。

(2)改进教师考核标准,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在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时,既注重授课数量同时兼顾教学质量;既注重专业科研又兼顾教学科研。

(3)落实教学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监督、反馈机制,合理规范考勤制度。建立专家听课制度,了解教师教学动态;组织教学督导人员及学生代表,动态监测教学质量;合理利用考勤制度,避免滥用或不作为。

(4)改善课程评价,完善学生考评制度。课程评价应该更加突出全面性与灵活性。首先,考试内容在考察学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创新与应用。其次,考试方式更加灵活,课采取平时考察、口试、论文等形式,改变一考定成绩的现状。再次,加大平时分比重,平时分加大考勤分比重。

参考文献:

[1]吴鲁平.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97.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34-155.

[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29.

猜你喜欢

大学生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