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电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5-04李良君何昌国师新利

风能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徒风电岗位

文|李良君,何昌国,师新利

风电行业和专业现状及特点

随着风电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大、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进一步增加,以及风电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企业需要的“蓝领”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要具备更专业的风电知识和技术,具备创新、国际交往能力。

风电行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与装配、电气系统安装、电气系统调试、风电机组运行与维护、风电场运行管理、质量检测等岗位。麦可思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设风电相关专业的院校较少,人才培养数量与社会、行业的需求量相去甚远。

风电学科涉及机械、电气、气动力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风电专业教学要求的实践性非常强,人才的培养既要依靠学校,也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需要授课者、行业企业专家、在校生、在职(求职)者的相互渗透。而目前大多数学校风电专业的现行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在工学交替、产教融合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在风电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面对巨大的风电制造和服务市场,风电人才,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数量上短缺,而且质量、能力也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总结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所形成的,是对旧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特征为:一是招工即招生,学生变成学徒,毕业即就业,学生变成员工。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风电专业多学科、教学要求实践性特别强的特点,尤其适合、也非常有必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现代学徒制。

在风电人才培养中引入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

一、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熟悉国家相关标准,掌握并网风力发电设备控制系统的维修调试技能;具备风电机组安装与调试、风电场运行与监控、风电场检修与维护、风电场建设与管理能力;了解国家、地区优惠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图1 明阳智能公司的培训证书

学校派遣专业教师到风电企业学习与调研,掌握风电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结合风电岗位作业指导书,形成校本教材,以风电岗位典型性任务为载体实施培训。学校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来制定典型工作任务,规划出学徒的企业成长路线,并按路线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最后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

二、教学组织和保障

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工学交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徒的培养。

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做到工学衔接合理,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

(一) 组织保障

建立由学校和企业负责人、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等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研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协调有力、快速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经费保障

实行多元投入体制。设置专项经费,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支持政策,并从办学收益中提取相应比例;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教育培训经费。

(三)机制保障

制定试点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及激励机制,评选并奖励先进实习单位、先进试点班、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师傅和优秀学徒,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并以此为契机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为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四)实训基地保障

利用相关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环境,为现代学徒提供实训实习平台;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融合企业实际需求,让学徒在学校的实训室和企业的培训环境中学到真本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建立学习评价体系

设计和建立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一是实施过程考核。二是创设学徒学习和创作成果展示及各项评优活动平台。三是实施面向学徒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的发展性学习评价,这些评价应贯通校企,全面体现于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学习和实践环节。

四、试点实施

(一) 拓展联合招生招工多元通道

与行业企业合作,分两步走:

第一步:学校先行招生。通过风电行业职业素养的熏陶和职业发展的指导,激发学生认同并选择风电行业;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与学生意愿,组织学生参加“现代学徒制”培养计划。

第二步:实现由学校招生到企业招工的通道。对合作的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和技能评估,充分考虑企业员工提升技能和学历的意愿,校企双方联合探索企业先行招工,通过学校入学考试与资格审核,将企业员工纳入到与正规学历教育并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中。

(二)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行业化与国际化

与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师傅,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组织实习实训;从企业认知实训、校内基本技能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实践、校内外综合实训,到轮岗培养环节,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行业化。引进国内、国际相关企业的职业技能标准作为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内容,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国际化。

(三)构建“技能引领、素质贯通”的课程体系

由风电行业典型的工作岗位技能引领,依据风电工程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从学生入学到企业轮岗实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瞄准企业需求,剖析岗位能力,按照“专业-岗位-能力-任务-项目-课程”构造课程体系;由专业岗位所需核心能力,推导出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实际教学贴近生产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

聘请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与学校专任教师一起,分析各工作岗位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的复杂程度、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能力要求,按照各岗位职业成长规律,不断优化、完善课程教学模块。

(四)实行双导师制

学校专业教师与参与学徒项目的师傅共同备课,最终共同完成校企交替式课程的授课计划。在小班教学的基础上实行班组制,由5名左右学生/学徒组成一个班组,学校和企业为每个班组配备一名企业师傅和学校专业教师,即“双导师”制,通过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进行技能人才培养。

图2 学徒制学员在师傅指导下实践培训

表1 风电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岗位轮训

取得成效及推广展望

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训课程学习,牢固掌握风电专业相关技能,经过企业的考核,取得与风电设备和风电场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向各大风电企业推荐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优秀毕业生,通过高质量就业提升学徒培养项目的吸引力,吸引更多风电企业加盟现代学徒制培养。

将风电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本校其他具有相应基础且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专业,如机电一体化、光伏发电、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同时将本专业在“现代学徒制”取得的成果与经验,直接或间接推广应用于其他兄弟院校。

猜你喜欢

学徒风电岗位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重齿风电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