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2018-05-04徐佩怡黄国良夏轻忆
徐佩怡 黄国良 夏轻忆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
煤炭行业作为环境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企业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愈加重视,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受到了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关注。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制度因素、媒体、公司特征、治理因素等。但已有研究尚未关注国企高管自身拥有的“准官员”特征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当国企高管具有不同政治晋升预期时,采取的管理决策行为也会有所不同。在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中环境决策和行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政治晋升预期是否会对高管的环境决策、行为以及披露意愿产生影响,以及影响是负面或正面都有待考证。鉴于此,本文基于我国A股煤炭行业上市公司2008-2016年数据,实证检验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1 文献回顾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制定的重大战略步骤之一,但目前阶段,国企内部管理层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相互交流及交叉任职现象普遍存在,这为开展高管政治晋升研究提供了基础。部分学者将高管政治晋升作为隐性激励机制进行研究,与金钱激励进行比较。学者研究发现政治晋升对高管行为的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国企高管政治晋升会使得管理层倾向于承担风险、建设形象工程、公款消费、跑官寻租、过度投资或进行盈余管理。另一方面,政治晋升有助于减少管理层违规腐败的行为、抑制在职消费,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
现有文献主要从外部、内部两方面分析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制度因素、媒体、外部压力等。特定的法律法规以及机构颁布的规章制度以及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考虑外部监督机制,媒体报道有利于提升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另外,学者发现外部压力、地方政府、市场压力也会对提升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影响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公司特征、治理特征等因素。此外,有学者关注激励制度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但仅限于高管薪酬激励。
总体而言,在国企高管具备“准官员”特征这一制度背景下,研究发现政治晋升对管理者行为具有双面性影响,但尚未有学者关注政治晋升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此,本文将检验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2 研究假设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在当前环境保护呼声强烈的情况下,要求企业承担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责任。由于企业声誉会影响到国企高管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对有较高政治晋升机会的国企高管而言,为了自身晋升道路会努力构建良好的企业声誉。研究表明,高管晋升激励有助于约束管理层的不当行为,使其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提升企业业绩。国企高管为了树立企业优质的形象,向公众传递其履行社会责任、注重环保的信号,会更多地披露企业环境信息,吸引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从而使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上升。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越强,晋升激励作用可能会更加显著,进而有助于管理层规范自身行为,采取有助于提升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生产、经营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1a。
H1a: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越强,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另一方面,在政治晋升的激励下,国企高管会乐于承担更多风险,采取风险行为建设形象工程,或是做出过度投资和盈余管理行为以满足晋升的考核需求,并且国企高管更容易发生公款消费、跑官寻租等隐性腐败行为。当高管政治晋升预期越强时,会更在意自身的晋升道路,一旦企业存在破坏环境等对企业形象不利的环境信息,由于个人私利倾向,国企高管会尽可能地采取相关措施来隐藏负面信息,避免利益相关者对其产生不佳的印象,导致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下降。基于以上讨论,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1b。
H1b: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越强,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低。
国企高管的主要职位有董事长和总经理,但两个职位在工作职能、任命方式、权利义务等方面不尽相同。国企董事长作为国家任命的企业法人代表,需要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而国企总经理则需要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现有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董事长更关注政治激励,而总经理则更关注物质激励,当存在晋升机会时,两种激励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宋德舜(2004)研究发现董事长比总经理更加重视政治激励而非物质激励。因此,董事长和总经理对政治晋升预期做出的反应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采取不同程度的管理层行为,进而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效果也会不同。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2。
H2:与总经理相比,国企董事长政治晋升预期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更加显著。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和数据来源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本文选取2008-2016年A股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以及存在缺失数据的样本,最终样本总数为208个。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上市公司年报、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
3.2 变量定义
3.2.1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指数衡量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主要从上市公司年报、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手工搜集相关数据。本文基于上证交易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以及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等条例,参考已有研究,从环境投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环境业绩与环境治理、环境管理和政府监管与机构认证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主要指标定量披露赋值2分,定性披露赋值1分,否则为0分。部分指标如环境管理和政府监管及机构认证由于难以进行定量披露,采取是否披露相关信息的判断标准进行赋值,披露赋值1分,否则为0分。汇总各项目赋值得分,并除以最大的可能赋值得分,得到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指数(EDI)。
3.2.2 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
本文对高管政治晋升定义采用王曾等(2014)提出的概念范围,将实际观测到的高管离职后职位变更为政府官员、控股母公司党委(副)书记和控股公司(副)董事长或(副)总经理定义为政治晋升。本文衡量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区分董事长和总经理样本,国企董事长政治晋升预期为Promt1,国企总经理政治晋升预期为Promt2。借鉴已有研究,采用以下6个特征变量来构建综合指标Promt,度量国企董事长(总经理)政治晋升预期。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市长视角”,举全市力量打破部门藩篱、创新机构和管理机制才能做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牵头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般应成立由书记或政府主官为核心,各主要单位一把手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委员会(简称:建委会),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规划和重大事项决策。同时,建委会下设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办公室,负责智慧城市日常建设和协调工作。
(1)企业业绩(Rev)。国资委于2016年颁发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明确企业负责人薪酬包括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绩效是考核管理层的重要标准之一,且会影响国企高管的晋升考核。本文采用营业收入增长率衡量企业业绩,当营业收入增长率大于行业平均值时,Rev赋值为1,否则为0。
(2)前任高管政治晋升预期(Ex)。从企业高管变更的数据出发,结合企业高管的任职名单,通过百度网、新浪财经网、企业年报等搜集企业高管的个人简历。如若发现某企业高管在t年上半年(7月1日之前)政治晋升,则赋值t-1年为1,其他情况赋值为0;若企业高管在t年下半年(7月1日之后)政治晋升,则将t-1年和t年均赋值为1,其他情况赋值为0。
(3)学历情况(Edu)。具有高学历如博士学位的国企高管更有可能获得政治晋升的机会。若国企高管具有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则Edu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4)年龄(Age)。企业高管年龄越大,可能会由于到达强制退休年龄而不再担任企业的管理层职位,晋升的空间较小。在以人才为导向的现代社会,干部和领导层逐渐趋于年轻化。国企高管的年龄越小,政治晋升的可能性越大。若国企高管年龄大于52岁,则Age赋值为0,否则为1。
(5)性别(Sex)。女性担任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的比例相对较少,男性获得政治晋升机会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若国企高管的性别为男性,则Sex赋值为1,女性则赋值为0。
(6)政治背景(ID)。拥有政府工作经验和背景的国企高管可接触到更多政治资源,尤其是人脉资源和社交网络,相对而言其获得政治晋升的可能性和机会都比较大。若国企高管曾任或现在兼任政府部门职位,则ID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3.2.3 控制变量
借鉴现有研究,本文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内部控制(IC)、净资产收益率(Roe)、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两职兼任(Same)、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董事会规模(Scale)、独立董事占比(Idp)以及年度虚拟变量(Year)。具体变量及定义见表1。
表1 各变量及其定义
3.3 模型建立
为检验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本文构建回归模型:
(1)
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指数(EDI)的均值为0.36,极大值为0.98,极小值为0,表明煤炭行业各个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情况差异较大。国企董事长政治晋升预期(Promt1)均值2.79高于国企总经理政治晋升预期(Promt2)均值2.02,说明煤炭企业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政治晋升预期高于总经理的政治晋升预期。
4.2 相关性分析
模型中主要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见表3。表3中各自变量之间Pearson系数大部分值都在0.3以下,表明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均小于2.5,也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模型中大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显著相关,说明模型变量选取相对合理。采用变量Promt1进行分析,结果也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2 描述性统计
4.3 回归分析
针对回归模型(1),分别采用董事长和总经理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董事长样本回归结果来看,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19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支持研究假设H1b,即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煤炭企业上市公司国企高管在拥有较高的政治晋升预期时,可能会采取更加激进的行为,并且隐藏对企业形象不利的环境消息,尽量在表面上维持企业和自身的良好形象,导致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下降。
而从总经理样本回归结果来看,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负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支持假设H2,说明国有企业董事长比总经理更加关注政治晋升,而总经理在面对不同政治晋升机会时,采取的决策和行为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表3 相关性分析
注:*、**、***分别代表10%、5%、1%的显著性水平
表4 回归检验结果
注:*、**、***分别代表10%、5%、1%的显著性水平
4.4 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以下三方面的稳健性测试。
(1)在回归模型中添加其他可能影响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变量,参考毕茜、刘佟、李强的研究,加入总资产增长率和监事会人数分别作为公司成长性、治理特征的控制变量。
(2)参考曹伟的研究,以企业业绩(Rev)、前任高管政治晋升预期(Ex)、学历情况(Edu)和年龄(Age)4个特征变量构建度量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的综合指标。
(3)度量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时,分别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代替营业收入增长率计算企业业绩(Rev)。
以上三方面稳健性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保持不变,可以认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5 结语
本文选取2008-2016年A股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探究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企董事长政治晋升预期越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低;总经理政治晋升预期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负面影响并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为了提高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和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强制要求披露定量或定性的环境信息,并加强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力度。此外,为了增强衡量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可比性和规范性,应当制定统一的环境信息披露指标和考核标准。
(2)除了加快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的改革,还应当重视高管政治晋升这一国企高管激励形式的改革。合理安排高管政治晋升,建立更加完善的国企高管评价和考核体系,以减少政治晋升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总经理和董事长对政治晋升预期的敏感度不同,应当建立不同的考核标准和体系,适当结合薪酬激励,完善国企高管激励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 毕茜,彭珏,左永彦.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公司治理和环境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12(7)
[2] 沈洪涛,冯杰.舆论监督、政府监管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12(2)
[3] 潘妙丽,刘源,陈峥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及其经济后果研究——来自环境“污染门”及配对公司的实证证据[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2(3)
[4] 李强,朱杨慧.外部压力、公司治理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基于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经济与管理,2014(3)
[5] 杨瑞龙,王元,聂辉华.“准官员”的晋升机制:来自中国央企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3(3)
[6] 宋增基,郭桂玺,张宗益.公司经营者物质报酬、政治激励与经营绩效——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4)
[7] 宋德舜.国有控股、最高决策者激励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4(3)
[8] Kini O, Williams R. Tournament incentives, firm risk, and corporate polici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2(2)
[9] 曹伟,杨德明,赵璨.政治晋升预期与高管腐败——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动态,2016(2)
[10] 卢馨,何雨晴,吴婷.国企高管政治晋升激励是长久之计吗?[J].经济管理,2016(7)
[11] 王曾,符国群,黄丹阳等.国有企业CEO“政治晋升”与“在职消费”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4(5)
[12] 李强,冯波.高管激励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关系研究——基于政府和市场调节作用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2)
[13] Kato T, Long C. Tournaments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 in China's listed firms:New evidence[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