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说唱词话》同素逆序双音词研究
2018-05-04李福唐
李福唐
(宜春学院 文传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同素逆序双音词*学界对此有不同称法,如郑奠等称之为“字序对换的双音词”(参见郑奠:《古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中国语文》1964年第6期,第445-453页;张永绵:《近代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中国语文》1980年第3期,第177-183页)。曹先擢称之为“同素异序词”(参见曹先擢:《并列式同素异序同义词》,《中国语文》1979年第6期,第406-411页)。丁勉哉等称之为“同素词”(参见丁勉哉:《同素词的结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学术月刊》1957年第2期,第48-54页;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67-178页)。佟慧君称之为“同素反序词”(参见佟慧君:《常用同素反序词辨析》,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9页)。谭汝为称之为“同素逆序词”(参见谭汝为:《同素逆序词四论》,《词汇学新研究——首届全国现代汉语词汇学术讨论会选集》,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146-161页)。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已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各种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其中研究专书中同素逆序词的成果也颇多,如王森等(2000)*王森、王毅:《〈金瓶梅词话〉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第125-135页。、黄建宁 (2001)*黄建宁:《〈太平经〉中的同素异序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62-66页。、田照军等(2008)*田照军、肖岚:《〈汤显祖戏曲集〉字序对换的双音词初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64-66页。和曹小云 (2009)*曹小云:《〈唐律疏议〉同素异序双音词研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55-60页。等。《明成化说唱词话》(下文简称“《成化》”)属于小说体系的唱本,是鼓词、弹词的祖先,一般以七言叙述体唱句为主,间有“说”“白”及“攒十字”的小段。这种曲艺形式曾因统治者的严禁和士大夫的轻视而散失殆尽,这批文本的发现让人们得以看到元明“说唱词话”的原貌,是一份珍贵的“同时资料”。《成化》一经发现,就受到学界的重视,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中国俗文
学的最早刻本,文献价值较高。对《成化》的研究,目前大多从文学角度展开,从语言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本文拟探究《成化》中的同素逆序双音词,并将其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及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窥见同素逆序双音词演变的轨迹,以期为今后的语文辞书编纂及订补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成化》中同素逆序双音词及其现代变化
《成化》中的同素逆序双音词可分成两大类:一是两个词形共现的同素逆序双音词;二是只出现一个词形的单向式同素逆序双音词。两类同素逆序双
音词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一)两式共现的同素逆序双音词
根据发展变化,《成化》中两式共现的同素逆序双音词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成化》中AB、BA两式共现,在现代汉语中AB、BA两式皆沿用*本文所说现代汉语中有无某词、以何种形式出现,均以《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7版)所收词为准。。例:
【前日】【日前】
(1)元帅得知,怎生是好?前日一匹马有病死了,说道喂草不到,饿死了。那二人被杀了。今日不见此马,我二人性命难存。(《张文贵传》)
(2)日前使人家来说,你们只当耳边风。(《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
两词都是“前些日子、之前”的意思,在句中作时间状语,常与“今日”“如今”等词对举。“前日”还有“前天”之意,如白居易《赠梦得》诗:“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
【日后】【后日】
(3)大儿子,所有弟媳妇张氏一段事,因他久后不说便好,倘或日后要与前夫报冤,犯了包家之手,如之奈何?(《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
(4)秀才传示知县:“你把女儿还他,万事都休;不还他,由你,后日难见包公。”(《包待制陈州粜米记》)
两词都作副词,都有“今后、此后”的意思。“后日”还有“后天”之意,如:“好歹等那人明日回复,后日你陪我去寻他。”(《型世言》第二十六回)
【前生】【生前】
(5)生死前生皆分定,怕死贪生做甚人?(《张文贵传》)
(6)此事生前曾结会,五百年前非是今。(《张文贵传》)
两词都有“前世”的意思。“生前”此义唐代已见,如:“仆二人,王粲、徐干也。足下生前是刘桢,为坤明侍中,以纳赂金谪为小吏,公今当不知矣。然公言辞历历,犹有记室音旨。”(《玄怪录》卷二)“生前”还可以指“死者还活着的时候”,《汉语大词典》“生前”条阙失“前世”义项,当补。在现代汉语中“前生/生前”不再是同义词。
【喜欢】【欢喜】
(7)来日巳时兴人马,个个儿郎尽喜欢。(《花关索传》)
(8)关索见说心欢喜,见他好个大将军。(《花关索传》)
两词中古已见,清代还使用“欢喜”,如:“不想两个媳妇这一圆和,老爷又这一夸奖,况且安老爷向日的方正脾气,从不听得他轻易夸一句儿子的,今日忽然这样谈起来,欢喜得老夫妻之间太太也合老爷闹了个‘礼行科’。”(《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在现代汉语中沿用。
这类词语还有:愿心/心愿、魂灵/灵魂、往来/ 来往、夜半/半夜、万千/千万等。
2.《成化》中AB、BA两式共现,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AB式沿用,BA式消亡。例:
【留传】【传留】
(9)听唱包龙图一本,留传劝谕世间人。(《包待制出身传》)
(10)盘古王,分天下,传留己[几]代。(《薛仁贵跨海征辽故事》)
“留传”中古已见,“传留”明代始见,清代还在使用,如:“飞将军数奇,古今来大概如此。老先生这样功劳,至今还屈在卑位。这做诗的事,小弟自是领教。但老先生这一番汗马的功劳,限于资格,料是不能载入史册的了。须得几位大手笔撰述一番,各家文集里传留下去,也不埋没了这半生忠悃。”(《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在现代汉语中“留传”沿用,“传留”消亡。
【姓名】【名姓】
(11)这夫人道:“相公,此事理会不得。不知他姓名,亦不知他乡贯住处。”(《张文贵传》)
(12)好生前来通名姓,今朝降伏汉家人。(《花关索传》)
两词上古已见,清代还在使用,如:“你或是为父母兄弟,你告诉我姓名,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在现代汉语中“姓名”沿用,“名姓”只保存在闽方言里。这类词语还有:禀告/告禀、拷打/打拷、泄漏/漏泄、众人/人众、吉凶/凶吉、鬼神/神鬼、方才/才方、途程/程途等。
3.《成化》中AB、BA两式共现,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AB、BA两式均消亡。例:
【知闻】【闻知】
(13)婆婆两眼双流泪,伏惟丞相愿知闻。(《仁宗认母传》)
(14)闻知四个皇亲歹,了事朝官不敢行。(《包待制陈州粜米记》)
两词中古已见,清代还常使用,如:“再者,使外人闻知,亦甚不雅观。”(《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孙家铁棒久知闻,履真小圣声名播。”(《后西游记》第二十三回)
(二)单向式同素逆序双音词
《成化》中的单向式同素逆序双音词及其变化,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成化》中只出现 BA式,在现代汉语中AB、BA 两式并用。例:
【熬煎】
(15)没由写下休书去,将他却打熬煎。(《刘知远还乡白兔记》)
“煎熬”比喻折磨,明代文献已经使用,如:“乱纷纷眼前零落,急穰穰心下煎熬。”(冯惟敏《不伏老》第四折)
【平生】
(16)如今先取得成都府,西川五十四州,尽属我汉家所管,尽教军兵,都去成都府驻扎,却去下西川三十四州了。那时节是我平生愿足。(《花关索传》)
“生平”明代文献已常使用,如: “生平无他愿,愿作直言臣。”(《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卷二十六)
2.《成化》中只出现 BA式, 在现代汉语中只用 AB式。例:
【气力】
(17)醉后不知南共北,浑身气力并无星。(《张文贵传》)
“力气”明代文献已经使用,如:“闵母口虽答应,心里想道:有甚力气与这小猢狲翻绵衣,反坐住了,不肯动身。”(《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卷十一)在现代汉语中“力气”沿用。
【导引】
(18)大一班,小一班,两边导引。(《仁宗认母传》)
“引导”明代文献已经使用,如:“此去四五里路程,至今枝叶繁茂,请先乘了车子,我们引导。”(《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卷三十)在现代汉语中“引导”沿用。
【宿歇】
(19)有一秀才来宿歇,此人言道姓张人。(《张文贵传》)“歇宿”明代文献已经使用,如:“光武大喜,着邓禹就帐里歇宿。”(《国朝忠传》)“宿歇”元代已见,清代还在使用,如:“日间在潜亭上眺望,晚里归房宿歇,摸一摸,床头间五百文一个也不见了。”(《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在现代汉语中“歇宿”沿用。
【养赡】
(20)我在此山中,讨些少金银钱物,养赡军马。(《花关索传》)
“赡养”上古已见,明代文献也常使用,如:“多蒙老官厚恩赐,我日工赡养老母足矣。”(《详刑公案》卷八)“养赡”中古已见,清代还常使用,如:“及至我要请他母女到家养赡,他又再三推辞。”(《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在现代汉语中“赡养”沿用。这类词语还有“钱纸、赏玩、须胡、争竞”等。
袁宾认为,逆序词语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近代汉语属于双音词的逐渐凝固时期,当词序尚未完全凝固时,自然可前可后。二是有时逆序词与方言习惯有关,如“姓名/名姓”等,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名姓”等词语已经被淘汰,但在闽方言中还在继续使用。另如“知闻、气力”等词也没有完全消亡,而是保存在现代汉语的方言里。三是有时是为了调平仄、凑韵脚而临时调换词序*袁宾:《近代汉语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19页。。
二、与上古、清代、现代同素逆序双音词的比较
笔者选择《史记》《成化》和《红楼梦》作为西汉、明代和清代的代表语料,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出现的部分同素逆序双音词进行比较,其使用情况见表1(表中用甲、乙分别表示AB、BA两式)。
由表1可见,同素逆序双音词的发展是不整齐的,往往伴随大量的脱落且具有反复性。有些词可能很早的时候成对出现,后来变成甲式或乙式,现在仍然成对出现,如“生平/平生”;有些词由成对变成乙式再到甲式,如“姓名/名姓”等。同素逆序双音词发展曲折,具有连续性,时代相距较近的变化不显著,时代相距久远的变化较大,如《史记》中同素逆序双音词有62对*韩陈其:《〈史记〉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第211-216页。,成对出现的到《成化》《红楼梦》以及现在仍然成对出现的有6组,而《成化》中成对出现到《红楼梦》中仍然成对出现的有16组,体现了同素逆序双音词的连续性。从《史记》到《成化》出现的相同的同素逆序双音词很少,从《成化》到《红楼梦》相同的同素逆序双音词则出现很多。可见,时代相近的同素逆序双音词变化不大,时代相距较远的则变化较大。
表1 《史记》《成化》《红楼梦》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部分同素逆序双音词比较表
逆序词中的某一个消失,其原因主要是声调顺序和意义差别。同素逆序双音词发展到现代汉语,以AB形式保留下来的,大部分符合“平、上、去、入”四声的顺序。汉语构词讲究音节和谐,语素以四声为序,能体现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如“宿歇/歇宿”“挂牵/牵挂”等同素逆序双音词,在现代汉语中只保留后一序,当与声调顺序有关。当然,意义差别的作用也不可忽略,人们在选择字序时习惯于尊者在前、卑者在后;通指在前、专指在后;吉、正、好义之词在前,凶、反、坏义之词在后等,这源于汉族的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等因素*曹小云:《〈唐律疏议〉同素异序双音词研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55-60页。。
《成化》中的同素逆序双音词有些可能只是为了押韵而采用的,但大多“反映了汉语词汇复音化过程中语素结合的灵活性和构词的功能,解决了语言发展中词义的丰富性、多样性与表达的单一性、明确性之间的矛盾,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徐时仪:《近代汉语词汇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53页。本文的研究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成化》中没有BA式的某词,并不代表在明代的其他文献中也没有,要深入研究这种现象,还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内作系统的考察与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