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培养创新型人才
2018-05-03马莹樊超波
马莹 樊超波
摘要: 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所谓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特殊人才。独立学院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生实践能力,而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Abstract: Cultivating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so-called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are special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spirit, innovative ability and ability to obtain innovative results.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subject compet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integrating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and out of class, and it is an effective carrier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creative ability, teamwork spirit, practical problems and practical ability.
關键词: 创新;学科竞赛;独立学院;应用型
Key words: innovation;academic competition;independent college;applied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4-0279-03
0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然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然而,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路线。
学科竞赛既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课外中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拓展综合素质的平台及载体,因而,在独立学院开展关于学科竞赛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在独立学院中进行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体制,本身就具有创新性,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便于根据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的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培养;第二,部分独立学院与企事业联合办学或有战略合作关系,为开展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了独有的条件,顺应了学科竞赛的多样性、实践性和实效性,通过学校与企事业的即时交流,将竞赛成果及时转化为有应用价值的项目,充分得到了竞赛成果的开发利用,体现了其实用价值。因而,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背景与意义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构筑以此为目标的现代高效教学管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极为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科竞赛成为高校普遍关注和重视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学科竞赛和高等学校各专业的课堂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均存在密切联系,不仅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拓展学生知识面方面大有益处,还十分有利于课程教学改革及实验室建设工作,同时还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如此,学科竞赛对于高校的学风建设还存在一定影响,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可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再加上学科竞赛本身的组织性、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学生在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渐形成自身独立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2 目前独立学院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高校基本都认可学科竞赛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也将大学生学科竞赛纳入到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使其在高校教学规划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尽管如此,在实际的学科竞赛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2.1 学科竞赛缺乏政策支持
学科竞赛的作用不容忽视,但由于一些高校的学科竞赛没有政策支持,很多情况下都是仓促准备、潦草收场,未将学科竞赛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而学科竞赛政策支持的缺乏主要是由于高校领导对学科竞赛的重视不够,未真正意识到学科竞赛对当前大学生的重要性,且未在政策支持下开展的学科竞赛后续的宣传等工作更是困难重重,故而导致学生的参与性不高。
2.2 学科竞赛缺乏制度保证
学科竞赛和课堂教学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学科竞赛并不是院系日常工作管理内容,也不是正常教学体系之内的,再加上现阶段学科竞赛尚未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在缺乏制度保障下的学科竞赛困难重重。由于高校专业众多,使得大学生学科竞赛种类繁多,而要想支撑住如此繁多的学科竞赛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保证,导致学科竞赛项目设置十分混乱,甚至部分高校仅将学科竞赛当做是一项课外活动,并未设立专项经费,而缺少资金支持的学科竞赛,势必会影响其规模及参与人数,客观上降低师生的参与兴趣。
2.3 学科竞赛激励机制滞后
由于大学生学科竞赛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的参与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意味着学科竞赛的开展不仅要花费大量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花费大量指导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而指导教师对参与学生的指导培训必然会挤占正常的教学时间,客观上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若学科竞赛相应的激励机制未跟上,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动力将大大降低,且参与的学生也可能会面临缺少训练平台的问题,导致学科竞赛无法长期良性的循环开展下去。
3 开展学科竞赛重在建立长效机制
学科竞赛对于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很多高校对此都深表认同,但要想长期坚持开展学科竞赛,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学科竞赛工作机制,只有在硬件配套、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及政策支持等保障措施相对完善的情况下,学科竞赛才能获得长效发展,进而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助益。
3.1 组织机制
要想确保学科竞赛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制度机制。第一步,应设立明确的组织机构,同时成立学科竞赛领导小组,组长的职责是安排顶层规划,并领导小组下设学科竞赛管理办公室,做好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策划、协调和管理工作;教研室负责具体的学科竞赛的实施工作,属于承办单位。第二步,学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科竞赛中,大力培育学生科技社团,为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供便利,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促进学科竞赛的良性长效发展。
3.2 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创新学分制度,可大大激发学科竞赛活动发展,良性的激励机制可确保学科竞赛的长远发展。学生要想获得创新学分,除了发明专利产品、学术活动、发表论文等途径外,最主要的渠道是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所得,如此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将大大加强。同时,还应设立创新奖学金,用于表彰在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个体及集体;教师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记入教学工作量,在绩效考核体系中体现出来,适当表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
3.3 建立基地
学科竞赛的实践性极强,为使大学生学科竞赛真正的发挥作用,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是必要条件。为此,校内实验室应以多种项目形式面向学生开放,比如科研型、自選实验项目型、科技活动型等形式,确保全校学生都有条件或机会能够参与到各个项目中去,为学生参与各类项目提供便利。创新基地的建设需依托相应学科,将创新和实践联系起来,整合社会资源,利用联合办学等方式在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基地。
3.4 经费投入
学科竞赛的开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为更好地保证学科竞赛开展,应设立专项经费,并加强经费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将学生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激发出来,使更多的学生拥有参与科研实验训练的机会和条件。为加强经费投入,高校应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加强和社会各企业的合作,吸纳社会资金,双方互惠互利,共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 学科竞赛要取得成效必须抓住几个重点环节
学科竞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要想学科竞赛真正的发挥作用,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突出重点环节,方能取得成效。
4.1 学生主体
学生作为学科竞赛的主体,对于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保证一项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学校首先要做的是尽量广泛地宣传学科竞赛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自身不仅是学科竞赛的主体,同时也是学科竞赛的最大受益者,动员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学科竞赛中,鼓励大学生组建专业科技社团,同时培养骨干分子发挥榜样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科竞赛活动中。
4.2 教授主导
教师作为学科竞赛的引导者,全程指导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在学科竞赛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广大教师应积极协调自身时间,积极担任学科竞赛导师,将学科竞赛和课程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完成实践能力提升。
4.3 企业参与
教育改革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学科竞赛亦是如此,企业参与必不可少。随着学科竞赛社会认可度的提升,企业逐渐的开始以各种形式赞助学校的学科竞赛。
4.4 营造氛围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影响,而要想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丰富校园文化的新内涵,培育创新文化。②举办名家论坛、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学术沙龙、科技成果报告会。③营造一个民主、开放、进取的文化环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趋向,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创造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5 启示与结语
21世纪渴求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卓越、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举办学科竞赛的初衷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更高层次就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毅力和遭遇挫折的勇气。学科竞赛精神的延续与扩展表现于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学生在后续实践课中特有的专注和投入。通过对学院学科竞赛开展情况及学科竞赛取得成绩的分析,可见我院已逐步探索出一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型大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高云鹏,滕召胜,黎福海,周朝霞.开放实验室与学科竞赛平台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4).
[2]刘长宏,戚向阳,薛猛,王刚,张恒庆.“四层次、三维度”学科竞赛体制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1).
[3]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 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数学,2009(05).
[4]王越,韩力,沈伯弘,赵显利,俞信,胡克旺,谷千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