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孕激素联合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效果观察

2018-05-03李翠芬刘燕燕杨宇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孕激素宫腔镜

李翠芬 刘燕燕 杨宇峰

【摘要】 目的 观察宫腔镜、孕激素联合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的效果。方法 7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6例。对照组应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 实验组应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癌变率、受孕率和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6/36), 低于实验组的91.7%(33/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97, P=0.0320<0.05)。对照组癌变率为5.6%(2/36), 受孕率为38.9%(14/36), 复发率为25.0%(9/36);实验组癌变率、受孕率及复发率分别为2.8%(1/36)、88.9%(32/36)、5.6%(2/36);两组癌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8, P=0.5553>0.05);实验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5050、5.2578, P=0.0000、0.0218<0.05)。结论 宫腔镜、孕激素联合治疗对提高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治疗效果与受孕率意义显著, 同时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孕激素;宫腔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75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属于子宫内膜的一种癌前病变, 其是引起患者月经增多、不孕、癌变的主要原因, 严重影响着广大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研究发现[1], 由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导致的不育率在20%~70%, 特别是

≤40岁的患者, 合并不育的发生率≥90%。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癌变率高达15%左右, 重度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癌变率达30%~50%。就目前而言, 子宫切除根治术是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主要手段, 其根本目的是防止患者发生癌变, 但因为会造成较大的创伤, 且无法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患者接受度普遍较低[2]。积极探寻安全有效同时可保全子宫的治疗方法是临床焦点性问题。本文选取选取2014年8月~

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 全部入选患者均经分段诊刮病理确诊, 存在生育需求, 不适宜进行子宫切除术, 将近期服用过激素药物、生殖器官存在出血性疾病、恶性病变、孕激素禁忌证等患者排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

45岁, 平均年龄(26.8±6.1)岁;其中轻度17例, 中度15例, 重度4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4~46岁, 平均年龄(27.6±6.2)岁;其中轻度20例, 中度13例, 重度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应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 160 mg/d, 待病变完全消失后停止给药。实验组应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 具体方法:予以静脉麻醉, 采用浓度为生理氯化钠溶液作为膨宫介质, 调整膨宫压力在120~180 mm Hg(1 mm Hg=0.133 kPa), 首先采用环形电极对局部子宫内膜进行切除, 在进行滚球电级汽化电切, 使深部内膜发生进一步破坏, 病变组织及时进行病理检查。电凝、电切功效分别为60 W、100 W。术后按照与对照组相同剂量的醋酸甲羟孕酮, 待病变完全消失后停止给药。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24个月的随访, 间隔3个月进行1次门诊复查, 对腹痛、月经情况和月经量等进行观察, 通过子宫内膜诊刮的方式对子宫内膜病变消失情况进行判断, 对受孕情况、复发和癌变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及比较。

1. 4 疗效评价标准 病变完全消失为治愈;病理级别较治疗前降低, 出现内膜蜕膜样变为有效;病理级别无任何改变或病情明显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3]。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 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 低于实验组的9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癌变、受孕及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癌变率为5.6%(2/36), 受孕率为38.9%(14/36), 复发率为25.0%(9/36);实验组癌变率、受孕率及复发率分别为2.8%(1/36)、88.9%(32/36)、5.6%(2/36)。两组癌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8, P=0.5553>0.05);实验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5050、5.2578, P=0.0000、0.0218<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女性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生活方式的逐年变化,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患病数量逐年增多, 该病在治疗后依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临床重视度较高。孕激素类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可对内膜增生进行有效抑制, 在治疗无效时需实施子宫切除术。研究文献报道[4-8], 尽管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方法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癌变率却高达50%以上, 由此认定,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对孕激素治疗敏感性较低, 特别是绝经后女性。子宫切除的治疗方法无法使患者剩余功能得以保全, 还会切断卵巢大量血供, 引起残留卵巢早衰, 同时导致性激素改变, 从而使患者出现以阴道干涩、潮热多汗为主要症状的围绝经期症状, 大多数患者表示难以接受[9, 10]。正因为孕激素保守治疗和子宫切除临床局限性都比较大, 因此, 必须重新选择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以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主要通过微波、激光、电凝等方法使子宫内膜功能层和部分基底层发生破坏, 进而使子宫内膜丧失对卵巢激素产生作用的反应能力, 达到治愈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目标。研究证实[11],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等有点, 同时可避免切除子宫, 微创优势显著。但因为该术式无法将内膜彻底切除, 子宫内膜较强的再生能力会导致部分病例病情复发, 术后予以孕激素治疗, 可有效预防复发, 提高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 两组癌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受孕率高于对照组,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宫腔镜、孕激素联合治疗对提高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治疗效果与受孕率意义显著, 同时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蕾, 丁岩. 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效果观察.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 12(5):375-376.

[2] 黄永芳, 严玮. 宫腔镜、孕激素联合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疗效分析. 中国医刊, 2013, 48(1):69-71.

[3] 赵蕾, 丁岩, 马俊旗, 等. 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8例疗效观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4(12):1384- 1386.

[4] 古雅丽, 李新敏.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2, 19(5):364-365.

[5] 古雅丽, 李新敏.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2, 32(1):23-26.

[6] 耿京, 唐军, 杨振娟, 等.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10例

超声表现及临床分析.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 13(1):36- 39.

[7] 李文敏, 馬葆荣, 杜晓琴, 等. 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43例临床分析.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6, 43(2):190-192.

[8] 孟曦龙, 杜雪, 岳天孚. 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15例临床分析.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3, 22(1):17-19.

[9] 蔡仁乾.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妈富隆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息肉的临床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13):15-16.

[10] 李坚雄. 宫腔镜对曼月乐治疗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疗效评估.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21):40-41.

[11] 马丹丹. 宫腔镜对曼月乐治疗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5):196.

[收稿日期:2017-12-06]

猜你喜欢

孕激素宫腔镜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雌,孕激素联合克罗米芬,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临床疗效分析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孕激素保胎并非都有必要
有关宫腔镜的这些真相,一起了解一下!
宫腔镜绝育术后意外妊娠率较腹腔镜稍高
曼月乐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