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段学生作业拖拉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2018-05-03俞丁铃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低段学习习惯

俞丁铃

【摘 要】作业习惯是数学学习习惯的具体体现之一。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监控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依据。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不仅可以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低段学生作业拖拉的现状,提出培养学生自觉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的习惯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低段;作业拖拉;学习习惯;作业习惯

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一、二年级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当我们关注班级中处于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时候,常常会发现这些学生普遍表现出來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较差,还存在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其中作业习惯就是具体的表现之一。针对部分学生作业拖拉的问题,笔者进行实践研究,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对策一:改进作业设计,增强作业信心

(一)设计分层作业,增信心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布置的作业时常会让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让学困生“吃不了”。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上有一定的讲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使作业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用。

(二)控制作业数量,减负担

过于繁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特别是像一、二年级的计算教学,为了让学生打好基础,教师不免要布置计算训练的作业,但是很难控制作业量,过多则学生负担重,过少则训练不见效果。另外,口算又比笔算来得省力,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训练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探寻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增加“生活”元素,激趣味

“生活”元素就是指在作业中蕴含学生所熟悉的元素。可包含两层意思,即“内容生活化”和“形式生活化”。

1.作业内容生活化:把作业内容设计得靠近学生生活,且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作业。因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比较生疏,能设计一些生活实例的作业,就更容易被学生接纳。

例如,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

姥姥: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请圈出不合适的单位并改正)

学生喜欢这种轻松又活泼的练习方式。它的魅力就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

2.作业形式生活化:在活动中增添学习内容,以达到学习目的。将作业以生活操作、比赛等形式出现,因为这些形式的活动能吸引学生,并能促使学生善始善终地做某件事。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的作业。为避免枯燥的口算训练,让每位学生都回家制作口算卡片,每天回家就进行口算卡片的训练,并请家长把关,在《家校联系本》上进行反馈。反馈结果一般反映的是学生的口算速度与口算的量。每个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调整。

口算卡片以游戏卡的形式存在,通过每天的练习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进步,在跟自己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地肯定自我,培养自信心。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巩固了课堂知识。

对策二: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利用时间

(一)体会一分钟,培养时间观念

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效率。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时间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他们正处于是形成良好时间观念的最佳年龄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从体会一分钟开始:尝试一分钟写汉字,进行一分钟口算训练。引导学生体会:自己一分钟明明能做很多事,而在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回答不出一个小题。

(二)规定作息时间,训练合理利用时间

在家里规定作息时间,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期限,比如晚上9点必须上床睡觉。如果在9点的时候,孩子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能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准时睡觉。作业没完成,怎么办?首先,让孩子反省自己为什么到9点还没有做完作业;其次,对自己的失误造成的后果必须负责任。在学校就要做到当天的作业当天清。

(三)停止催促,用表扬唤起学生积极性

孩子做事磨蹭的时候,很多老师和家长惯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催促,结果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在教育中我们发现,“表扬”实际上是一剂万能药。在日常相处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作业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

(四)适可而止,促使高效作业

很多家长和老师,总见不得孩子闲暇,孩子一空就布置一些额外的作业。久而久之,孩子做作业能拖多久就拖多久。针对这类问题,我们要把时间交给孩子自己支配。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要大概地估计一下作业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包括微量的额外作业,但不能超出计划时间。作业之余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课堂上,作业之余,可以安排孩子看课外书、画画、练字、玩智力游戏等。回家后,家庭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后,余下的时间由孩子自己支配。养成孩子尽早完成作业的习惯。

(五)加快生活自理时间,训练作业速度

孩子动作慢,跟生活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动作慢的孩子,大多走路也慢,吃饭也慢,连说话也很慢。因此,还是要从生活习惯开始训练速度。首先,可以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衣服,看谁更快。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故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为了巩固之前的训练,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一件事时应及时表扬。慢慢地,孩子的速度就快起来了。在生活中孩子做事快起来了,学习中自然会快起来。

对策三:立足日常管理,落实上交和订正作业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忘性较强,总是丢三落四。交作业时也经常会遇到明明没交却以为已经交了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孩子当中很常见,但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学习非常不利。

第一阶段:在接一年级新班的时候,小干部的作用还不明显,老师只能一人包揽众活。要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宁可减少作业量,也要保证准时下课。了解作业做得比较慢的学生,再私下进行谈话,了解动作慢的原因,并指导方法令其改进。由于数学课前后内容的紧密联系,应保证学生能正确掌握知识点,作业也应该及时订正好。

第二阶段:随着班级集体小干部管理能力的逐渐提高,慢慢地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协助完成作业管理。

教师可以管理和培养小干部,选拔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课代表和小组长。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小组长负责收、发、清点本组同学作业,并记录未交作业者的名字,上交给课代表。课代表负责上传下递,与老师对话,将小组长上交的未交作业名单递交给老师,公布于专栏内。

对策四:班集体建设,营造积极氛围

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好的班风学风,会促使每个孩子朝着积极的一面发展。正确的舆论氛围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全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整个班级就会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为此,我们倡导学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形成和谐、温馨的有人情味的班集体。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同学,并且做好帮扶工作。

对策五:家校合力,促进作业习惯的养成

(一)明确家庭教育重要性

孩子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学校老师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两者不可缺其一,家长必须清楚认识到家校联合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不是一味地把孩子的教育问題推给老师。针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家教误区、盲区,作为教师当务之急是对部分家教思想落后的家长进行沟通。

(二)指导正确的教育方法

教师应经常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通过面对面、电话沟通等方式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进行教育。比如,教育并监督孩子做完作业再看电视,做作业时不能干别的事情,在规定时间内做好作业,做完作业后自己检查等等。监督要有紧有松,因为有时管得太紧,反而不利于孩子自觉性的培养,有时家长没作提醒或监督,孩子能认真完成的,应给于精神奖励。鼓励和肯定是巩固良好习惯的最佳方法。

对策六:优化评价机制,巩固作业习惯养成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才能成就好习惯。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而且很容易为学习活动中的一些外部因素所左右。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准确率、书字规范程度、作业整洁度,应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自觉检查的作业习惯,对学生的作业除了批改对错以外,进行适当的评价或给予一定的奖励非常必要。

1.多元评价。兼顾学生之间差异的客观存在,因材施教。对待不同学生可以进行灵活的奖励。

作业中我们尝试用星级评分制。在每次作业后按“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书写端正,是否保证质量,是否及时订正”这四项基本要求来定级。达到要求的每项可获得一个“★”。

[按时完成 书写端正 作业质量 及时订正 ]

另外,学生作业连续几次不出错,奖给特殊标志奖励,如在作业本上盖一个“优”印,以鼓励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作业中有与众不同的解法,除了当众表扬外再给予特别奖励,如在答案旁边盖一个“大拇指”等图形,以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2.持之以恒。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少到多,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教师做事要有恒心,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必须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习惯成自然为止。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小学 311200)

猜你喜欢

低段学习习惯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策略
小学中低段“语用”型作文教学的运用策略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低段数学作业
巧用文本资源指导低段梯度写话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浅谈小学低段课外阅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