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构建的SWOT分析
——以宿州市为例
2018-05-03王俊奇
王俊奇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宿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汇之地,襟连沿海,背倚中原,是安徽省的北大门,东邻宿迁、徐州,西连商丘、淮北,北扼菏泽,南接蚌埠。宿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华东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有“舟车汇聚、九州通衢”之称,国家四纵四横京沪、郑徐高铁在境内交汇并设站。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港经洪泽湖至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宿州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其发展方向就是在省际交汇之地,把其打造成区域中心城市。
一、区域中心城市的概念
区域中心城市,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综合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能够主导和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也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控制中心和文明辐射中心。其特点如下:一是某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带动点,经济总量大,而且能带动周围的经济发展;二是该地区的交通枢纽,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出入方便;三是该区域的文化中心与货物集散中心,能够辐射到周围其他城镇;四是人均收入高于其他城镇,是资金与人才的集中地,具有较好的居住环境,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二、宿州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与弱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宿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要冲,扼南北之咽喉,处东西之枢纽,辖区内铁路、公路交通非常便利。“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以及“两纵三横”铁路网便于物资的运输与集散,对于目前方兴未艾的物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使得沿海迁移企业愿意在宿州落户。目前,由于定位准确,宿州准备建设成为农产品加工基地、轻纺制鞋基地、新型建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云计算与量子信息交换基地。宿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煤炭与天然气资源,水果资源、丰富的劳动力数量,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很大的吸引作用。
其次,宿州发展劲头强势,发展速度快。目前,宿州虽然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不在前五之列,但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几乎是全省之首。依托一主四副两集群,大力发展经济,使得GDP总量,从2009年的500亿左右,达到2016年的大约1300亿元,8年时间,经济总量增长了2倍多,在安徽省排名上升很快。如下图所示:
表1 安徽省近两年经济发展状况
从表一可以看出,在安徽省16市中,宿州市2015、2016年前三季度,名义GDP增幅达到18.4%,超过第二名阜阳3个百分点,超过第三名滁州5个百分点,在全省名列第一,几乎是合肥增幅的一倍。经济总量为974.9亿,占全省的6%左右,排名在整个安徽省处于第七,比起几年前的排名,要提升好几个位置,充分说明了宿州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潜力。
再次,宿州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刚石的产量皆是处在全省前列。梨与葡萄等水果资源也非常丰富。宿州又是是楚文化、齐鲁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处,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交汇,使得宿州文化资源比较丰厚,在这里居住的600多万人口,能为宿州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人口红利还没有得以充分释放。
皖北5城,蚌埠、阜阳、亳州、宿州、淮北,其中宿州与淮北近几年正在逐渐相互融合,宿州的发展方向是北上东进,北上能加快与淮北的融合,东进能增加对徐州的交流,若是把宿淮两市的GDP相加,可以排名在全省第三,仅次于合肥与芜湖。淮北所辖原先就是宿州的一个县,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预计宿淮合并未来可以期待,到时市政府搬迁到符离,会产生1+1〉2的效果,形成一个大的城市群,增加宿州的竞争力。
(二)弱势分析
宿州发展成区域中心城市,固然有许多优势,但是目前来看,劣势也很明显。首先宿州经济总量不足、基础薄弱。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在整个安徽省16市中,目前位居中间,2016年GDP为1351亿元,辐射能力不强,比临近的阜阳与蚌埠等城市相比,经济规模较小,在皖北不具备龙头带动作用。
其次,产业布局也不算合理,总体来说,宿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比较落后,工业企业中,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第一产业中,农产品加工能力不强,比如砀山号称中国梨都,但是缺少水果的足够深加工。萧县盛产葡萄,不过,葡萄酒的生产能力不强,也缺少名气。这几年,宿州引入了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新型产业,也是处在逐渐拓展阶段。
再次,创新能力不足。宿州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城市,新思维与创新意识都不足。虽然响应国家的号召,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不够实际上还是传统产业+互联网的模式,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服务业以及电子商务的创新,几乎都是按部就班的。同时高校也比较少,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本地的需要。
三、宿州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机遇与竞争分析
(一)机遇分析
宿州的发展,不但要靠自身,还要靠外部的支持。目前国家进入十三五规划时期,国家支持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有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宿州靠徐州而临中原,是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是徐州都市圈的加盟城市,江苏与山东也大力支持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我们宿州可以依靠这两个省的辐射影响,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交流,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产业。国家有关中原城市群的规划,也能给宿州发展带来机遇,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以亚欧大陆桥为依托,而宿州恰好处在大陆桥的沿线。
安徽省在主要建设合肥都市圈的同时,基于国家有关建设中原城市群的规划,也做出了建设皖北5市的具体规划,宿州市需要积极融入该进程,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市市通高铁的规划,可以加强我们与徐州、蚌埠、淮北等城市的联系,互通有无,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建造绿色宿州,枢纽宿州,创新宿州。
(二)竞争分析
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要与徐州、商丘等形成一个竞争。但是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从产业项目、经济总量、区位优势、城市规模等综合要素来分析,宿州皆是不占优势。下面是2016年淮海核心经济区的GDP比较(表2):
从图中可以看出,同时间相比,宿州GDP规模远远小于徐州,也排在商丘之后,仅仅比淮北多一些。单纯是2016年相比,就比商丘少了600亿左右,经济总量反应一个城市一年的发展规模与状况,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生产能力,这一方面的落后,说明了在经济发展上,宿州是不占优势的,反而落后了很多,对于省际中心城市的建立来说,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力追赶。
表3是对于徐州、菏泽、商丘与宿州从4个方面的比较
表3 苏鲁豫皖交汇城市综合要素比较
综合比较,我们会发现,苏鲁豫皖四省交汇的4个地级市,徐州、菏泽、商丘与宿州,无论是经济总量,区位优势,还是城市规模、产业项目,徐州是龙头,菏泽与商丘排位在徐州之后,而宿州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排在最后,对于构建省际交汇中心城市来说,弱势非常明显,即使近几年能保持高速发展,但是在省际交汇之地,构建中心城市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四、构建省际中心城市的策略
省际中心城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与策略,不能是无计划的面子工程,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策略如下:
首先,在充分分析优劣的基础上,做一个5-10年的整体规划
城市发展不能只看近期而缺少远景规划。在结合国家政策,省里发展蓝图,周边省市的建设方案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区位优势,做一个时间合理,重点突出,具有实用性、指导性的规划蓝图,在何时做何事,一定要清晰明了,不能只追求短期效益,导致重复建设,浪费大量的资源与资金。
其次,明确优势,整合资源,做强产业
要发展,一定要清晰自己的优势在哪。宿州的优势在资源与位置。我们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与地理位置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在产业布置时,一定要突出出来。可以利用交通优势,积极发展物流与电子商务;可以利用人力资源,发展制鞋与服装产业;也可以利用农业资源,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大力开采煤炭、石油与煤炭气。特别是我们利用国家的支持,对于云计算与大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与创新。这样以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优化传统产业,做好过渡产业,做强新兴产业,搞好产品流通。
再次,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
作为省际交汇的城市,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时,一定不要只看到自己,还要看到周边省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可以依托省内,积极融入徐州都市圈与淮海经济区,利用国家建设中原城市群的时机,把自己的经济建设与他们进行协调与同步,比如宿州与徐州可谓同根同源同文化,可以借徐州的力量,发展楚汉文化旅游等。
最后,积极推进与淮北的合并
单纯的宿州市可能经济总量低些,如果与淮北合并,我们的GDP总量在安徽省应该可以进入前三之列,与周边城市相比,竞争力会增强不少。淮北市一个资源城市,随着几十年的开发,资源逐渐枯竭,一个濉溪县支撑不了一个淮北市,这就使得宿州与淮北的合并成为可能,毕竟历史上濉溪是属于宿州。一旦两市合并,就可以优势互补,管理统一,减少重复建设,会极大地提高宿州市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霄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1?(1):84-88.
[2]李光谱.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2):32-35.
[3]吴顺发.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研究[J].技术经济,2007(4):113-114.
[4]冷传名.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商业贸易,2009(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