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菌水分散粒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田间药效研究
2018-05-03卢德鹏吴远征扈进冬王秀娟李纪顺
卢德鹏 ,吴远征 ,扈进冬 ,王秀娟 ,李纪顺*
(1.山东泰诺药业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200;2.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14)
小麦纹枯病(Rhizotoniacerealis)又称尖眼点病,由半知菌亚门丝核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核及病残体在土中越夏、越冬[1-2]。小麦播种后开始侵染,在小麦的各生育期均可受害。生育后期受害较重,叶鞘上的病斑常形成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可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由于花杆烂茎,主茎和蘖常抽不出穗,成为“枯孕穗”,有的抽穗后成为枯白穗,结实减少,籽粒秕瘦[3-5]。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山东省常年种植冬小麦,纹枯病发生普遍[6]。据统计,一般麦田病株率为20%~50%,病重田可达70%以上,引起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20%,严重地块甚至减产30%~50%,极大地影响了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7]。由于缺乏高抗小麦品种,化学药剂拌种和翌年春季拔节期药剂喷雾仍是小麦纹枯病的主要防治手段[8]。但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易诱发病原菌的抗药性、造成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因而小麦纹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9-11]。本文采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1×108cfu/g)进行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技术示范试验,检验其防效和安全性,以期为该药剂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小麦(品种为临麦2号)。
1.2 防治对象
纹枯病(Rhizoctoniacerealis)。
1.3 供试药剂
木霉菌水分散粒剂(1×108cfu/g),由山东泰诺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20%(质量分数)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由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4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设在山东省泰安市上高乡韩家结庄村,试验田为砂壤土、pH中性,面积26亩(1亩=666.7 m2),试验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
试验共设5个处理:木霉菌水分散粒剂(1×108cfu/g)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600 克/亩);空白对照区(见表1)。每个处理各4个重复,共计25个小区,各小区设1 m保护行,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所需药剂按小区的实际用量称取,供试药剂分别于播种期(2016年10月12日)拌种、三叶期(2016年11月10日)和拔节期(2017年3月27日)顺垄灌根施药,对照药剂则于返青期(2017年2月21日)、拔节期(2017年3月27日)兑水喷雾施药。试验区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栽培管理,试验期间禁用其他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药剂。
表1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试验设计Table 1 Field experiment design for control of wheat Rhizoctonia cerealis by different pesticides
1.5 调查方法
本试验于小麦乳熟期(2017年5月25日)调查结果。调查依据GB/T 17980.111—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12]进行,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查100 株,记录发病率,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用DMRT法测定处理间差异显著性。
小麦纹枯病分级方法为 0级:不发病;1级:叶鞘发病但茎秆不发病;3级:叶鞘发病,并侵入茎,但茎秆病斑环茎不足1/2;5级:茎秆病斑环超过1/2,但不倒伏或折断;7级:枯死、倒伏、枯白穗。
式中,CK1为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PT1为处理区病情指数。
小麦成熟后于2017年6月12日收获,每小区内取40 穗测穗粒数,各重复4次;脱粒后测每小区的千粒重,各重复4次,记录每小区产量(kg/ha),计算增产率,用DMRT法测定处理间差异显著性。
式中,M为处理区产量,kg/ha;m为空白对照区产量,kg/ha。
2 结果与分析
田间试验期间,与空白对照相比,木霉菌水分散粒剂各处理区小麦纹枯病情受到明显抑制,植株叶色绿而发亮,叶片舒展,长势旺盛,茎秆粗壮抗倒伏,病株率明显降低,成熟期麦穗籽粒饱满,空瘪粒少。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试验结果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木霉菌水分散粒剂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88%、63.21%和71.59%,而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则为59.37%。高剂量菌剂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余处理,中剂量菌剂处理与对照药剂处理防效差异不显著,而低剂量处理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处理。
表2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Table 2 Statistical results of field experiment for control of wheat Rhizoctonia cerealis by different pesticides
注:表中数值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同一列中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1%、5%显著水平。
表3为收获后小麦增产结果,各处理小麦的平均千粒重均在43.8~46.9 g之间,平均穗粒数在42.4~46.2粒之间;所有药剂处理对小麦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高剂量木霉菌水分散粒剂的增产率最高,达到16.8%,而中、低剂量与对照药剂处理的增产幅度差异不显著。
表3 不同药剂田间试验小麦增产结果统计分析表Table 3 Statistical results of field experiment of wheat increasing yield by different pesticides
注:表中数值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同一列中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1%、5%显著水平。
试验结果表明,作为一种微生物源活体农药,木霉菌水分散粒剂具有以菌治菌、无毒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施用方法简便,能够有效防治小麦枯纹病,提高小麦产量。按照每亩地播种10 kg小麦种子计算,高剂量木霉菌水分散粒剂(1×108cfu/g)的施用量为700 克/亩,以市场价60~100元/千克折算约42~70元/亩;而对照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的施用量为 1 200 克/亩,市场价大约在100 元左右,因此木霉菌水分散粒剂在防治成本与防病增产效益上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适宜在小麦生产上推广使用。
3 结论
由于偏施化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播种过早、播种密度过大等不合理栽培措施的泛滥,小麦枯纹病的发生危害有加重趋势[7,13]。一般化学药剂防治易导致农药残留及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而木霉菌水分散粒剂对枯纹病的田间防效非常显著,兼具增产作用,对作物安全,是防治小麦枯纹病的理想药剂。本研究通过在播种期拌种、三叶期和拔节期顺垄灌根施药,探索出木霉菌剂防治小麦枯纹病的高效方法,对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会云,陈荣振,冯国华,等.中国小麦纹枯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6):1150-1153.
[2]檀尊社,游福欣,陈润玲,等.我国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3,23(1):46-50.
[3]陆宁海,吴利民,郎剑锋,等.小麦纹枯病菌菌核形成条件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4):76-78.
[4]陈健华,邢锦城,张茸茸,等.不同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1):73-77.
[5]陈莹,李伟,张晓祥,等.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及致病力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6):1110-1114.
[6]于金凤,张天宇,张修国.山东小麦纹枯病菌致病性与遗传分化关系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7,37(4):418-425.
[7]齐永霞,丁克坚,陈方新,等.小麦纹枯病产量损失估计研究[J].植物保护,2006,32(3):46-48.
[8]孙炳剑,雷小天,袁虹霞,等.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5):914-918.
[9]刘忠梅.防治小麦纹枯病微生态制剂菌株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
[10]周国勤,张应香,张杰.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00.
[11]王文桥,韩秀英,张小风,等.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J].华北农学报,2007,22(增刊):230-23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7980.111—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3]郭春强,廖平安,葛昌斌,等.农艺措施对降低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的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3):537-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