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专业精神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2018-05-02陈一希陈志宏孙冬梅
陈一希 陈志宏 孙冬梅
摘要:高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该研究在尊重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围绕“专业精英、社会栋梁”的育人目标,以“LIFE”育人体系为例,创新教育活动载体,构建实践化、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探索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精神教育的育人理念和培养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5-0032-0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24字,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与时代特征的完美结合,其中有着丰富的内在逻辑联系。从个人层面来讲,四个方面的价值观是自上而下的关系,爱国是个人奋斗的基础和出发点,没有国家富强,个人幸福生活就无从谈起,家国相连;敬业是获得生活物质保障和质量水平的来源,中国传统理念“业精于勤荒于嬉”等都是对勤奋敬业的诠释;诚信是立足于社会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诚信缺失就无法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一个社会人就丧失了存在于健康的社会单位的意义和权利;友善是反哺和奉献,是对他人的发自内心的关怀、帮助和爱,友善是建设和谐美好国家的持久动力。社会层面的四个价值观是需要人们作为社会人,作为一名社会建设者去共同奋斗的目标,国家层面的价值观是在国家政府的带领下,社会机构和单位共同奋斗的目标,而大目标又离不开个人层面的价值观践行。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每个中国人的个人生活密切相关,这其中自然包括大学生的成才内容。
大学生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员,也必须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并且作为社会成员必须要培养和实践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价值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与北京大学青年学生的讲话内容中,深入阐释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为大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要求、开拓思路、指明方向。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直以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而如何实施是各个高校和院系所需要不断探索实践的,必须要将理论联系实际情况,从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析、策划和贯彻。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标在于树立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道德品质,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中坚力量的接班人,应该具有更高的自我要求,同时,他们的重要任务是掌握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并创造性地建设社会和国家。
二、聚焦专业精神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习总书记北大五四讲话中,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集中在爱国思想,其阐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即“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将知识的追求作为对学生期望的第一条,强调“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说明了知识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和使命,也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认同。在具体的阐释中,他强调了勤学、敬业的重要性,重点强调了学习要只争朝夕,要担当社会责任,体现了爱国、敬业的价值观内容。最后,习总书记希望同学们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为日常的行为准则,作为一切行动和认识的出发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要以人为本,从大学生作为自然人的角度出發。大学生作为自然人需要满足在生活、情感和自我价值体现各方面的需求,作为教育者就应该从这些基本需求出发,贴近学生内心,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讲,自我价值体现是统领各类需求的塔尖,是人内在世界的精神领袖,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是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脑力劳动者,他们的主业是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并注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科技发展、社会建设的知识分子重要作用,因此他们对自身价值体现的精神需求更加敏感和强烈,而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对于生活和情感的需求认识也更加丰富和综合。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研究实践中逐步实现的,是求实、求真精神,批判、怀疑精神,创新、进取精神,民主、开放精神。由此可见科学精神与专业精神是息息相关的,以专业精神为引导,科学精神为主体,共同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根据同济大学生命学院关于科学精神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接受调查的24名博士研究生和101名硕士研究生中,有15名博士研究生和58名硕士研究生认为科学精神非常重要。分别有54%的博士和硕士对科学精神有所了解,无论是博士研究生还是硕士研究生,对待科学精神的理解大多都是求实、求真精神。
《同济大学章程》将“培养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精英与社会栋梁”写入“总则”,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从社会对大学生的定位出发,也是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专业是成功的大学教育和大学生成才的生命线,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轴,抓住了专业这一要素,则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也是抓住了思政工作的突破口。根据生命学院关于科学精神的调查结果,超过三分之二的博士研究生对自己的课题“存在兴趣”,剩余博士研究生对自己的课题“非常热爱”。硕士研究生中“非常热爱自己专业”的占比30%,“存在兴趣”的占47%,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题很有意义”。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角下的专业精神内涵
思政工作要善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精神培养相结合,从而使大学生能够从自身角度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精神的内涵丰富,包括爱国、中国梦、热爱专业、团队精神、坚持梦想、社会责任、感恩社会、可持续发展、学术诚信、道德制度、规则意识、健康心态、追求高尚、尊师重教、科学精神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重新审视专业精神,不难发现两者有着高度一致的对应关系,这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画出了一幅“路线图”,最终塑造成为“专业精英、社会栋梁”。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是作为社会人的最终理想。
爱国和中国梦与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爱国相对应,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在各类党课和思政课中,可见教育者善于将国家形势与个人发展利益相关联,从学生自身生活角度出发,阐释出个人的生活内容与这个国家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而国家安全与个人生命财产安全有最为直接的关系,因此国富民强不仅是个人愿望,更是个人奋斗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
学术诚信、道德制度、规则意识与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平等、公正、法治相对应,在学生所在的集体中,注重建章立制能够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加强学术道德诚信教育有助于夯实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学术道德问题也是专业精神的重要体现,在生命学院有关学术道德的问卷中,在回答在学院中是否有必要开设学术道德专题讲座这个问题中,9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其中36%的学生认为“学术道德非常重要”,开设这类讲座“很有必要”。可见当代研究生重视诚信教育和道德制度日渐提升,学生的自我规范意识也在显著提高。
团队精神、追求高尚、尊师重教、社会责任、感恩社会、健康心态、科学精神、可持续发展与友善、和谐、自由、文明相对应,即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尊重他人和自然,学会和谐相处,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实现专业探索的可持续发展。
热爱专业、坚持梦想与敬业相对应,这是专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即勤奋、刻苦、只争朝夕的态度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
四、生命学院“LIFE”育人理念及路径探索
同济大学生命学院在专业精神抓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制定贴近专业的培养理念,以专业名称即“LIFE”(生命)定义育人理念,代表了热爱专业(Love)、团队精神(Integration)、坚持梦想(Faith)、社会责任(Engagement)的首字母缩写,建立了心理人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术文化教育的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体现了专业性和价值观教育的结合,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互动,收到了一定效果。
1.新生适应性教育。挖掘学科文化,培养专业精神,聚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过程,帮助大学生开始角色转换,适应专业学习对他们的要求。从他们的心理、专业特点、人生目标、生活方式、情感引导等各方面进行关心,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顺利过渡到新的角色要求。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是高中阶段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期间常常会产生很多的心理困惑,包括对人生的思考、对自己的认识、对人格确立的困惑。由于高中阶段教育重心集中在应试,往往对人的教育缺少足够的关注,而使得多数大学生产生了茫然。学生形成了分数衡量成败的思维定式,在面对大学和社会中出现的不再用分数衡量的现实,他们往往显得手足无措,近年来由于情感、求职、人际关系等带来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即使在学习上也会遇到挫折,即大学里面竞争更为激烈,同时又要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提高,无疑对大学生的挑战更大,因此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关于生命学院学生面对挫折的问卷问题中,学生在科研中主要遇到以下两种问题:实验进展不顺利,花费大量的时间,却得不到实验结果(占90%);科研不知如何进行,心理压力大占10%。大部分同学克服上述阻力的方法:会向实验室其他同学和导师求助,获取实验经验,为问题的解决开阔思路(占90%);10%的同学在多次实验失败后会翻看一些名人传记,体会成功者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再调整心态,重新尝试。
新生适应期教育是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从大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第一天,就要重视他们的人格教育。而专业适应是第一步,围绕着专业学习适应展开的思政工作无疑会受到同学们的接纳和重视,在院系思政工作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活动如“聆听榜样声音 感悟生命精彩——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优秀大学生报告会”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规划学术人生和职业生涯,围绕学科文化设计“生科新鲜人”手册、打造“Color LIFE”生命节活动等都得到了学生积极响应。
2.就业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激发学生对专业走向和社会定位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并将自身专业与社会国家发展相联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就业是大学生毕业后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是生活经济基础及来源,因此是大学生及其家庭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大学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生命学院开展了“生命之声”创新创业讲坛,邀请学科牛人为同学们讲述创业创新的故事,“同筑价值观、共济中国梦——专场招聘会”将实实在在的招聘会服务学生,同时融入将个人、企业的命运与祖国命运相联系的价值观,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拥护。
3.学术文化教育。在学术创新活动上,积极开拓平台,提供学术创新交流的机会;在社会实践方面挖掘体现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在专业奖学金评选方面制定公平公正的制度,在评先评优工作上注重制度建设,体现公平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在文化活动上,注重与学科相关的文化标识、文化标语、文化LOGO的设计和使用,形成学科文化认同。即使是情感教育也和专业学习息息相关,是获取成就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来源,继而是在感情生活中保持尊严的基础。
专业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学好专业是一个大学生的本职工作。经过对易班、人人网等主页的深入观察研究可以发现,大学生讨论最多的话题、发布最多的“帖子”还是关于如何在专业上更加优秀、精湛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专业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只有学习好专业,在专业上得到更多的认同,他们的自信心才能得到确立。专业学习和人格教育相辅相成,很难想象一个在专业学习上没有要求的学生会有上进心和向善力。因此,价值观教育要注重服务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成才需要,同时专业学习也应该成为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
类似的活动比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第一作者论坛”、“学术先锋”,促进交流的“博思论坛”,利用专业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如生命学院学生可以在支教过程中教孩子们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生命等,在各类活动中融入专业文化,比如在感恩节明信片寄送服务中,设计有生命学院LOGO的明信片、运用生命学科相关的海报设计元素,以及学生院服设计中加入生命学科LOGO等。
本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如何注重专业精神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育效果的有益探索进行了总结。今后还要进一步凝练梳理如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式手段,比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精神结合的创新方法,同时针对学生的接受效果和兴趣点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冯剛.着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高校理论战线,2012,(9).
[2]白雪峰.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86(8):79-81.
[3]王玮.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813(2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