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的思考与构建

2018-05-02李航朱蓉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5期
关键词:素质提升

李航 朱蓉静

摘要:我校为实现“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意识培养—素质提升—实践成长”分阶段的新型“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大学生进行培养。这一模式具体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意识渗透阶段、素质提升阶段、实践成长阶段、评估总结阶段。为我校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和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創新创业;素质提升;实践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5-0091-02

2014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强调了创新、创业对社会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3]。教育部“关于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的提出,也表明了社会对“双创型”人才的需求。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他们都面临着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问题,而造成这样一种现状的一个原因便是工作岗位需求量与毕业生供给结构的矛盾。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便是化解该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显然,“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正不断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长期且重要的目标[3-5]。

目前,国内正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的几所高校主要采取全校性模式,即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而且,主要通过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并结合开展一些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来营造全校创业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虽然课程内容多样,但也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国内高校采用的全校性培养模式中,培养对象是全体学生,针对性相对较弱,且这些大学生经过之前长期的应试教育培养后,创新创业意识、素质和实践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9]。要想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有针对性地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分阶段逐步进行培养。同时,每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均需要一个评价模式,而我们发现,很多高校没有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行实践效果评价分析,也就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

那么,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深化,我们不但应该更多地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结合后作为必修课加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还应当在实践后期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估分析[6]。那么,针对以上情况,为在我校实现从注重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转变,并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10],我们提出了“意识培养—素质提升—实践成长”分阶段的综合型“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包括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将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基础学习、科学研究等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丰富教学资源,增强创新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制[6]。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提高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理念,并结合本校办学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社会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大学生进行了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7]。同时,通过分阶段进行教学、实践效果评价,从而达到总结教学经验、改良教学内容、促进体系完善的目的[11]。

为了具体开展“意识培养—素质提升—实践成长”分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具体分为五个阶段来进行,分别是:

1.准备阶段:根据专家意见调整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相关项目,确定团队教师及实施方案。

2.意识渗透阶段:在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因为接受了长时间的应试考试教育,而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而且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因此,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创新意识。为此,我们针对大一、大二学生,通过“平台课程+模块化课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8],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2]、课堂内理论教学与课堂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渗透式培养[5]。

3.素质提升阶段: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采用结合式的方式,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在企业深入学习[4];同时开设专业相关的创新指导课程,如以食品与生物工程专业为例,开设“食品企业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案例分析”课程[1]。

4.实践成长阶段: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操作,同时期间可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并根据大赛结果,评估考核后,选出优秀项目入驻合作企业,进行创业孵化,并尽可能地提供创业导师和免息贷款支持让学生能够真正实践、发展自己的创业项目[2];期间我们团队教师还通过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创业课程和计划。

5.评估总结阶段:对项目的总体教学进行成果评估,并总结经验,从而促进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进行成果评估时,可以将教师自我评估与学生对项目实践的评价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使评估结果合理化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内外一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构建的典型经验,并结合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模式的优化方案。

在项目实施后期,为了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我们通过与校外企业合作,共同举办了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比赛,如创意饮品大赛、优秀企业计划书评选等。比赛期间,充分发挥企业专业人员及团队创新培养教师的指导、评估作用,对参赛学生进行比赛的每个环节进行了考核。通过学生及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最终评选出来的优秀创新项目,将由其项目负责小组继续深入开展,并尽可能入驻合作企业,进行创业孵化。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与项目评估,不仅是对项目实施效果的直接检验,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的实施与改进,更使很多学生,甚至团队老师,都体验到了创新创业的乐趣,同时提高了创新能力。

在改革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试验性地采用了框架式教学,即以讲授概念、基本理论为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的加入,弥补了之前教学环节对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不足,不但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而且逐渐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期间,为了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我们注重团队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对教师进行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训。

目前,虽然我国一些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模式的思考和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是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创新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创新也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12]。那么,作为承担高等教育重任的大学教师以及相关领导,我们理所当然要积极应对这种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改革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出更多“双创型”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钱方,吴海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6,(09):86-87.

[2]李德骏,卢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科教,2014.

[3]闫磊,邓文慧,李亚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6,(30):31-32.

[4]赵中岳,毕庆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教育质量[J].高教研究,2016,(5):116.

[5]史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15).

[6]马尧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新校园,2016,(4).

[7]王凤丽,王雪梅.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科技视界,2016,(22).

[8]宋传玲.以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7.

[9]曹胜利,雷家啸.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R].万卷出版公司,2009,(5).

[10]袁盎.高校创业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李中,胡丹鸯,陈帆.企业文化走进德育课堂——“工学结合”视野下的高职德育课堂教改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139-140.

[12]李秋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J].闽江学院学报,2014,(01):118-124.

猜你喜欢

素质提升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提升研究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借助社会力量,创新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