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8-05-02方舒洪涛
方舒 洪涛
摘要:建筑初步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生对量多性练习兴趣较低、基础知识薄弱,课程系统性不强以及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大专业课题差异性不够深化等。本文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筑初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6-0220-02
《建筑初步》是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专业一年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近些年来,通过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与相关院校进行交流和学习,该课程一直在进行着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式的丰富、课题的创新与探索等。现在的《建筑初步》课程早已不只是侧重于表达技巧、识图技能等的训练,而是通过基本知识及理论的讲授,结合大量的基本表达训练、造型设计和空间设计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在思维方式、构思能力、表达技巧上得到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理性认识建筑、规划、景观的能力,并逐步地帮助学生掌握方案的表达能力。近几年,笔者主要致力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在过程中看到教学改革与时俱进的优势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尝试着采取一些措施。
一、现状问题分析
1.学生对量多性练习兴趣较低,这点在手绘建筑表现技法的训练上尤为明显,很多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手绘毫无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加上各种绘图软件不断地更新换代,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手绘没有用,而有些同学练习手绘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满足今后考研的快图要求。
2.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一年级的学生基本属于“零基础”,而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手绘、模型等表现形式都需要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来提升自身的技能。如城乡规划专业的某个建筑初步课题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空间构成以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毫无概念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
3.课程的系统性不强,《建筑初步》作為专业的启蒙课程,对后续的专业学习至关重要。但目前该课程与横向的其他课程和纵向的课程的联系总有脱节,比如现有的《建筑初步》课程对手绘表达技能训练的弱化直接导致了学生在二年级设计课程中方案表达能力的明显不足等问题。
4.三大专业的课题差异性需进一步深化,在城乡规划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建筑初步》的四个课题里,有两个课题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城市外部空间体验》与《城市空间构成》,但前者主要着眼于空间与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偏重于满足总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等经济技术指标的建筑体块与体块组合。然而,这两个课题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偏向,但与其他专业的差异性仍不够明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继续进行调整。
二、教学改革的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引导性。专业导师与专业课教师都要与学生加强交流,让懵懂的新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训练的必要性。《建筑初步》是三大专业的入门启蒙教育课程,是设计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课程,以应用为最终目的。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习循序渐进的设计思维体系和专业基本技能,带领学生正确地认识建筑、认识城市,了解专业的特点以及目的,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其中,基本技能的练习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地进行训练,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要求。这是为了让个人更好地表达出具有创造性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其他功利性的目的。在进行长期的手绘技巧的训练中,要让学生明白它是一种设计的表达方式,无论设计软件如何先进,它们都无法替代手绘这种能够快速记录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的方式。在这种看似枯燥的练习中,也能训练每一位设计师具备耐心、细致、审美等职业素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新生很容易被大量的技能练习所淹没,被与中学差异很大的教学要求所迷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传统的钢笔画教学都是以钟训正的《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为教材,要求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不断地进行临摹。毋庸置疑,这是一本学习建筑表现的优秀课本,但是仍有部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书作为基本教材,推荐一些其他风格的钢笔画书籍,让学生在打好基本功的前提下去尝试多样化的表达,找到自己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而发展为自身的风格。此外,在各个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对课程进行调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按现行的教学大纲,在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课题是《场所认知——建筑认知和测绘》,通过测绘将三维的建筑实体、建筑环境等转化为二维的图纸。该课题分组进行,每组对同一对象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制相同的内容,有的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将每个人的成果要求进行调整,要求学生在实地感受建筑、环境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或他人的感受,用文字、照片、图纸等方式表达,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或改进措施。这种方式既能引导学生主动去认识建筑、感知环境,在成果的表达中体现自己的个性,也能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当前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教师要能充分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基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转化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建立起三维的空间概念,这对于大多数的新生来说是一个很难的过程。所以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教师要借助图片、录像、动画、模型等多种手段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在《平面形的空间想象》这一关于空间和实体构成训练课题中,要求学生按图纸→实体模型→图纸的过程不断了解二维图纸与三维实体的对应关系。在《大师作品解读与分析》的课题里,要求学生在有限的二维图纸的基础上,根据人体尺度去推敲建筑的合理尺寸,并通过模型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空间,了解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在《外部空间体验》和《城市空间构成》的课题中,更是将学生分成多组并由不同的老师带队,带领学生去商业街区、传统街区、大学校园、城市广场、住宅区、工业区等区域,从建筑、规划、景观等不同的专业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外部空间与了解其构成要素、构成方法,通过生动的户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
4.加强横向与纵向的课程之间的联系。《建筑初步》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生需要了解及掌握的知识多而杂。横向上若有其他相关课程的支持与配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纵向课程上,《建筑初步》与高年级的课程之间也要做好内容上的衔接关系。如在《建筑初步》的《平面形的空间想象》课题中,要求学生运用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轴测图来表达三维实体,若在此之前,《画法几何》或其他课程已教授关于二维图纸的基本知识,学生对于该课题的理解会更加容易。因此,相关课程的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无论是主干课程还是辅助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是一整个教学体系的改革,单独的一门课程的改革是非常艰难而且事倍功半的。
5.加强专业教师在各专业《建筑初步》课程中的作用。《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师往往多为建筑学专业,这也体现出三大专业的共同性。新的培养方案已将建筑设计课在城乡规划以及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比重中下调,这在《建筑初步》目前的课题设置尤其在下学期的后两个课题设置中体现明显:①建筑节点搭建(建筑学)—城市空间构成(城乡规划)—庭院环境设计(风景园林);②小型建筑空间搭建(建筑学)—城市外部空间体验(城乡规划)—小型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在授课的过程中,尤其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实行建筑学教师与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师搭档进行教学。但部分规划、园林专业教师对于《建筑初步》课程较为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深入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作用。如城乡规划专业的《城市外部空间体验》这一课题,城乡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的教师的着眼点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辅导学生调研与分析的过程中,两个专业的老师可以相辅相成,帮助学生用更广阔的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專业知识。其他相同课题的教学也可在不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调整,在过程与成果中体现专业差异。
三、结语
《建筑初步》的教学改革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教学团队要经常进行交流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更新,帮助新时期的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打好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林芝.《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30-31.
[2]张宁,熊宇,金樾,赵婕.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新模式:“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以建筑表达技能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146-147.